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加】戈登·诺伊费尔德

【加】加博尔·马泰 箸

武志红老师主编 崔燕飞 译

六 依恋的两极性:从亲近到疏远。当有更加宝贵的新关系出现时,孩子就会挣脱原先抓紧的手,为同伴无情地抛弃我们。

依恋两极性的负面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拒绝和父母有相同点。

依恋父母的孩子,会发自内心地想变成父母的样子,

而同伴导向的孩子,则非常讨厌和父母一样,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变得和父母不一样。

如果说相同意味着亲近,那不同就意味着疏远。

正因如此,同伴导向的孩子会刻意培养一些和父母完全不同的爱好,或保持与父母相悖的观点,

他们就是想和父母完全不一样。

有时,人们可能会把孩子这种偏要和父母不同的执念,误认为是他们在追求个性。

实际上,这是两回事。孩子在任何人际关系中,都会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并不是只在亲子关系中才会如此。

真正追求个性的孩子,在任何压力面前都会坚持自我,而事实上,很多声称“有个性”的孩子却恰恰相反。他们在融入同伴群体的过程中,会被彻底同化,但凡有一丁点儿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都会让他们非常不安。

成年人眼中孩子的“个性”,其实是孩子的一种伪装,伪装背后,是他们求同的强烈内驱力。而倘若此时我们能看见这种求同的真实原因就等于向孩子靠近了一步。

还有一种比疏远更极端的排斥行为,就是去嘲笑那些自己想要疏远的人。这种行为,其实是受到了本能的支配。就如亲近和疏远,是关系的两个磁极,“效仿”可能是最好的赞美方式,而“嘲笑”则是最侮辱人的贬低行为。只有看见,我们才能发现这两者的深层含义。

孩子越是想通过共性来亲近同伴,就越容易把成年人当作嘲笑的对象。喜欢和求助的对立面,就是厌恶和蔑视,当孩子把同伴当作自己的导向后,就会理所当然地把父母当作自己嘲笑、愚弄、侮辱和贬低的对象。一开始,孩子会在背后说父母的坏话,这样做通常是为了赢得同伴的好感、但随着同伴导向的程度不断加深,他们对父母的攻击也会俞演愈列。可悲的是,这种恶意的行为,原本是用在敌人身上。因为只有在对待敌人时,才可以坦然采取这种过河拆桥的做法,然而,现在孩子却像对待敌人一样对待父母,无论是对父母,对他们自己,还是对亲子关系而言,这郁是一种伤害。同伴导向的孩子,已经失去了对本能的控制,一举一动只是在跟风而已。而这就是主导关系相互冲突,依恋两极分化后的结果。教养的真相,我们只有层层剥离才可发现,借此我们才能看见孩子的真实世界。

与父母关系疏离的孩子,经常会表现得像没有父母一样,特别是和同伴在一起的时候,关于父母他们只字不提,父母成了被忽略的角色。孩子一旦选择忠于同伴,就会觉得自己不应该再站在父母这一边,不应该听父母的话。虽然父母会感到难过,

但要明白孩子并不是故意要背叛和疏远父母,他们只是在追随自己的本能——因为某些原因,已经失控了的本能。从孩子的角度理解问题,才能真正看见,否则看到的只是问题的表象。

随时“从孩子的角度理解问题”是很困难,在我和悦悦的相处中,我选择“抓大放小”

李玫瑾老师《心理扶养》:父母要珍惜与孩子相处的过程

珍惜相处过程是为了读懂孩子(亲们思考:在孩子和小伙伴玩耍时,在孩子参加活动时,孩子的情绪有不同起伏时,你是否能立即理解了她为什么情绪变化。

为什么我经常鼓励家长们陪伴孩子一起阅读 一起徒步,一起运动,就是如此感同身受。你和孩子这种独特时光,别人是无法取代的最强链接的依恋关系!

陪孩子一起阅读时,你是否能创造一种和孩子一同进入书中环境,书中人物的感知中

陪孩子参加运动,活动时,孩子在做什么?你在做什么,你看手机,你的依恋关系里只有手机,你和孩子的依恋关系就断了❌)

只有一起徒步时,一起玩飞盘时,亲们没办法看手机,没法东想西想,只能专注走路,专注接飞盘,专注在孩子身上,而且孩子经历过程中的心情,情绪你也感同身受。

我记得曾经说过:带大家户外徒步,带大家一起玩飞盘(飞盘运动里男女老少都可以一起参与其中,这是我看中的一个点)这是包含了我很多心理学上的考量,这是最该收费的!希望你们真的懂里面的含义!

父母在哺乳期能听懂孩子的哭声,是日后理解孩子心理的基础。

现在社会环境很复杂,父母发现养孩子越来越难了,不像过去那么容易了。很多父母很焦虑,孩子一出现问题,就赶紧找专家。可是,任何专家都有一个问题不能替你解决,那就是你的孩子是不是你自己天天在照顾、抚养和陪伴。

在养育孩子的事情上,过程是极其重要的基础,因为父母与孩子的血缘关系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可是,很多孩子一天内要更换几次照顾者,被父母、爷爷奶奶、保姆或幼儿园老师来回转手,孩子本应与父母相处的大量时间被替代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自然也被削弱了。

随着孩子的成长,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又加入了陪伴的过程。于是,有些孩子最早学会的、最熟悉的话语竟然是广告词,最喜欢的人物是电视里的某些形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他产生影响的人和他认同的对象出现不确定,导致他会出现与父母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十几年后有的父母就发现,孩子与自己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观。

亲子关系,依恋关系是需要用时间培养的,细心照顾,耐心培伴,慧心观察,这是读懂孩子的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孩子   都会   飞盘   极性   同伴   导向   亲近   本能   专注   父母   过程   关系   发现   个性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