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李如松:一场扬我国威的灭倭大战,纪念918事件90周年

1539年,在朝鲜平壤城,一场中日大战即将上演。那时的中方叫大明,领兵者乃是大城市铁岭出生的李如松。日方代表是丰臣秀吉手下第一军团名将小西行长。

毫无疑问,我大明是抗倭援朝来了,要将倭军赶出朝鲜。当然了,李如松想的是消灭,消灭这帮入侵我大明附属国的,不知好歹的贼寇。

小西行长带领了2.1万人的日本第一军团,进攻平壤。朝鲜国王李昖,竟然不战而逃,把希望寄托在大明这个宗主国身上。没办法,小弟喊救命,做大哥的岂能坐视不理。

于是,明朝在位最久,28年不上朝依旧牢牢掌控政权的万历帝派出了一支由提督将军李如松率领的约3.4万人马的援军。

李如松带来的这支援军,分中、左、右三军。

中军,由副将杨元率领,帐下有王承恩、任自强等猛将。

左军,由副将李如柏率领,帐下有李芳春、骆尚志等猛将。

右军,由副将张世爵率领,帐下有祖承训、吴惟忠、查大受等猛将。

大将李如松:一场扬我国威的灭倭大战,纪念918事件90周年

李如松画像

好了,兵临城下。问题来了,怎么攻城?

先了解一下平壤城的大致结构。由内而外,分为内城、中城、外城、北城四个部分,城门大大小小共计18座。咱们只需记住西城的2座门,即普通门、七星门。南城的2座门,即芦门、含毯门。另外,还需要记住在平壤城北部有一座牡丹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里驻守着由前藤忠一率领的5000倭军,与平壤城内小西行长的16000倭军互为掎角之势。也就是说,平壤城要是被大军包围,驻守牡丹峰的倭军可趁机下山,来个前后夹击,里应外合,击退来犯之敌,解除围城之险。

由此看来,这小西行长也是深通兵法,有点道行。

然而,要论带兵打仗,李如松可以甩小西行长几条街。历史上是这么评价李如松的,即天赋异禀、骁果敢战、深通兵机。

优秀的军事将领李如松来到了平壤城下,经过勘查,他想出了一个完美的攻城策略,即佯攻西城,实打南门,兼顾牡丹峰。

大将李如松:一场扬我国威的灭倭大战,纪念918事件90周年

兵临城下

为了大造声势,引诱小西行长在西城部署重兵,李如松派出中军副将杨元、右军副将张世爵领兵攻打西城的七星门。再派左军副将李如柏负责攻打西城的普通门。

杨元、张世爵、李如柏分别是中、右、左三军统领,都集中在西城下,这不明白着告诉小西行长要集中兵力攻打平壤城——西城嘛!

对,李如松就是要让小西行长认为西城是明军的主攻方向。

小西行长明显中计了。他想,李如松要破我西城,那我就在西城跟你硬拼,将主力部队都拉到西城。他本人也亲自到西城督战,而南城仅仅留下了5000朝鲜伪军据守。

李如松获取了小西行长的布防策略之后,心中暗喜。为了把佯攻做得实在一些,李如松命人把佛朗机拉出来,架好,对着平壤城内就是一顿轰,万炮齐鸣,炮声震耳欲聋。西城上的倭军,只见无数的石块、铅子从天而降,躲闪不及,被打死打伤多人,就连小西行长也被击伤。

一轮炮轰下来,接着应该是进攻了。中、左、右三路大军在杨元、李如柏、张世爵的统领之下,分别向西城的七星门、普通门猛烈进攻。

此时,李如松也没有闲着,他带来200铁骑卫队,在西城一带四处奔跑督战。

进攻西城城门的明军士兵,不能像炮弹一样,飞到城头上,而是需要架设云梯,然后再爬上去。城头上的日军肯定不能眼睁睁看着明军爬上来,雷石滚木,不停往下扔,甚至连烧开的水也抬到城头往下倒。可想而知,这城下奋力往上爬的明军士兵有多危险、多艰难,以至于始终攻不上去,死伤不少。就连在外围骑马奔跑督战的李如松也被日军一阵乱跑打翻马下,好在人没事,立马站了起来,换了一匹马,接着督战。有些明军士兵眼看着久攻不下,临阵脱逃,蹬城能得5000两的奖励也不想要了。有一名士兵往回跑,被李如松一刀给劈了,把其他士兵吓蒙了,只得返回去,继续攻城。

