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说话早、口齿清楚,父母要做对这4件事,最后1件尤为重要

相信不少家长,当听到自己家的宝宝对你喊出“爸爸”或者“妈妈”时,心情都是激动兴奋的。宝宝学说话,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作为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件事。

宝宝说话早、口齿清楚,父母要做对这4件事,最后1件尤为重要

宝宝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在1岁半~3岁之间,这个阶段宝宝能够从外部世界接收大量的信息并将其储存在大脑中进行学习和模仿。但是,现在说话晚的宝宝越来越多,这又是为何呢?很可能是因为部分家长没有做到以下这几点。

做好“启蒙”老师

宝宝是通过感觉来学习语言,父母的表情、动作和声音都可以帮助他理解其中的含义。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语言交流越多,孩子的语言能力就越强。因此这就需要父母为宝宝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做好宝宝语言的“启蒙”老师。每日需要花足够多的时间和宝宝交流,叫他认识一些简单的物品,吐字清晰、用词准确,对宝宝感兴趣的物品及话题要不厌其烦的教导讲解。家长尽量用标准的普通话和孩子交流,而不是用方言或简语和孩子交流。和孩子说话时要注意语速,发音要清楚。家长可以多做示范,用实物、图片、动作、表情、文字来引导孩子说话。

宝宝说话早、口齿清楚,父母要做对这4件事,最后1件尤为重要

别做“翻译官”

父母喜欢包办宝宝的一切,对宝宝照顾极为细致,常常在宝宝发出需求信号之前就已经满足了宝宝的需求,或者习惯替宝宝表达需要,因此,宝宝则无需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他学说话的动机就会受到抑制。因此家长别做宝宝的“翻译官”,当孩子想表达他们的意愿时,父母应该引导他们学习和使用新词汇。当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时,父母不应该过于勤快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鼓励孩子用言语表达他的意愿,让孩子感受语言的力量,为孩子使用语言提供积极的体验。

宝宝说话早、口齿清楚,父母要做对这4件事,最后1件尤为重要

早说话的宝宝是夸出来的

每个父母都对自己的子女寄予望子成龙的希望,都希望自己家的宝宝是最出色的。但有些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说话朗朗上口,就会变得非常着急。教了几遍,宝宝还是学不会说不清楚,就会变得不耐烦,甚至对宝宝大声训斥。殊不知,大人的焦虑情绪会增加婴儿的心理负担,产生压力,宝宝越着急想说,越说不好。在宝宝学习说话的过程中,父母的耐心是对婴儿最大的鼓励。有些父母对孩子说话有很高的要求,一旦孩子说话出了差错,父母总是急着纠正他的发音,或者催促孩子改正。父母的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抑制了婴儿的表达欲望。

每个宝宝发育情况是不同的,语言发育也不例外,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宝宝与别人的家的宝宝作对比。宝宝学说话,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家长要有耐心引导,多鼓励多回应。

宝宝说话早、口齿清楚,父母要做对这4件事,最后1件尤为重要

辅食添加得当

有些家长过于担心,怕自己的孩子的食物太硬,太难消化,所以常喂宝宝米糊、烂面条,肉要打成肉泥,水果要压成汁,蔬菜也要切碎,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影响宝宝口腔肌肉的发育。宝宝经常流口水,说话不清楚或口吃结巴,通常都是因为他们的口腔肌肉得不到锻炼。咀嚼肌得不到锻炼运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肌肉功能就会发育差,从而影响语音的清晰、日后的构音和语言发育。

宝宝说话早、口齿清楚,父母要做对这4件事,最后1件尤为重要

因此咀嚼能力的锻炼要跟得上孩子成长的节奏,要循序渐进地给辅食增加“难度”。辅食添加要遵循由稀到稠、由细到粗,添加的量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

宝宝每个年龄段辅食的添加要有不同

4-6个月:尝试从母乳过渡到泥糊状辅食

8-9个月:锻炼咀嚼能力的黄金时期,能粗则粗,比如带颗粒的土豆泥、肉泥、胡萝卜泥等等。

10-12个月:咀嚼能力快速发展期,例如煮熟的大块胡萝卜,鸡蛋饼、意面、小混沌等等。

1岁以后:开始适应成人的饮食状态,让孩子逐渐融入到家庭饮食当中。

宝宝说话早、口齿清楚,父母要做对这4件事,最后1件尤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说话   父母   宝宝   口齿   循序渐进   胡萝卜   发音   意愿   肌肉   口腔   婴儿   家长   需求   能力   语言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