山区农村如何走乡村振兴这条路,我有看法,你的意见呢

乡村振兴将是未来农村发展很长一段时间里最重要的一个战略。作为一个农村人,我非常高兴看到在扶贫之后又迎来乡村振兴,这足以说明农村未来可期。

那么,作为一个山区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提一些只针对山区农村如何走乡村振兴这条路子的看法。如有浅薄之处,希望有志同道合者指出,并深入探讨。

我认为:山区农村要实现振兴,关键点在于振兴农村经济,彻底打牢经济基础,摆脱对各类补贴的依赖。

也许很多人认为,振兴农村关键在经济,这是一句谁都知道的废话。错,核心点强调无数次都是有必要的,很多时候,我们怀揣着核心点,走着走着就偏了。这就是为什么全社会一直都在倡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原因。

山区农村如何走乡村振兴这条路,我有看法,你的意见呢

山区农村在发展经济上是存在很大劣势的,地处偏远,山路崎岖,大卡车走不了,火车更别提了,就使得这个“最后一公里”的运输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另外,还有两点也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山区农村经济发展。

第一,平地少。之所以称之为山区农村,当然是因为该地区以山地为主,也就缺乏平地。就拿我所在的村子来说吧,典型的山区贫困村,采用“地无三里平”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即便是有三里的平地,也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平地,因为这三里的平地是由多块小平地组合而成,这些小平地之间衔接处是存在高矮不一的落差,或者沟壑、斜坡等,地形复杂,无法进行农业机械化操作,也就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农业产业。

第二,劳力少。自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出来之后,我就针对农村劳动力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却也符合事实。从七普公布的结果里面,我获得了一些数据:全国人口14.1178亿,其中,居住在城镇人口是9.0199亿,居住在乡村人口是5.0979亿。对比10年前,也就是2010年的普查数据,可以看到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增加了2.3642亿,而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则减少了1.6436亿。我非常相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增加,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减少,这样的趋势会继续保持下去。

那么,居住在乡村的这5.0979亿人口里面到底能够有多少的劳动力呢?具体数据,我从官方那里无法找到,只能够进行一个推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0-14岁人口占17.95%,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18.7%。我们就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农村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口数,0-14岁29502620人,即2950.262万人。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30735320人,即3073.532万人。合计60237940人,即6023.794万人。

我们从5.0979亿居住在乡村的人口里减去6023.794万非劳动力人口,就仅剩下4.4955206亿人,再减去15-16岁学生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生病卧床的人,最终剩下大约4亿农村劳动力(这是最保守的估计)。按照全国共计691510个村庄计算,平均每个村庄能够拥有的劳动力仅为578.44人,约为578人。注意了这578个劳动力仅仅是一个平均数。实际上山区农村的情况会更糟糕,劳动力的数量大概率会低于平均数。就拿我所在的山区村庄来说,总人口890人,其中常驻人口仅为174人。在这174位常驻人口里面,18-59岁的仅有100个,再减去残疾人、患病卧床不起的,劳动力也就80人上下。所以,农村劳动力少是一个基本事实,山区农村更少也是无可争议的。

山区农村如何走乡村振兴这条路,我有看法,你的意见呢

面对山区农村存在道路难、平地少、劳力少三个事实,我们应当如何去克服困难,转换思维,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实现振兴的最终目标呢?

第一要做的就是:避免直接投资农村的发展道路。

为什么要避免直接投资农村呢?因为道路难、平地少、劳力少这三个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是劣势,要改变很难。有时候,避开劣势也是一条不错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有一个山区村庄曾经建设一个红糖加工厂,要将甘蔗转化成红糖商品,增加附加值,以赚取更高的利润。厂房建设起来了,设备采购回来了,一切显得那么顺利。然而,等到榨季到来却找不到人。整个红糖厂工人需求量仅仅25个左右,却只招来了3个人,缺口太大,运转不起来,宣告失败。后来,等到第二年,想通过村外招聘的方式补充工人。也倒是能够解决问题,但是人工成本大大增加。再深入分析,又发现问题,整个红糖厂要开足马力,完全运转起来,对甘蔗的需求量相当大,村内平地少,就算把所有的平地种上甘蔗,产量也无法供给,而要是拿山地种植甘蔗,砍收的时候需要的人力成本又太大,还不如直接从别的村子运来。

但是,从别的村子运输甘蔗这条路子又遇到了问题,即道路不适合大量运输,卡车来不了。从村外进来的道路,虽然已经铺设了水泥路,宽度也有4.5米。但是有几个转弯处,恐怕技术再厉害的卡车司机来过一次就不想再来了,更糟糕的是卡车到转弯处,来个“进退两难”就不好收场了。

所以,我认为:既然在山区农村里无法直接发展起来,那就不直接投资进去,换另一种思维,退回来,退回到镇上,或者县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或者镇域经济。

山区农村如何走乡村振兴这条路,我有看法,你的意见呢

通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或者镇域经济,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如何带动呢?最好的方式就是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不用再去广东,不用背井离乡,实现县内或者镇内就业。

实现县内或者镇内就业,其意义非常大,非常深远。在县内或者镇内就业,工资收入可匹敌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的务工收入,就能够回流大量山区农村劳动力,促使常住人口大幅度提升,可大大刺激消费,拉动全县内需,推动经济更进一步发展。

山区农村的村民收入有了保障,又能够一家团聚,父亲可以教育孩子,母亲可以照顾老人,村里的公益事业,大家积极响应,扩建道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娱乐设施,保护环境,一同创建一个人人不愁吃穿,人人不愁看病,户户有稳定收入,道路干净整洁,空气新清,河流清澈的美丽山村。这不就是乡村振兴最终的目标嘛!

如此一来,不知不觉,咱们就创造了一个在保障粮食生产、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实现村民就业的山区农村发展新模式

山区农村如何走乡村振兴这条路,我有看法,你的意见呢

最后,我想再提一点,投资振兴乡村不能搞均分。资金就那么多,如果平均分配到十几个县或者镇上,资金的力量分散,就无法发挥出来。所以,资金投资要采取重点集中的方式,就是哪个县或者镇有优势,有特色资源,经过深入评估之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那么就将全部资金投入下去,着力发展,不分散,充分发挥资金充足的优势,推动发展。然后,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最终实现包括村、镇、县在内的全面振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乡村   山区   农村   甘蔗   劣势   平地   村子   卡车   劳动力   村庄   农村劳动力   事实   人口   看法   道路   资金   意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