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养出一个急性子的孩子?你得从1岁前就努力了

年前跟闺蜜聚会,约在了一家环境清幽的餐厅。可没想到的是,我们坐下没多久,安静的氛围就被打破了。

“我要饿死了,快上菜快上菜!”隔壁桌坐着一家三口,小男孩可能是肚子饿了,一直嚷嚷。

上菜后,小男孩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豆腐放到嘴里,随后发出一声尖叫,一边喊着“烫死了”一边开始哭。

妈妈对着我们尴尬笑笑,在表达了歉意后转头开始批评男孩子:“急什么!我说了多少次慢慢吃!看,又把嘴巴烫了吧!”

在围观了一阵混乱之后,闺蜜陶陶悄声说:“这孩子脾气可真急啊。”

不想养出一个急性子的孩子?你得从1岁前就努力了

“嚯,可不是吗,我家儿子跟这小孩差不多,也是个急脾气。每次出门都是他催我,只要他把鞋子一穿好,就彻底坐不住了,我要是耽搁一下,收拾提包、补补妆什么的,他就开始着急,发脾气大喊大叫,只有顺着他马上出门了,才会消停。”瑶瑶家的儿子,确实是“远近闻名”的急脾气了。

瑶瑶为了让她儿子的急脾气慢下来,可是费了不少劲儿。性格急躁的孩子遇事容易着急,没有耐性,有时候太过粗心,急躁时还会不自控地发脾气。

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急脾气的孩子往往都会因为自己冲动的性格而吃些苦头。因此,不少家长都想要改变急脾气孩子的性格。

要知道,性格具有很强的塑造性,急脾气也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只有知道了容易使孩子性情急躁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不想养出一个急性子的孩子?你得从1岁前就努力了

孩子脾气急躁,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先天的气质特性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气质特点,根据内外倾向和稳定性来划分,可以分为情绪敏感的抑郁质、自制镇定的黏液质、脾气急躁的胆汁质、活泼好动的多血质四类。

急脾气的孩子,一般属于胆汁质。他们的性格特点是容易兴奋、喜欢变动、不喜安静、敢作敢为、爱冲动、敢于尝试、活力四射。

这类的孩子往往这件事还没做完,就有了其他想法,急着做下一件事。当遇到阻碍时,就会有些急躁。

当孩子处于自我意识蓬勃发展的阶段时,这些性格特性就会更加明显一些。

不想养出一个急性子的孩子?你得从1岁前就努力了

2、父母性格急躁

心理学专家认为,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他的模仿,1岁半到2岁的时候,他们的突出的模仿能力开始展露。

这一阶段的孩子,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成年人的表情与声音,学习他们的言行。而3岁以后,孩子的模仿则趋向于行为和品格的模仿。

父母言传身教,孩子有样学样。如果父母或者家庭中有人性情急躁,不喜欢等待,习惯性地催促别人,容易焦躁的话,势必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赶快睡觉去,明天还要早起上学呢!”

“快点儿!别磨蹭了,再磨蹭爸爸就走了。”

“快快快!赶紧的!再不出门就堵车了。”

……

这类带有急迫性质的话语,会在不知不觉中就营造一种焦虑的氛围,而孩子则在无意中就习得了这样的急切行为模式,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会染上几分急躁的色彩。

不想养出一个急性子的孩子?你得从1岁前就努力了

3、教孩子学会等待,但不要延迟满足

曾经在育儿圈大火的“延迟满足”理论,随着“棉花糖实验”的被证伪,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在“棉花糖实验”中,研究人员认为,能够忍耐不吃糖的小孩拥有更强的意志力,可以为了长远利益放弃暂时的快乐,这种“延迟满足能力”是后来他们得以成长为社会精英的原因。

但新研究发现,克制自己的欲望来等待棉花糖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与孩子的家庭条件相关。这意味着也许并不是意志力让孩子实现长远成功,而是孩子先天的家庭条件。

实验结果虽然被推翻,但是现在有不少家长依然过于迷信延迟满足理论。

为了所谓的“让孩子有更多的成功特质”,不少家长早早地就开始对孩子进行训练。

一岁多的孩子撒娇想要妈妈抱抱,但有些妈妈怕孩子太多依赖自己,于是用延迟满足的招数逼的孩子哇哇大哭;

