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加】戈登·诺伊费尔德


【加】加博尔·马泰 箸


武志红老师主编 崔燕飞 译


7 教养,是一种权利关系

身为父母,应该看见:

‼️父母真正缺乏的,是教养的“动力”,这种动力不是爱、教养知识、专注力或者教养技能,而是教养的权利。

‼️父母行使教养权利不在于孩子自身的需求,而在于孩子是否渴望父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教养发挥作用,需要三个要素:有需求的依赖者、愿意承担责任的成年人和孩子对成年人的正常依恋。

克里斯汀7岁的时候,她的父母找到了我。克里斯汀是家里三姐妹中的老大,在上二年级之前,她一直都是一个热情开朗的孩子。但最近,她像变了一个人,和父母对着干,说话很没礼貌,尤其是在朋友面前她总是冷若冰霜地对待父母。女儿的变化让父母很困惑,也很担心。“以前,基本不用教育克里斯汀。”母亲说道,“可现在,这个孩子变得像只刺猬,特别难管。我们稍微对她提点要求,她就各种抗拒,只要我们赞成的她就反对。”在气急了的时候,克里斯汀的母亲曾控制不住地吼叫,说一些让自己事后感到后悔的话。家里为此总是气氛紧张,吵吵闹闹,克里斯汀的父亲很厌烦这样的家,宁可在公司加班,也不愿意早回家。像很多父母一样,在教育克里斯汀时,他们更多的是通过斥责、威胁和惩罚。然而,事实证明这些招数都无济于事。其实,并不是克里斯汀的父母缺少教养的技术。

❌而是他们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父母看不见真实的孩子,进而失去了教养的权利。教养的权利是孩子赋予父母自然的权利,这样的父母很容易让孩子听话 听从自己的教导,也不需要任何的施压、斗争或者额外的奖励。天生教养权威的丧失

当父母觉得无法管教孩子时,他们总是认为:孩子大了,不再需要我们了;我的孩子太难管了;一定是我的教养技巧还不够。

身为父母,我们其实也会抗拒“权利”这个词,以为权利似乎等同于武力和控制

但教养的权利,指的并不是武力或者强迫,而是指“天生的教养权威”

这种天生的权威,来自父母和孩子恰到好处的同盟关系。教养的权利,是各种关系正常运转情况下自发产生的,不用费心争取,也不用人为推动。只有缺乏教养权利的父母,才会诉诸武力,他们很容易情绪失控地对孩子大吼大叫,威胁孩子,或者利用自己的优势让孩子乖乖听话。而父母拥有的权利越多,需要借助武

力的情况就会越少。

“为什么父母需要权利”?

教养本来就是父母通过权利在履行相应的责任,不解决教养权利的问题,父母就会缺乏教养的动力。而没有动力,父母就会丧失权威、无法引起孩子的关注,又不能激发他们的善良,更无法赢得他们的尊重,确保他们能良好地合作。

亲们:看了前几篇文章,现在是不是知道哪个关系出了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诉诸武力   孩子   住地   冷若冰霜   教养   听话   家里   权利   父母   母亲   需求   权威   关系   动力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