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牧养和小牧养

大牧养小牧养

作者:赵雁明

有人说,河是村之源,湾是富之眼,依河依湾建村庄,也与紫薇结情缘。有人说,金木水火土,水土是基本,潺潺流水村边过,静静池塘守家园。于是,村村都长流水,村村都有小池塘。

偏偏我老家,既说乐亭话,也得齐鲁传,冀北与幽州诸元素,一直满满的,把它称作“幽州重镇”,把它喻为“冀北严疆”,无论是慷慨激昂时,还是诗情画意下,也离不开淡饭与粗茶。每当历史的风暴过后,重建家园的时候,那些依山傍水的村庄,都会在村子低洼的地方,挖几处方塘,取土垫“房身”,取土垫园子,并把那些人工挖出来的池塘,命名为“牧养”。

“牧养”这个词,我请教了许多的专家和教授,也没有找到它出处,有人说它是乐亭话,有人说它是通古斯语,反正它的意思是池塘,只要知道秃尾巴老李的故事,都明白它是给它建的洗脸洗身的地方。那年老郑家大爷,拿着七色的画笔,精心画了一幅村子示意图,我才认识“牧养”这两个专用字,并且从此记住了它。

不管它出自满语,还是演绎的土话,“牧养”的寓意,是礼敬秃尾巴老李,那条出生在山东,福佑着白山黑水的龙,既是关东人心中的英雄,也是关里关外的水神,为它疏湾,为它挖“牧养”,也沾了它的幸福与平安。村子多多,“牧养”也多多,就像歌里唱的那样,远方的客人请你歇歇脚,请喝一杯茶。质朴的乡亲都木讷,言语不多行动来说话,“西牧养”、“东牧养”、“大牧养”、“小牧养”,您喜欢哪个,就在哪里呆几天,然后再北去长白山。

我们村的“大牧养”与“小牧养,是紧紧相连的,“大牧养”在道南,“小牧养”在道北,一个占地几十亩,一个占地仅两亩,几十亩的以前属于浪荡锤,两亩的属于我家的,若论起风声雨水来,却是“小牧养”最灵,“大牧养”水深是黄泥底,“小牧养”水浅却是极细的青板沙,以前从“老母猪拱”地流来再多的黄水,马上就变青,因为这,专心研究周易的“浪荡锤”,愿拿“大牧养”东边一条地,换他随意使用“小牧养”的水浇菜园,其实是“浪荡锤”讲究,“小牧养”周边的人家,哪个不免费使用那里水,我太爷说,可能是他看我家的棉花地不多,特意送点温暖的。

或许因为集风水,或许是那时的环保意识,村里人不允许往大小牧养里扔死猫,也不允许往里面倒屎尿,村里的粪坑子,都不与那里相连,以前的大小牧养,有个小涵洞相连,夏天洪水最多时,那个小涵洞,也有许多青蛙趴两边。非常奇怪的是,大小牧养里的鱼,却完全不一样,小牧养里面有黑蛤蜊,大牧养里却没有,大牧养里的鲶鱼和螃蟹,也从来不去小牧养里“串门儿”,有时月亮升起时,小牧养里面也有噼里啪啦的鱼跳,但每年抽干里面水,抓到的只有鲫鱼和泥鳅,连个蛤蜊皮子都没有。

等到我们上学前,“大牧养”与“小牧养”,早都属于大家了,春天的时候,大家在那里抓鱼,“抬网”抬,“旋网”打,鱼多的时候,也有人一遍遍拿“拉网”拉,大人们捕鱼抓虾时,孩子们把那里当做最好的沐浴场,一丝不挂的孩子,先在“小牧养”历练,手拄着青板沙,头都朝着道东,手朝下,肚子也朝下,然后两条腿,使劲练习击打水,那是“狗刨”的基本动作,双腿会打水,前街的,后街的,所有光屁股娃,从南到北排一溜,经常有路人趁他们不注意,拎着脖子揪出水,然后急速揪个“鸡儿”吃,揪没揪到“鸡儿”的,都是一顿的号啕大哭。

历练两三年,也就到了知羞耻了,即将上小学,会不会“狗刨儿”,都没法儿再趴“小牧养”道边了,再到夏初时,揪点南瓜叶,揪点南瓜“挺儿”,穿个背心裤头,就跑“大牧养”边上玩水,大人们说,“大牧养”很“馋”,不会水的孩子,经常被淹呛水喝,可孩子们哪儿管那么多,玩着玩着,就玩水里了,“打狗刨儿”,练习踩水和仰泳,然后练习“扎猛子”,那时的大牧养,水里面鱼真多,撞大腿,撞脖子,哧溜哧溜贴腿过,弄得孩子们好痒痒,恨不得立刻变条鱼,拽住鱼的尾巴把它们都给揪出来。

