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婆婆是保姆,我却请别人做保姆

唠叨是我们都很熟悉的行为,往往我们对令人烦恼的唠叨会加上一个美丽的外衣,就是“都是为你好”,甚至无形之中还给被唠叨的人强加一道道德的枷锁:他们就是这样,你要学会体谅。

这真是一个将人杀死的谬论!


唠叨与善意的提醒的区别:

在对方可能忽视、遗忘的地方给对方提示那是提醒,在对方已经知道的基础上反复插入,那是唠叨。

提醒的出发点是好意,是为对方考虑,唠叨的出发点是为自己考虑,转移自己的焦虑、建立自己的存在感,或者以这种方式与人连接。二者的根本区别是:眼里是否真的有别人。

提醒的人,会做出一些提示,当对方拒绝了,他们也就不会执着提醒,因为他知道分寸,主动权在对方手里,被提醒的人心里往往对对方有所感激。唠叨的人在对方可以做某件事的前提下从中插话、插手,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死不罢休,只让对方感觉厌烦、窒息或者愤怒。


昨天老公的妈妈拎着大包小包来到我家,准备住一晚上,第二天和我们一起回老家过年。

我一进门,发现她已经站在厨房做菜,活有一种女主人的架势。一个女人想要掌控一个家庭,从厨房入手是最熟络的渠道。我立马感到很反感,这是我的家,我是主人。

我走进厨房,对她客气地说道:“妈,你来了!你一来就忙活了,歇歇吧,我家有阿姨烧饭!”

“这有什么关系啊,我做不是一样的!”她很不生分的说道。

我知道,接下来她会开始操控一切:厨房的物品、家里的物品、每一个隐私的地方、孩子、我们的工作、收入、发展,她都要插足一遍。

然后主导着我们围绕在世俗的“金钱、成功”以及芝麻粒的小事上。

趁着她离开的当儿,我赶紧跑到厨房把饭煮上,并且煮得够够的,然后吩咐阿姨再炒两个菜。

很快,她看到我做了饭,又准备要做菜,我说我已经吩咐阿姨做了,她硬是抢过去说:“我已经烧好了羊肉,再来烧个青菜不就够了!”无形之中,她已越界,主导了晚饭。

我不想再忍受被操控的憋屈感,对她说:“你来我家,我做给你吃;我回老家,你做给我吃。”然后又一次把阿姨喊过来。

她感到一丝异样,恐怕已经觉得我不是曾经那个任人欺负的软柿子了,顿愕了一下,然而还是融入到厨房,和阿姨一起忙碌起来。

她们似乎一辈子依赖这件事,做饭已经成为她们的标签,不让她们做饭,真有种剥夺了她的存在感的意味,反倒有几分残忍。

昨天我的梦里也是与妈妈发生“做饭之争”,妈妈要来我家给我做饭,我拒绝,要让保姆做,妈妈像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拼了命的抢着做饭。

在她们眼里,接受她们做饭,意味着接受她们。而在我们的眼里,接受她们做饭,意味着接受她们跨界、干涉与摆布。

果不其然,后面她无时不刻不在盯着细节唠叨:孩子穿的冷不冷,地上脏了要拖,脏水先要倒掉,电饭煲插头要拔掉……

我顶着被越界的压力,胸口堵得满满的,竟然吃不下饭,第二天起来饿得胃和肠子都疼,背直不起来,许久没有发生过的事。

她除了以唠叨的方式跟我们打交道,不断地传递她的焦虑,我发现她竟然不会第二种方式!她只是尴尬地坐着,看着我的脸色,我笑一下,她就阳光灿烂,松了口气,我不笑,她就紧张。这样一来我也很有压力,好像我做得很过分。

难熬又拘谨的时光。

老公不会主动做任何调剂的事情,只是躺着,尴尬冰冷的间隙,我时不时主动抛出一些话茬,又带孩子活跃气氛,她得到一些松弛。

然而整体下来,她大概觉得我是冷漠的,高傲的,不善的。

后来跟老公抱怨娶的媳妇不好。

在我眼里,唠叨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爱唠叨的人往往是封闭的、焦虑的、匮乏的,他们没有更丰富的交流方式,自身没有多少快乐自由,只得以身上仅有的焦虑与人打交道。

她们往往是缺乏自我的,没有边界的,控制不了自己,便想控制别人,对别人造成的是入侵、干涉及不良的影响。让别人充满希望、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变得低沉、焦虑,和他们一样进入封闭、落后、攀比……它像一个糖衣炮弹,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这是我拒绝唠叨的根本原因。

曾经和一个同学聊天,她的老公在外地工作,她常年和婆婆住在一起,婆婆的唠叨让她痛苦不堪,她委屈又愤怒的说:“我凭什么听她的?我又不是她生的!”

她表达的是对控制的反抗。

还有一个跟婆婆相处了几年的朋友说:“后悔自己当初不够果决,出于种种考虑让婆婆住在一起,最后换来了几年低质量的生活。”

最后她做出决定送走婆婆,并开心地迎来新的生活。

而同样五十多岁的我家保姆,她就不是一个爱唠叨的人。她做事爽快,说话干脆简洁,和她交流我便感觉轻松愉快。深入了解,会发现她为什么这样。

1.她有她自己丰富精彩的生活。她喜欢买好吃的,会为自己买漂亮衣服,偶尔做头发,喜欢尝试新鲜东西,她整天快乐自在,根本没闲工夫去唠叨别人。我经常看到她从超市里买来牛奶、营养品、好吃的,还时不时推荐给我。她说起话来,眉宇之间都是快乐和趣味,我的孩子跟着她也很开心。

2.她有很多追求,有胆量有魄力,虽然从事保姆工作,她却在合肥买了三套房,而且现在还准备学车,再买一部车。以后还有很多理想。面对事情,她老公害怕,她会说:“怕什么,有什么大不了的!”

老公妈妈的举止保姆看在眼里,很快就对她说:“你太唠叨了,别和他们住一起,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一个家里没有一个内核非常稳定的人,懂得保持界限,抵御这种焦虑,并安抚他们的焦虑,那么这个家就整天被焦虑笼罩,无人能快活。

我还不够,所以我选择请保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婆婆   保姆   无形之中   出发点   焦虑   阿姨   眼里   厨房   老公   事情   我家   妈妈   方式   孩子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