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开学后,私立学校劣势初现端倪,家长:不该因材施教吗?

文 | 小姐姐教育日记(原创,严禁抄袭,侵权必究)

在高压的升学态势下,如今的中小学生,似乎已然适应了闲暇时间全部被课外辅导侵占的生活。

向考试要分数、向补习要未来,一味地将成绩作为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在如此畸形化的教育环境下艰难求生,学生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为了更好的肃清教育之风,教育部公布的双减政策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还童年于学生”,重塑健康理想的学习环境。

事情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当学生的课业负担骤然减轻时,并没有做出相应调整的升学压力也带来了其他方面的种种隐患。

近日,就有家长对双减政策下私立与公立院校的“差别化发展”表达了不满。

“双减”开学后,私立学校劣势初现端倪,家长:不该因材施教吗?

“双减”开学后,私立学校劣势初现端倪

与公立院校不同,教育理念的差异化为私立院校带来的,远远不止生源质量的差异。

在没有国家财政相应的支持下,为了收揽优质生源,私立院校一直将重点放在其内部的军事化管理与优质师资力量的引进这两个方面。

这种出于生存而采取的“自保措施”显然与双减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在迎来“双减”后的第一个新学期后,纷纷暴露出教育短板的私立院校怨声载道。

想要在升学率上赢过公立院校,对学生的军事化管理就成了私立院校的“杀手锏”。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率,不少院校都以“军事化管理”的名义暗中增加着学生的学习强度。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在校时间的严格规定让私立院校犯了难。明确划定学生的上下学时间,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让私立院校的“超前教育”泡了汤。

无法按时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将课程内容收尾,这些因素统统会对学生的成绩产生负面影响。失去了赖以维持生源的升学率保障,私立院校面对的必然是新一轮招生数量的“爆冷”。

“双减”开学后,私立学校劣势初现端倪,家长:不该因材施教吗?

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学生想要在私立院校中继续“掐尖”,就必须要额外付出高于旁人的勤奋与努力。

双减政策后,高强度的学习任务不复存在,首当其冲影响到的就是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进度本就放缓的情况下,不再面对高强度学习氛围的学生,势必会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松懈情绪,突然空出来的清闲时间得不到合理利用,就会在成绩上起到一定的“反噬”作用

私立院校的生源质量良莠不齐,当懒散的学生数量增加时,对整体的学习氛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面影响。

“双减”开学后,私立学校劣势初现端倪,家长:不该因材施教吗?

面对私立院校的“新遭遇”,家长炸开了锅

双减政策后,骤然失去了课外培训班与私立院校这“双重保障”的家长们,最近的心情可以说是五味杂陈。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不少家长正是看中了“军事化管理”优势,才放弃公立院校而选择了收费更高的私立院校。如今面对这种“新遭遇”,家长的抱怨一时间甚嚣尘上。

有家长甚至直言,在双减政策后,失去了竞争优势的私立院校已经不如公立了,为什么不能“因材施教”?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提议。对于学校而言,一味的顺应双减政策固然没错,但在白热化的升学压力下,思考如何平衡双方压力,要比盲目跟随政策更容易稳定军心

对于家长也是同理。由于教育制度的种种不同,在看到私立院校受限的情况下,家长们更应该尝试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担,配合学校重新调整规划

“双减”开学后,私立学校劣势初现端倪,家长:不该因材施教吗?

写在最后

究其本质而言,双减政策的本意其实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但需要明确的是,双减政策的“减负”并不意味着学生从此“不学”。

在这场风暴下,学校与家庭需要做的,就是团结一致,平衡好各方因素,尽量将减负所带来的学生“不学”心理转换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合理“巧学”上来

只有学生真正认同了低学习强度下的学习模式,将学习的重点放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上,这场“双减风暴”才能算达成了目标。

“双减”开学后,私立学校劣势初现端倪,家长:不该因材施教吗?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发表见解,共同谈论。

感谢阅读!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因材施教   家长   军事化   升学率   生源   私立   端倪   劣势   课外   强度   私立学校   院校   压力   成绩   政策   时间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