水是越玩越上瘾,游上半天也没有够,猛子熟练后,就练习立定扎,脚不动,脚不移,没过脑门子深的水,也能立定扎下去,那才是个“功夫”,立定原地扎猛子,只有脚尖微微立,然后迅速扎水里,立也随即变作水里蹲,然后左手右手去抠脚,就能把脚下踩到的蛤蜊,或者是螃蟹及鲶鱼,牢牢抓在手里面,深水里抓鱼抓蟹,这是基本功。本来是嬉戏,本来是你追我赶抓住就往水里按,你抹我一把泥,我击你一把水,打完就是赶紧跑,一头扎进水里面,久久不出来,偏偏奔逃过程中,脚一着水底,正好踩到大鲶鱼,马上就能做急停,“有鱼,大鲶鱼”,“哈哈,螃蟹呀,硬壳的”,刚才还在你追我赶的,马上停在他周边,然后看他深深吸上一口气,有人习惯捏着鼻,有人不做那多此一举,身子上下移动一两寸,然后就用突然向下的力,立定猛子扎进去,手先出来了,声音也会跟着出,“看,我抓的鲶鱼,大不大?”,其实那时候,眼睛还没有睁开呢,手紧紧抠着鱼的腮,任凭它的尾巴甩,大伙一起游岸边,把鱼扔到土道上,随它往哪儿蹦。

一条大鲶鱼,给谁都不够家里吃,于是有人“起腻”了,“雄赳赳气昂昂,横渡大牧养”,遇鱼抓鱼,遇蟹抠蟹,遇到大蛤蜊,也要着。一人嘴上叼着一根河柳枝,末端事先打好结。一排的孩子,一字给排开,咕咚咕咚的狗刨儿,也一字排开的,“大牧养”里的那些鱼虾蟹,也都懵瞪了,不年不节的,谁搅龙宫了,你往东,他往西,慌慌张张都想躲避那些强劲的咕咚声,东奔西走的过程,也撞了孩子们的手,撞了孩子们的肚皮或大腿,拿手去划拉,拿大腿去夹,还真有划拉到手的。

其实那时候,雄赳赳气昂昂的横渡,并不是“大牧养”里抓鱼的好办法,鱼那东西,深水里它爱拐弯,撞完你肚子,它也吓得一激灵,东撞完一下,有可能又转向再撞你大腿,噼里啪啦撞了你半天,撩得你心痒,撩得你性起,到末了,收获的往往是心灰意冷。有的伙伴不甘心,就去它的入水口,那个二沟子的沟口,螃蟹蛤蜊多的是,还有许多鲫鱼窝,那好吧,齐腰深的水,正好适合“踩”,“踩鲫鱼”、“踩螃蟹”、也踩“大蛤蜊”,螃蟹鲫鱼的美味,又把那种玩水踩“河鲜”的瘾,持续许多天,明天带上面袋子,明天带上洗脸盆,“大牧养”的夏天,真的美。

“大牧养”“小牧养”,冬天滑冰也开心,天虽然冷,滑冰打冰嘎,也是孩子们最爱,依然是那样的分工,小牧养里历练,大牧养里面驰骋,小孩子都在小牧养里面练习撑“冰车”,大孩子们去大牧养里面疯玩,冬天的玩,我就不细说了。大牧养小牧养给孩子们带来的,有如一个成长的摇篮,其实它在春夏秋冬里,都给大家带来许多快乐,也给村庄带来各种各样“活力”,有时它像化妆师,用千变万化的方式,给村庄点缀出来别具一格,有时它像魔术师,让小村的鸡鸣狗吠与蛙声连成一片,有时也将小村的风霜雪雨磨练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有时它更像一个乡村历史的老人,陪伴一代又一代的乡亲,沐浴属于村庄的四时风雨。

大牧养小牧养,它是村子的邻居?它是水神歇脚的地方?它是秃尾巴老李的行宫,不,都不是,它是启迪希望的场所,它是装着童年的喜悦,它是装着家人的希望,它是一个体验所,他是一处成长地,有了它和它,我们贫瘠的童年,有了一个有梦装梦的地方,那蟹味,那鱼情,就能像过电影一样,一幅幅的画面,又能呈现在眼前,不会忘记有当年。最为难得的是,牧养村村有,名字是一样的,说到此牧养,就能浮现彼牧养,也把你村和我村,看成一个样,就连里面的芦苇与蒲草,以及牧养里面的故事,也能一并想出来,那些属于我们的大小牧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乐亭   涵洞   你追我赶   水神   鲶鱼   蛤蜊   鲫鱼   池塘   村子   螃蟹   村庄   大腿   尾巴   大小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