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和珅一生,多少贵子如他一样,冲破困苦的原生家庭,败给自己

文|颜小二述哲文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和珅作为一个有名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颇具戏剧性,惋惜之余,他的身上有千百年来无视冲破困苦原生家庭的贵子们,无法冲破的人性闹剧,值得细品。

困苦的生活往往可以锻炼出贵子,是一件难得的事情,但饱经磨难的贵子,能不能在飞黄腾达之后保住本心、常盛不衰,就是一件比“跃出困苦生活”还困难的事情。

和珅,他是乾隆时期有名的大臣,他足智多谋,亦是成功突破困苦的原生家庭、成功鲤鱼跃龙门贵子,但是最后却没能逃出人性的怪圈,不得善终。究其原因,和珅犯了两个“寒门贵子”都容易犯的错:一个是将“自尊变成了自傲”,一个是将“进取心变成了贪心”。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继续往下看。

纵观和珅一生,多少贵子如他一样,冲破困苦的原生家庭,败给自己

1、少年和珅:从苦难中重生的励志人物

我们都在规避生活中的苦难,但是,人在面对避无可避的苦难时,往往可以变得十分强大,于此,痛苦是敌是友,倒是说不清了,而和珅就曾一度成为被苦难锻造的“励志人物”。

和珅的出身,其实还是比普通老百姓要好一些的,但是接下来的日子,却过得不如普通老百姓。

他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不幸的是,在和珅还是娃娃的时候,他的母亲生下弟弟以后难产去世,那个时候和珅才3岁。祸不单行,和珅9岁的时候,父亲也去世了。自此,没了双亲的庇佑,在那个“大宅子”,孤苦无依的小男孩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大家可以根据荧幕上的古装剧脑补一下。

好在和珅和弟弟的运气不算太差,他们在父母死后没有流落街头,源于家里的一个老家丁,以及已故父亲的一个小妾庇护。虽不至于饿死街头,但一路走来,自然是辛酸更多。

来到人间不过9年,和珅就经历了许多人要花几十年时间才能消化的苦难,或许也是因为如此,他刻苦学习,希望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纵观和珅一生,多少贵子如他一样,冲破困苦的原生家庭,败给自己

虽然他精通多种语言,同时对四书五经也有一定心得,但是科举这条路还是没能走通,好在他后来以文生员的身份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得以获得在乾隆面前展露头角的机会。

乾隆三十八年,因为才学出众,头脑灵活,23岁的和珅总算受到乾隆重用,加入了他的仪仗队。自此以后,他平步青云,一路从小小的侍从,做到了侍郎,最后甚至权力大到可以限制乾隆和嘉庆的人身自由,这些便是后话了。

纵观和珅一生,多少贵子如他一样,冲破困苦的原生家庭,败给自己

不论后事如何,反观和珅的发迹之路,不得不说,少年的和珅,确实是在苦难中重生的励志人物。

2、励志人物从神坛跌落:和珅的傲与贪

但是,朝廷,远比和珅儿时生长的“小院”要复杂得多,和珅再聪明,一旦在“傲”和“贪”上越了线,也还是规避不了自食其果、不得善终的结局。

首先举例说说和珅的贪婪。乾隆四十五年,和珅受命去云南那边查办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的案子,案子本来没有任何头绪,但是善于察言观色的和珅经过了解后,认为李侍尧是一道难以攻破的墙,但是他们家的管家却是一个经不起皮肉苦的人。于是,和珅抓住了李侍尧的管家,并且严刑逼供,最后得到了李侍尧贪污的证据。

然后和珅顺藤摸瓜,顺势牵出了李侍尧背后一大批官员,和珅顺利结案,并由此获得了乾隆的信任和进一步重用。

纵观和珅一生,多少贵子如他一样,冲破困苦的原生家庭,败给自己

但是,和珅虽是查案人,却也有点监守自盗的意味,他借着查处李侍尧的由头,私吞了李侍尧一众人大笔财物,同时因为了结大案、获得乾隆赏识,一大批官员争相巴结他,给他送礼、与他结交。久而久之,和珅开始结党营私,形成自己的一股势力,这是他“贪”的体现。

