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孩子很难,那就从改变自己开始


亲子关系是世界上最高贵、最令人欣然为之付出的事物,地球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与之相比。此外,为人父母也比世界上任何一种角色更加矛盾,它让我们时而充满希望,时而害怕希望,时而执拗地坚守自己的立场,时而又敞开心扉向他人求助。养儿育女令人全身心投入,充满激情,有些父母可以将美好的人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可以表现得像个十恶不赦的魔鬼。


改变孩子很难,那就从改变自己开始


丹•阿兰德在《在养儿育女中长大》里的这段话真的太经典了,几乎囊括了天下所有父母的育儿心理。


确实如此,当孩子顺从听话的时候,我们欣喜于拥有如此乖巧可爱的孩子;当孩子叛逆胡闹的时候,我们又恨不得狠狠揍他一顿,甚至希望自己与他毫无瓜葛。


在养育可爱多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和爸爸所有的言行举止几乎都会投射到可爱多的身上。


有时候爸爸因为工作累,让我给他按摩下肩颈,可爱多也会过来凑热闹:“妈妈,我也来帮爸爸按摩。”说完,便有模有样地帮助爸爸按摩放松。


有时候因为玩笑,我随口说爸爸是个神经病,可爱多也会立刻附和,说爸爸是神经病。我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立刻纠正:“妈妈刚才说错话了,妈妈不应该这么说,妈妈跟爸爸道歉。对不起。”


言传不如身教。


当你发现你的孩子犯错之后仍然油盐不进,不听劝阻,你无法立刻扭转这个局面。不要急,改变不了孩子,至少你可以改变自己。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也是孩子最喜欢模仿的对象。父母改变了,进步了,成熟了,孩子自然也会跟着成长和蜕变。


正如丹·阿兰德所说,养育子女其实也是父母长大的过程,脱胎换骨的过程以及转变人生的过程。


主动出门社交,搞好邻里关系


可爱多今年9月刚上幼儿园时,有点不太合群。上课了,所有小朋友都听老师的指令,搬小凳子坐在一起听课,只有他把小凳子搬到角落里,与相邻的同学隔了一条“鸿沟”才安心坐下。


他每天早晚用哭泣以示抗拒:“妈妈,我不要上幼儿园。我在幼儿园里很孤单。”


我理解孩子的感受,到新环境有点不适应是正常的。


那么,如何帮助他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呢?


我反思了下,因为我们身在外地,亲友大多不在身边,可爱多平时与他人打交道的机会少之又少。他很有可能是因为缺乏与他人交往的经验,所以才回避与同学老师相处。


这时,我忆起一位朋友说过的话,她在上海住了很多年,从来不知道对门的邻居长什么样。她父母一来,突然邻里之间就热络起来了,你来我往,天天见面打招呼。后来才知道,原来,她父母习惯了老家的做派,家里种了蔬菜瓜果或是做了什么好吃的,都会给邻居送一些,与邻里共享美食与欢乐。


改变孩子很难,那就从改变自己开始

远亲不如近邻。既然可爱多没办法经常接触远在他方的亲友,那就从邻居交往开始。


我决定亲自给他示范如何与邻居交往。


当天下午,我特意多做了一些牛奶刀切馒头,并怂恿可爱多和我一起送给隔壁的邻居。


刚开始,可爱多不太情愿,他习惯了独享,不希望妈妈把桌上的口粮送给别人。“妈妈,可是我不够了。”


“我们家里还有很多。”我把蒸锅拿给他看,并告诉他,即使送一些给邻居,家里的馒头还剩很多。“我们和邻居要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就像《山米的巧克力大礼盒》一样。”


我忐忑地端着冒热气的馒头,敲响了邻居家的门。可爱多躲在我身后,紧紧地拽着我的裤子,只探出一个小脑袋来。


“你好,什么事?”一个10来岁的小女孩谨慎地打开门,露出一条仅可容纳双眼的门缝。


“那个……我们是住在你隔壁的邻居。刚做了点馒头,还热着,给你们一些。”


“不用了,谢谢!”啪,小女孩快速把门关上了。


我只能尴尬地跟可爱多笑笑,“小姐姐可能不喜欢吃馒头,没关系,我们回家自己吃吧!”


