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酒席上的肉

江南秋天,田里的水稻和地里的番薯收回家后,农人的日子开始变得悠闲起来。于是看戏。于是娶媳妇,嫁姑娘,新房落成,都要大摆酒席。乡村的节日一个接着一个。

乡村酒席上的肉

老家溪口的酒席,与浙西南丘陵地区多数的乡村酒席一样,有两道与肉有关的菜,沿袭若干年而不变,堪称经典。一是大块肉。肉大部分是肥的,早年的酒席上,土厨师对这道菜的烧法有讲究:切得大块,四方,又不煮透,几乎不搁酱油,白塌塌一片,咬去齿间滋滋作响,油会从唇边溢出。二十年前,乡人们肚里枯燥,像久旱龟裂的稻田,急需油的滋润。但这样的一大海碗猪肉摆在酒席上,许多人还是敬畏的,不敢下口,实在腻人。然也有嗜肥肉者,一块两块三四块,大快朵颐,看得旁人羡慕不已。十分嗜肉者,总是声名在外,人尽皆知,因而几乎每场酒席上都有人与他打赌:能吃两大碗吗?吃两大碗我称你一声爷!结果那人就吃了两大碗。半个月后,另一场酒席上,又有人打赌吃三大碗,结果又吃下了。那些连一块肥肉也吃不下的,直是看得心生炉火。

乡村酒席上的肉

这是那物资匮乏年代,农村人关于肉的普遍的心酸记忆。然酒席上还有一道菜,曰滑肉,是讲求精致的,一般作为酒席的压轴菜,没有耐心的小孩早已把肚子吃得圆鼓,手上抓一把瓜子四处疯玩了,滑肉才姗姗来迟。有经验的大人,在酒席开桌前就会对小孩子谆谆善诱:慢吃慢吃,等会儿有滑肉……可见滑肉在乡人们心目中的分量。

做滑肉极费工夫,却省料,大块肉那样的一块,能做出一大碗的滑肉汤来。做这道菜,最重要的工作在烧之前,一个字,敲。把带着点儿肥的肉切片,用上好的生粉裹挟着,用锤子一再地敲,敲至薄可透光的一层。生粉是用秋天的番薯磨成浆,滤去皮渣,奶白色的浆水沉淀二日夜,撇去上层的水,复用清水搅拌并沉淀,如是者三,此一过程曰“洗”;最后倒去水,将沉淀的粉捞出摊晒,干即成。这生粉与肉同敲,粉入了肉中,肉给粉以点睛,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荤与素的结合成就了一个传奇。肉敲好后,在汤中稍煮即熟,再加入菠菜或番茄,加干辣椒、蒜叶或葱段少许,加少许醋,味道十分鲜美。上桌遭“抢”,不是一般的受欢迎!

乡村酒席上的肉

乡村酒席上的肉,两种制作背向而驰,一属豪放派,一属婉约派,是不是乡村文化的一个暗指呢?乡村是粗糙而拙笨的,人和泥土一样,又有着天生的豪爽;然而这样的粗糙背后,也有着细致的情怀,像稻花的香,深藏在夜的深处,山的深处,需要人慢慢地品才会体味得到。

这个秋天回老家溪口,吃到一场酒席,与十多年前一样的壮观。变化是,大块肉变小块了,加了酱油红烧,烧得酥烂香喷,却再没有人能打赌吃一碗两碗了;滑肉汤仍是一样的正宗,还是记忆中的那个味道。回城后,我试烧了两次,这活儿虽费工夫,仍值得静心去做——夫人每次都吃得连声叫好,喝个精光。

选自《一饭一世界》周华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生粉   酒席   浙西   乡村   拙笨   费工夫   肉汤   番薯   大碗   肥肉   酱油   吃得   粗糙   乡人   秋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