而和珅的“傲”也在他手握大权以后,渐渐展现。

前面我们说到,和珅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全靠他的努力与机敏,而他也在二十来岁的年纪,就受到乾隆的重用,并且自此平步青云,这自然让官场上其他求而不得的人嫉妒。

于此,在和珅发迹初期,经常有官员在和珅面前展现他们的敌意,并且在和珅担任要职以后,发文弹劾。权力稳固以后,和珅开始了他的报复。

在和珅成为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官后,他开始在文字上大做文章,刻意过度解读曾与他为敌的官员的文章,给他们戴上“多含反意”等帽子,顺势按上谋反的罪名。于此,和珅在“黑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纵观和珅一生,多少贵子如他一样,冲破困苦的原生家庭,败给自己

而这种“报复”背后,其实更多是和珅的“傲”。他讨厌那些因嫉妒、骄傲、不服而加害自己的人,但是最后,他终是变成了那些污蔑之言里的模样,也是唏嘘。

自从和珅“黑化”之后,他在贪与傲的路上便一去不复返。仗着乾隆的宠爱,也仗着自己在朝中如日中天的权势,他甚至在乾隆晚年时期可以一定程度上限制乾隆和嘉庆的自由。

同时,他犯了作为臣子的大忌讳。乾隆晚年上朝,和珅与嘉庆一起位列君主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懂乾隆的意思,和珅相当于是传话人,从当时的时局看来,朝中真正掌权的,不是嘉庆,而是和珅,这也注定了和珅日后的悲惨结局。

纵观和珅一生,多少贵子如他一样,冲破困苦的原生家庭,败给自己

果然,乾隆去世以后,嘉庆行动相当迅速,不仅抄了和珅的家,还列出了和珅20条大罪,和珅本来就是“贪污大户”,嘉庆找到处理他的理由,并不困难,嘉庆等的,只是时机,没了乾隆,时机就到了。于此,在乾隆去世后不久,和珅在狱中自尽。

3、思考:终其一生,人最大的对手,其实是人们自己

和珅一生大起大落,他在孩童时期就丧母丧父,生活十分艰难,但是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闯出一片天,甚至一度成为最接近至高无上权力的那个人。

他在最风光的时候,赢了所有人,最后,却败给了自己。

他首先败给了自己的“贪”,或许年少的匮乏让他对财富有了比一般人更强的执念,他以查处贪官污吏之名成为贪官污吏,聪明如他,如何会忽视眼前被查处的贪官就是自己日后下场这一可能性?贪婪蒙蔽了他的眼睛!

而后,财富有了,权势有了,他的“傲”又开始作怪,营私结党、排斥异己,甚至对于嘉庆,他都可以拿出近乎“架空”的高姿态,这实在不理智。

纵观和珅一生,多少贵子如他一样,冲破困苦的原生家庭,败给自己

千百年来,人性发展变化总是存在一些规律的,比如人最缺什么,就会最介意什么。

和珅困难的童年生活、少年时光或许在他的心里印下了深深的烙印,因为匮乏,所以他执着于金钱,因为丧父丧母、不被尊重,所以他报复所有不尊重他、弹劾他的人,甚至拉帮结派,享受着朝堂之上虚伪的“尊重”。

最后,他被“傲”和“贪”吞食,被嘉庆打破了“美梦”。

如梦初醒之后,不知和珅是否会觉得,他的一生或许遇到许多对手,但真正的敌人,不是他赢过的那些人,而是让他自食其果“自己”,就像道家老子说的那样:“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莽夫之勇在于短暂的胜人,真正的强者才是长远的自胜。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纵观和珅一生,多少贵子如他一样,冲破困苦的原生家庭,败给自己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贵子   困苦   嘉庆   乾隆   自食其果   贪官污吏   平步青云   科举   千百年来   苦难   官员   权力   人性   人物   家庭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