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看一部温商成长史:我的神奇老爸


本文共3993字

预计阅读9分钟 与你分享


请你看一部温商成长史:我的神奇老爸



爸爸不是电工,却会设计电路,安装电灯,修理家电;爸爸不是牙医,却帮好多孩子用绳子或钳子拔过牙;爸爸不是泥水匠,却会修理墙面,补洞修缺;爸爸不是知识分子,却懂得用知识武装子女,让我们不再重走他的“文盲”路;爸爸没有万贯家财,却乐善好施,以助人为已任……


这就是我的老爸,一个平凡至极的普通男人,一个令人钦佩的温州商人。他是不怕苦,不怕累,奋勇向前的老黄牛;他是爱学习,肯钻研,永不言弃的万金油;他更是我们眼中爱家人,乐助人,无所不能的神奇老爸。


01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在过去那个多子多福,凭劳力吃饭的年代,爷爷奶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生了4男1女,爸爸便是他们的首个孩子。


作为家中老大,爸爸必须帮着承担家庭事务,兼顾照料弟弟妹妹们的生活起居。


为了缓解家中的吃饭问题,爸爸初二辍学,16岁就出门干活挣工分


说起早年挣工分的经历,爸爸满腹委屈。因为年纪小,个子矮,即使跟大人做同样长的时间,干同样多的活计,拿到的工钱却大相径庭。大人出工一天计10分,他才3分。


奈何家中经济压力大,再不公平,也得去。奶奶念爸爸工作辛苦,总会在爸爸的午餐盒里偷偷放上几块三层肉,以示褒奖。


要知道,那时能吃到一点儿荤腥是极其不易的。“中午打开饭盒,别人的饭上都只有咸菜,唯独我的饭上铺着一层香喷喷的豆干炒肉。那些大人都起哄说我挣的钱还不够你奶奶买这点肉……可他们也只有羡慕咽口水的份。”提起当年的“豪华午餐”,爸爸至今引以为傲。


偶尔奶奶买带鱼分给几个孩子吃,爸爸总是先挑鱼头、鱼尾组合,把中间段留给弟弟妹妹们。美其名曰,是为了多吃一点,有两节。其实,吃过带鱼的人都知道,带鱼的头和尾根本就没什么肉。


挣工分之余,爸爸还时常跟着几位舅公一起倒腾买卖,批发些时令瓜果和海鲜干货摆地摊,比如虾干、香瓜、杨梅、番茄、鲜虾等等。使劲浑身解数地赚钱,以补贴家用。


请你看一部温商成长史:我的神奇老爸


19岁那年,在邻居媒婆的牵线下,爸爸找到了妈妈,号称拔到了山边最高最瘦的竹竿儿。


成家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立业,继续做游击队员可不像样。于是,时年20岁的爸爸开始学做木工,决定凭传统手艺养家糊口。


可是那年头有钱盖房子装修的仍是少数,木工接活并不稳定。爸爸的工作总是断断续续,收入也是青黄不接。有时,还得靠摆地摊以维持生计。


后来,听说外地的木工活更多,爸爸便跟邻村的几位木匠合计一起出发去甘肃、新疆等地做活。


在新疆一个冬天的深夜,爸爸正在活计房内沉睡,忽然被一股烟味呛醒。揉揉惺忪睡眼,发现自己居然置身一片火海。再细看,门窗全被火龙盘踞,根本无处可逃。可不逃唯有死路一条,“死也不能死在外地”,爸爸心一横,裹上被单便砸窗而逃。


虽然幸运地捡回一命,可爸爸的手臂在逃生时被窗户上的烈焰灼伤,无法继续干活了。好在请爸爸做活的主人家心善,每天免费供给爸爸一日三餐,还特意煎俩鸡蛋熬油给爸爸涂抹伤口。养了足足半个多月,爸爸手臂上的伤势才逐渐好转,可火龙吻过的痕迹却永远地留在了爸爸的手臂上。