由此可见,西城的战斗是相当惨烈的,进入了胶着状态。

大将李如松:一场扬我国威的灭倭大战,纪念918事件90周年

惨烈战斗

同样战斗激烈的还有北城城外的牡丹峰。

进攻牡丹峰的是蓟镇参将吴惟忠、加衔副总兵查大受,带领3000戚家军强攻。

对于吴惟忠来说,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牡丹峰地势险要,进攻得仰攻。倭军则从上往下不断发射火枪。戚家军可吃了亏,好在身经百战,进攻了两次,被打退两次,伤亡倒是不大。

吴惟忠着急啊,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继续猛攻,发动第三次进攻。好嘛,这次他自己挂了彩,被子弹击中胸部,血流不止。

可猛将就是不一样,流血也顾不上了,继续挥舞着大刀,指挥兵士猛攻。

平壤城西城,北城外的牡丹峰激战正酣,一方是不要命地攻,另一方是拼了命地守,战事进入胶着状态。

大将李如松:一场扬我国威的灭倭大战,纪念918事件90周年

惨烈战斗

虽然,进攻不理想,但是李如松可没有着急,因为他的目的不在西城,也不在北城,而是南城,南城的芦门。

南城芦门,上面也提到了,小西行长把重兵部署在西城抵抗,只留了5000朝鲜伪军据守。

正当西城、牡丹峰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副总兵祖承训、参加骆尚志带领一支身穿朝军服饰的人马慢慢悠悠来到南城芦门下面。

南城芦门上的朝鲜伪军一看,来了一支朝鲜军,就没有放在眼里。看来,朝鲜军内部是相互看不起对方,可遇到倭军就怂了。当时,小西行长带领倭军要攻城,守卫平壤城的朝鲜军也不抵抗一下就弃城跑了。哦,这回看见是自己人来抢城,不但没跑,还藐视,这到底是啥心态呢?

好,这心态咱们先不研究,单看祖承训、骆尚志是怎么攻破南城芦门的。其实,整个攻城过程很简单,不像西城、牡丹峰那么艰难。

祖承训、骆尚志带领的兵马,可不是朝鲜军,而是套着朝鲜军服饰的明军。等这些明军把外衣一脱,城头上的朝鲜伪军一看,大叫一声,“啊,是明军,明军来攻城了!”然后,作鸟兽散,南城芦门就这么丢了。明军士兵爬着云梯,蜂拥上城,进而再把南城的含毯门也给占领了。

这平壤城南城一破,小西行长在西城就处于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

可倭军战斗力也不是盖的,破了南城的祖承训大军始终无法从南城打到西城。小西行长虽然被包围在西城,但一直硬挺着。明军打不进去,怎么办?

大将李如松:一场扬我国威的灭倭大战,纪念918事件90周年

继续战斗

李如松还有最后一招,他使出了杀手锏,把大将军炮拉了出来,对着西城的七星门就是一顿轰。巨响之后,七星门被轰开了。

这大门一开,倭军士气受挫,纷纷弃城而逃。而明军则士气大振,亮出屠刀,几万人的队伍如潮水般涌进西城七星门。进了城的明军,一顿乱砍,把倭军砍得哭天喊地,简直是杀红了眼,拦都拦不住。

这七星门一破,普通门也守不住了,李如柏也带领大军攻入,到此平壤城西城被攻破。

小西行长看守不住了,就退到北城内城的风月楼、陈光亭等地继续负隅顽抗。

对于这些残兵败将,李如松有法子,不跟你硬拼,而是先用火烤,烟熏,再轰一天一夜的大炮,还故意留出一个东城的方向让倭军跑。一大部分倭军进了圈套,跑到了东城,出了城门才发现这里是一条大河,要跑就只能跳河,于是就有“溺死者数万”的下场。

可惜了,往东城逃窜的没有小西行长,没溺死他。他则待在内城继续抵抗,最后李如松看他可怜,就放了他一马,撤掉包围的明军,让其带领残兵败将逃出了平壤城。

到此,平壤城被明军掌控,实现了光复。

此战,倭军被斩首1647人,总的伤亡数量超过10000人。大明阵亡796人,伤1492人。

我大明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大涨国威!

大将李如松:一场扬我国威的灭倭大战,纪念918事件90周年

大胜,驱逐倭寇

今天,是918事变90周年纪念日,也是我们的国耻日。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写一段大明名将李如松痛打倭寇侵略者的典型战役,主要是寄托自己的一个希望,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勿忘国耻,不负韶华,努力奋斗,为中华之崛起,为民族复兴贡献一己之力,谨记国强才能家安。

大将李如松:一场扬我国威的灭倭大战,纪念918事件90周年

纪念918事件90周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尚志   平壤   南城   西行   西城   大明   伪军   副将   朝鲜   城头   国威   军士   猛将   行长   大将   大军   牡丹   大战   周年   事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