改变孩子很难,那就从改变自己开始


很遗憾,第一次主动社交失败了。


不过,我平时在家也是这样教育可爱多的:“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吃,不能要。大人不在家,陌生人敲门,不可以开门。”我想,小女孩的父母可能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之后,每次在楼梯上与邻居相遇,我都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刷存在感和亲切感。


有了日常的见面招呼,我打算进行二次尝试。


那天下午,我和可爱多又端着新出锅的刀切馒头敲隔壁邻居的门。这次开门的是小女孩的奶奶,她笑意盈盈,十分感谢我们的好意,收下了馒头。小女孩听到门口的动静,忙从房间里跑出来问奶奶,“谁来了?”


一看是我和可爱多,腼腆地笑了笑,低声说:“谢谢!”果然,还是得有大人压阵,孩子才敢收下陌生人的善意。


有了初次成功,我们又鼓起勇气给一楼的爷爷奶奶们送了些。爷爷奶奶们很客气地收下了馒头,还给我一些他们自家种的蔬菜。


一来二往,大家便熟了。


有时候下雨了,我家阳台外面晾着衣物,三楼的爷爷就会敲门提醒我收衣服。一楼的奶奶还邀请我带孩子上她家做客,并经常给我很多新鲜的蔬菜瓜果。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我在家做了什么好吃的,也总是有他们一份。


在与邻居的交往过程中,我反复叮嘱可爱多要有礼貌,与邻居见面要打招呼,再见了要拜拜,别人表扬或者给你东西要表示感谢,需要别人的帮助要加“请”。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只有高频的使用和表达,才有可能让这些礼貌用语成为可爱多的日常习惯。


一个多月下来,如今可爱多已经变成了社交达人了。他在班级里有了三个好朋友,在放学路上也会主动找同行的小朋友搭讪,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名字,也会礼貌的询问对方的名字,甚至住址。


10月17日傍晚,可爱多在小区里遇到了五六个照顾小婴儿的陌生人,几番交谈下来,他居然愿意在这些素不相识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面前表演自己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歌曲和舞蹈。他自选草坪为表演场地,手舞足蹈,声音洪亮,连续表演了字母歌、“不要妈妈抱”等曲目,简直就像一个天生的表演艺术家。


被温柔以待的孩子,才会拥有一颗柔软的心


孩子在生活中难免犯错。作为家长,我们不能过分苛责打骂。一来,伤了孩子的心;二来,惩罚也只是起到短期制止的效果,孩子内心不服,将来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也同样呼吁家长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孩子,避免粗暴。


10月8日晚上,可爱多拿着一把木头锤子敲客厅的墙,咚咚咚,他觉得很有意思。


改变孩子很难,那就从改变自己开始


这堵墙是我们家与隔壁邻居的公共墙。我们的楼房属于动迁房,隔音效果不太好,二楼的邻居已经有两次因为可爱多在家里跑跳而上门投诉。因此,爸爸严厉地制止了可爱多:“别敲了,会影响到隔壁邻居的。”我和爸爸反复提醒了几次,但可爱多没有立刻停止,只是敲的力度越小越小了。


“可爱多!” 爸爸止不住咆哮道,“不是跟你说了别敲了吗?怎么说话不听呢?”爸爸走向可爱多,夺走了他手里的锤头,“没收了!”


可爱多试图抢夺,却被爸爸打了小手。“没有了!”爸爸气呼呼地拿着锤子回卧室了。


哇!可爱多大哭起来,两行清泪倾注而下,向我求救,“妈妈,我要锤子,我还要敲。我要敲电视!”


“不可以哦。”我和爸爸的立场一致,但我不打算指责他。我走过去抱住了他,轻声问,“宝贝,你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让你敲墙吗?”


“不知道。”可爱多晃晃小脑袋,抬起头可怜巴巴地看着我,小眼睛红红的,脸颊因为被泪水淹没的缘故,湿滑湿滑的,一行清涕直奔小嘴。


我拿纸巾帮他清理了脸上的泪痕和鼻涕,告诉他:“你这样做会打搅到邻居。这堵墙是我们和邻居共同使用的。如果你把墙敲坏了,邻居会生气的,因为他们的家被你破坏了。你不是喜欢隔壁的小姐姐来我们家玩吗?如果你把她家敲坏了,姐姐就不来我们家玩了。”


“还有啊,”我补充道,“电视不可以敲。电视是易碎品,敲坏了,你就不能看动画片了。”


改变孩子很难,那就从改变自己开始


可爱多慢慢平静下来,不再吭声。


见他听得进去,我继续说,“所以我们敲东西要做到两点:一、不扰民,不可以发出很大的声音。二、易碎品不能敲。你看,电视机,玻璃都是易碎品。敲坏了就没了。那么,我们可以敲什么呢?可以敲沙发,可以敲床垫,还有被子。这些东西都很软,敲打起来声音小,而且不会敲坏。现在你知道可以敲什么了吗?”