请你看一部温商成长史:我的神奇老爸


至此之后,爸爸对做木工心有余悸,改行去青海做补鞋匠了。可人生地不熟的,挣钱更是难上加难。有个彪悍的客人居然为了三块补鞋钱要拿刀砍爸爸,吓得他丢下摊位和工具,落荒而逃。


百般无奈之下,爸爸只好回老家继续谋生计。


02 亲友携带,走上经商之路


1987年,与爸爸年龄相仿的小舅公率先尝到了经商的甜头,挣到了第一桶金,便主动提出带爸爸外出做电器买卖。彼时,我尚在妈妈腹中,家里还有两岁的哥哥嗷嗷待哺。


爸爸对电器产品一窍不通,心生畏惧。“万一经商失败了,这一大家子都得喝西北风了。”


可妈妈十分支持爸爸,把家里所有的积蓄全掏了出来,“你放心去吧,家中有我呢。就算失败了也没关系,权当这几年挣的钱被我们娘仨吃了呗。


就这样,怀揣着多年攒下的450块钱,爸爸跟着小舅公走南闯北,踏上了经商之路。


然而,做电器生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首先,电器产品种类繁多,型号五花八门,稍有一个数字、英文或标点符号不同,产品就天差地别。爸爸怕自己记错,每次出门都得把产品清单放在衣兜里,方便时时查证核对。


其次,电器城里商户众多,要货比三家,找到价廉质优的好产品犹如大海捞针。有时苦寻好几天,都不一定能找不到合适的货源。选择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客户不满意,还得自己承担发货退货的所有损失。


再说,做电器生意需要不少资本,新商户这边没法挂账,客户那边又经常欠款。资金周转不灵时,还得厚着脸皮到处借钱,用以垫付商户的货款。


可爸爸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毕竟,一家人的生活指望全在这上面。


只要客户有需要,就算刮台风,下暴雨,爸爸都会毫不犹豫地披上雨衣,骑自行车到15公里远的电器城里挑选产品。


有时订的货物多,爸爸也舍不得出钱雇三轮车运货,总是独自顶着炎炎烈日,如蚂蚁搬家般,用自行车一趟一趟地将货物拉到发货点。


忍饥挨饿那更是常有的事。路边摊的炒粉干2块钱一份,爸爸从来不舍得吃,每次都是挺着饿得咕咕叫的肚子回家吃。妈妈心疼爸爸饿坏了身子,叮嘱他时间晚了先在外面吃一些垫垫肚子,可爸爸总是找借口推辞,“外面的饭菜不卫生,家里的饭菜更香,更好吃。


为人处世信则立,不信则废。爸爸做生意极其守信。每到年末,不用新老商户上门讨债,总会早早地把所有货款与对方结清。

“每个人都要过年,欠账总归是要还的,还不如早点还了。”当其他同行家的门被债主们敲烂时,我们家从来都是来感谢爸爸及时付清货款,上门送年货的商户。


03 甘当老黄牛,学做万金油


而我最佩服爸爸的,还是他的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只要爸爸在家,什么东西坏了都不用怕。


修理电闸、马桶放水装置、太阳能热水器、电风扇,安装灯泡、水龙头、煤气灶,疏通下水管道……爸爸几乎无所不能,就算有不能的,也会在维修师傅过来抢修时,偷偷地在一旁仔细观摩,认真偷师。


“请别人修总不如自己动手来得快。我学会了,下次就不用劳烦别人大晚上过来了。”爸爸就是这么正大光明地为自己偷师正名的。


“属牛,注定了我起早贪黑,辛苦耕耘的命运。”这是爸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总自嘲人在江湖,不停操劳是属相的缘故。


其实不然。爸爸是闲不下来的性子,操不完的心思。


就算现在和舅舅合资办厂了,还是每天5点多就起床,第一个跑到厂里签到的员工。刮台风时,工人无法骑电瓶车上下班,爸爸便赶早亲自开车接送他们上下班;台风天或逢年过节时,爸爸担心有盗贼趁乱打劫,总是亲自住厂里值班守夜;工人下班了,他不厌其烦地一层楼一层楼巡逻下来,直到把所有空调、电扇、窗户全关上,锁好门,这才安心下班;要安装新的产品流水线,爸爸总会事先铺设安装好所需的所有电路,方便流水线安装好,立马可以通电使用。


