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我自己做”,蒙台梭利的这句名言很值得分享


孩子之所以能长大,并不是因为他在吃饭,他在呼吸,或是因为他身处有利的气候条件。他在长大,是因为他自身潜在的生命力在绽放。他之所以能成长,是因为他身上那个生命起源的胚胎,在根据生命遗传轨迹成长着。

认识蒙台梭利,是从他那句名言“请帮助我自己做”开始,这句话让我瞬间眼前一亮。放眼周围,绝大多数家长都是两个极端:要么是总觉得孩子做不好、做太慢,更愿意亲力亲为地包办一切,只为一切事情更加井然有序;要么是不太想管孩子,放任孩子自我发挥,饭洒一地、衣服弄脏、玩具弄坏等等都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但蒙台梭利的这简单一句话,却直接道出了家长和孩子最好的相处模式:共同参与,尊重孩子,教会孩子,鼓励孩子自己做。

“请帮我自己做”,蒙台梭利的这句名言很值得分享

等到我为人母亲,在陪伴竹也的过程中,我更是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无比正确:

请帮我:小朋友是十分需要家长关注的,如果你只是一味放任他自己做,比如家长捧着个手机在旁边刷视频、让小朋友自己玩积木,那当孩子很激动地想要和你分享他拼成了第一个积木的时候发现你没有在看他,她就会无比失落,哪怕积木是你花了半个月的工资给她买的。

自己做:小朋友同时也是自主意识很强的,她想要学会更多技能,拥有更多主动权,比如自己吃饭就可以决定吃什么、吃多少;自己穿衣服就可以决定穿哪件、穿什么颜色。所以家长如果总是要事事替孩子完成,那孩子自然也会表示不满,比如你喂她就不吃,偏偏要自己吃等等。

而这两点,其实小朋友的内心想法就是:请帮我+自己做。这也就是教育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所说“儿童既有独处的能力,又不能有独处的倾向。”

只有将母亲内化心中,才能忍受母亲不在身边

“请帮我自己做”,蒙台梭利的这句名言很值得分享

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所有当妈的人都可以深切感知。当孩子哭了、累了、困了、生气了、害怕了,他们第一时间想要的都是母亲温暖的怀抱和轻声的抚慰。这是因为,孩子小时候觉得自己和母亲是一个整体的,不可分割的,因此母亲在就意味着完整、稳定、安全感。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深深的依恋,再加上很多妈妈都是产假后就要着急上岗的职场妈妈,一回到家就被孩子粘着真的很烦,所以很多妈妈也会很想在带娃之余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很多解放双手的“带娃神器”也就应运而生了。再加上很多所谓的专家都有“孩子1岁就可以自己玩的说法”,就让妈妈们很自然地想要放手。

但妈妈们或许不知道,孩子从依赖家长到自我独立是需要一个过渡阶段的,并不能一蹴而就。在孩子开始试着“自己做”的时候,家长需要在孩子的身边做一个旁观者,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情感上要和孩子站在一起,观察和注意孩子的各种行为和表现,孩子才能从中获得自信,建立自尊心,慢慢产生对学习的渴望和找到学习的乐趣。

这也是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安娜·弗洛伊德的观点,“儿童必须内化母亲的某些功能,在不同的发展方向逐渐成熟后,方可获得独立和自主”。

有机会自我开发,以自己的速度发挥自己的潜力

“请帮我自己做”,蒙台梭利的这句名言很值得分享

从近几年家长鸡娃的无比热情,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家长没有缺乏静待花开的耐心,一味地想让孩子快速成长,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管每年的早教项目内容是什么,是感统训练、蒙氏教育,还是乐高训练,都有无数的家长趋之若鹜。家长或许没有认识到:一味追求速度,反而会阻碍孩子平衡协调发展。

也有很多家长,事事都想给孩子代劳,因为孩子“吃饭实在太慢了”“系个鞋带总做不好”“扫地总扫不干净”……但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过程和方式远比结果更重要,我们更要看重的是孩子通过不一样的体验收获不一样的思考,学会自我开发、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这也才是孩子将来厚积薄发的资本。

儿童应该有一种天生的愿望,希望利用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获得快乐、自尊和自信,而“自己做”就是实现孩子这一基本需求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你是孩子最好的守护者——0~6岁儿童蒙台梭利教育指南》

希望我的分享对您有帮助!我是竹也妈咪,国家二级营养师,80后妈妈,愿与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沟通育儿情感,喜欢我的朋友请关注我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唐纳德   弗洛伊德   安娜   内化   积木   名言   小朋友   学家   自信   自主   家长   母亲   自我   妈妈   儿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