“沙发、床。”可爱多终于破涕为笑,手指戳了戳沙发。“把锤子给我。”


于是,我带着可爱多进卧室拿锤子,并顺势告诉他:“你看,我们的被子上有很多螨虫,你可以帮妈妈把被子敲一敲,把虫子全都消灭掉吗?”


“可以!”可爱多的回答铿锵有力。


他认真又仔细地把三条被子的每个角落都好好敲打了一番。


见他敲得差不多了,我对他表示了真诚的感谢,“可爱多,今天谢谢你啊,帮助妈妈把虫子都灭掉了!晚上的被子一定很香,这都是你的功劳。现在你的力气用完了吧,我们明天再继续敲吧!”


得到妈妈的肯定,可爱多高兴极了,主动把锤子递给我。“嗯,我下次还要敲被子,杀很多很多的虫子!”


教育危机解除了,可爱多做了他想做的事——敲敲打打,我收获了被“杀菌”过的被子,爸爸的怒气也消散了,开心地笑了。


在家庭教育中,有时候我们的孩子并非故意调皮捣乱,他只是保持着孩子的天性,对周边的一切事物感到好奇,想要去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摸一摸,用一用。这次可爱多只是觉得玩锤子很新奇,听墙壁的回声随着他使出力气大小的变化而变化,他觉得非常好玩。只是在大人看来,这个对象错了。


这个时候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禁止他敲打,只会扼杀他的求知欲,也会挫败他继续探索的周围世界的兴趣。而我先平复了他的情绪,再温和坚定把不能敲墙的理由告诉他,并引导他哪些东西可以敲打,他就理解了,下次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


改变孩子很难,那就从改变自己开始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有一段话写的特别好: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件小事上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处理和孩子的关系,几乎每一种细节都蕴含着某种教育机缘。对细节的处理水平,区分出了家长手中握着的是锄头还是刻刀——它使孩子的世界与未来全然不同。


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和爸爸商量着要尽最大可能地尊重可爱多,理解他,爱护他,与他平等对话。我和爸爸还约定彼此之间相互监督,提醒。


也许是可爱多体会到了被尊重理解的滋味,在日常生活中,他表现得特别细腻暖心,总是能考虑理解别人的感受。


有时候我不小心磕到伤到,叫出了声,可爱多会立刻跑到我跟前慰问:“妈妈,你怎么了?”见我流血了,还会主动帮我吹一口仙气,让我赶快好起来。因为平时他受伤了,我都是这样吹气的。


还记得10月1日那天,天气突然转凉,我坐在沙发上感觉有点冷,就随口问可爱多,“可以给妈妈当人肉小火炉吗?”可爱多听到呼唤,立刻放下手中的玩具,跳到我的怀里,紧紧地搂着我。一股暖流直击我的内心。


抱了一会,我发现他头上冒出了许多星星点点的汗,便让他自己去玩,不要再抱我了。但他拒绝了我的提议,“可是我还想抱着妈妈,我还想当妈妈的小火炉。”


“可是,你都出汗了。”


“还想当妈妈的小火炉。”可爱多依然坚持给妈妈送温暖,即使这会让他不舒服。


他的幼儿园老师这样评价他:“可爱多这个孩子有时候会有点皮,但是非常讲道理,只要你和他讲道理,他就能听得进去。”


但愿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孩子们的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勿做狂风暴雨,伤人害己。


改变孩子很难,那就从改变自己开始


分享一首可爱的诗

诗人海桑的诗《一个小小孩》


一个小小孩,如果他干干净净

衣帽整齐,如果他规规矩矩

这可并非一件多好的事

如果他一开口

便是叔叔好阿姨好再见再见你好

如果他四岁就能让梨

这又有什么意义


一个小小孩,应该是满地乱滚

满街疯跑,脸和小手都脏兮兮的

还应该有点坏,有点不听话

他应该长时间玩着毫无目的的游戏

他是一只自私、可爱又残酷的小动物

他来到世上,是为了教育我们

让我们得以再一次生长

而不是朽坏下去


文章首发我的个人公众号:茶茶说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易碎品   孩子   锤子   火炉   馒头   隔壁   被子   小女孩   邻居   主动   爸爸   父母   可爱多   东西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