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助人〕和〔有求必应〕该如何区分?

有人求你,你不吭声,你是不是没有应?

不,你应了,你回应了一个“沉默”。

凡有求,除非你没收到,否则你都在应。

你不说话,其实也是应。

你不让对方看出你有没有收到,其实也是应。

并不是只有“答应”才叫“应”,

回应就是应。

“没有回应”,也是一种回应。

所以,反有求,必有应,只不过有些回应的接受者不喜欢自己所收到的回应,所以当作“估计没收到”来处理罢了。

于是,真正的问题是“只要没拿到满意的承诺,就当作是对方没有收到消息来处理,继续坚持重复直到对方答应为止”的态度,也就是——never take no for an answer的态度——算不算“求助”?

求助,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逻辑吗?

讨债,才有这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逻辑。

很多人哪里是在求助,ta们是自认为对方有欠债——不管是人情债还是义理债,总之对方自己一个帮助。

也许是因为捧过对方的场,也许是因为当初帮助过对方,也许是因为大家是同乡,也许是因为曾经同学、同事,也许是因为曾经认识——总之,之所以ta们会开口“求助”,其实是抱着一种“你应该帮”的笃定的。

那只是以“求助”为形式的“索债”行为,这是一个天然的对吃这一招的善心人绝妙设计。

ta们会一直成功,直到把可以通过这个行为品味自己的善良感的人的“善良余额”耗尽为止。

当然,事实上也耗不尽,因为总有新毕业的新好人带来新投资,每天都有新份额投放市场。

取之不尽,只不过这门生意太好做了,导致想喝这碗粥的人太多了,早上善堂一开门,众好汉就一哄而上把UN新配额分光了。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那么那些新好人们呢?摸摸自己的口袋和“被辜负的心灵”——我这算尽力了,真是难忘的经历。

鞠躬下台,安心做ta的“非烂好人”去了。

问题是,这份善良的投资耗尽了,这中间有几个真的在求助的得到了帮助?有几个说帮人的真的帮到了人?

还是只是培养出了更多新的喝粥侠?


乐不乐于助人,你事实上只有有求必应一种反应——这是指回应,不是指答应。

你要记住,你要管理清楚你的回应。

看清楚对方是不是求助的态度,确保你有限的帮助余额落到确实是求助的人手里。

等着看ta们对不答应的人怎么看,对不答应的人怎么说。看清楚ta们是在求助,还是在“求助”。这是最起码的门槛。

即使到了这个门槛,你也要当心有时候对方要的东西你没有,或者对方要的你不能给。

在这门槛之上,再考虑帮的事。


作者:HJ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有求必应   乐于助人   人情债   目的   接受者   义理   取之不尽   笃定   余额   门槛   逻辑   好人   只不过   善良   态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