两岁多的孩子想要吃点零食,爸爸就也照搬延迟满足的方法,美其名曰要磨练孩子意志力。

这种不恰当的延迟满足,会导致孩子无法获得安全感,内心无法稳定,患得患失的情况下更容易着急发脾气。

我们需要让孩子学会等待,而不是强制性地压抑他的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温和而坚定地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在需要孩子等待时做好事先沟通,并且接纳孩子“想要”的情绪,理解孩子的欲望。

让孩子学会等待,可以令他懂得做事需要有先后顺序。而刻意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只会破坏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增加他的焦躁情绪。

不想养出一个急性子的孩子?你得从1岁前就努力了

虽然有些孩子是先天的急性子,但后天培养才是影响孩子性格的最主要因素。

我们做父母的,如果能够教养得当,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急脾气的孩子完全也可以“慢”下来。给孩子一个不急的性格,方法其实很简单:

1、一岁前及时满足孩子需求,三岁前不延迟满足

想要孩子性格不急躁,首先要做的就是构建他的安全感,只有安全感满满的孩子,才会踏实、自信、不急躁。

对于一岁前的孩子来说,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及时满足他的需求。孩子哭了要及时哄,孩子饿了要马上喂,平时多与孩子肌肤相贴,多陪着他玩耍,这样才能在孩子生命的伊始,给他满满的安全感。

哭闹是小婴儿表示需求的信号,孩子的每一声啼哭都是在诉说着对我们的需要。从他诞生的第一天起,每一次对他哭声的回应,每一次温情安抚,都在无声构建他的安全感。

而3岁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孩子有什么需要,只要是合理的,我们都应该及时满足。

如果出现不能满足的情况,父母应该第一时间向孩子好好解释,而不是用粗暴吼叫的方式强行遏制孩子的需要,只要孩子理解了,就不会受到伤害。

不想养出一个急性子的孩子?你得从1岁前就努力了

2、减少催促,认真与孩子进行对话

都说当妈之后,都会染上一个口头禅,那就是——“快点”!面对磨磨蹭蹭的孩子,有些老母亲一天可能要催上个十几遍。

要知道,催促不仅打击孩子的主动性,还会影响孩子内在秩序感的建立。孩子天生具有内在的秩序感,并且会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完善。

年幼的孩子,因为生理和心理的限制,势必会比大人们“慢半拍”,我们的声声催促在无形中逼迫着孩子“提速”。当孩子没跟上我们的“速度”时,就会产生急躁的心情。

没有人想大吼大叫地催孩子,在提醒孩子的问题上,我们需要认真地与孩子进行对话,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给他建立起规范化的生活流程。

比如出门前,可以提前半个小时告诉孩子,“我们过一会要出门去啦,宝宝可以去把外套找出来吗?等妈妈收拾一下提包,宝宝就可以去换鞋啦,然后我们就出发”,而不是在临出门前直接给孩子下命令。

不想养出一个急性子的孩子?你得从1岁前就努力了

3、不要给孩子贴上“急脾气”的标签

成年人的态度其实决定了孩子人格魅力的养成,标签会对孩子形成极强的心理暗示。

年幼的孩子性格根本没有定性,父母过于草率地给孩子贴上的负面标签,很有能会给孩子留下终其一生都难以忘却的伤痕。

所以,即便急脾气孩子暴躁起来像小狮子一样横冲直撞,我们也不能武断地给他定性为急脾气。

以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孩子,修正他的行为,才是父母应该给孩子的教养。

曾经有人说,养孩子就像养植物。要给他爱、阳光、雨露,用耐心和细心,呵护他的成长,静待他的花开。

育儿不能速成,让那个急脾气的孩子慢下来,需要家长先放慢脚步才行。急脾气的孩子不是坏孩子,他只不过是需要你多点耐性。

不想养出一个急性子的孩子?你得从1岁前就努力了

耐心,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是需要从平时的生活中慢慢锻炼得来的。

我们家长需要有耐心地去引导孩子,让孩子试着去拥有不疾不徐的从容。

你家的孩子呢,是不是也是急性子?我们留言区说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急性子   孩子   都会   胆汁   意志力   急躁   先天   棉花   安全感   脾气   性格   家长   父母   需求   努力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