就是因为这包揽包干的性子,爸爸每天下班回家总是累到虚脱。“忙死了,忙死了……”


“你这忙都是自找的,哪有老板像你这样的,连开门、关窗户这样的小事都过问。你就不能分点给别人吗?”我嘲笑他是厂里最全能的勤杂工,什么都做。


可爸爸总是不以为然地回答,“我不干,谁干。活摆在那,总得有人去干。”


爸爸就是如此倔强又努力,细心又勤快的一个人,停不下来的永动机,吃苦耐劳的老黄牛。


闲不下来的人,眼里永远都是活。


04 就算当掉内裤,也要供你们兄妹上大学


爸爸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头,所以他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一定要供两个孩子上大学。


“没钱,就算当掉内裤也要供你们兄妹上大学。”爸爸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买衣服、鞋子总要考虑再三,可去书店买书,无论多贵,他都舍得掏钱,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奈何我天资愚笨,再怎么努力也总是成绩平平,高考成绩也只是在三本线边缘徘徊。


我想过高复,可又害怕再次失败,担心因心态不稳而考砸;我想直接去三本的学校读书,可每年的学费接近2万,我担心给爸爸徒增经济压力,毕竟哥哥当时读的也是三本院校。


“女孩子长大了总归要嫁人,读个专科就可以了,学费多便宜啊。”旁人都这样劝父亲,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农村里还是相当盛行的。


可爸爸没有这样做,而是斩钉截铁地对我说,“你选择高复或者直接去大学读书,爸爸都支持你,你自己选择。”


就这样,在爸爸的支持下,我最后选择了直接去大学读书。


为了回报爸爸,进了大学,我没有荒废光阴,游戏人间,而是发愤图强,努力学习,每次上课总是往前排座位靠,还自告奋勇地参加院里的学生会、记者团等学生组织,积极参与校外实践活动,致力向优秀看齐。


大学四年,我顺利捧回了省级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论文、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乐得爸爸满是沧桑的脸上绽开了花。


自此之后,爸爸逢人便说,“我此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培养出了两名大学生。”这是他最自豪的,也是最愿意对人称道的成就。


除此之外,爸爸还有数不尽的优点,他悲天悯人,乐善好施。只要村里修路、造桥,修庙宇,他都是第一个出钱赞助的。


有一次过年,他和叔叔一起去债主家讨债,可巧债主不在家,只有一个年迈多病的老父亲。结果,讨债不成,爸爸还送了对方1000元。


再说捣年糕,批发市场里的大米、糯米比我们当地菜场要便宜,爸爸每年都会帮邻居们登记买米数量,帮他们采购捣年糕用的大米和糯米,不挣分毫。其他干货如粉干、红糖等等,只要邻居有需求的,爸爸总会不厌其烦地一一登记在册,帮忙采购。


“您老怎么净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


“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应该的。再说了,我们也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平凡至极的普通男人,却是我心中无人可敌的盖世英雄。


谨以此文,祝我最敬爱、最亲爱、最可爱的爸爸父亲节快乐,也祝天底下所有的爸爸,父亲节快乐!




欢迎关注茶茶说道,给你分享最接地气的育儿经验,最简单实用的育儿方法。


作者简介:头条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干过传统纸媒的记者,新媒体编辑,任过中国500强企业的董事长秘书,当过最佛系的微商,开过最小资的淘宝店,直到拥有了可爱多,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全职妈妈。

致力于用文字记录生活,保留最质朴本真的生活味道,分享最接地气的育儿经验。累计书写16万字,粉丝近2万。

#心晴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小舅   老黄牛   工分   带鱼   债主   厂里   木工   货款   老爸   家中   神奇   爸爸   妈妈   优秀   电器   孩子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