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何把犯人流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何人?

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如果从皇太极算起来,他在关外改国号为清以后,历经了276年;从清兵入关以后算起来,清朝存在的时间长达268年。关外时期,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并建立起八旗制度,为此后清军入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清朝为何把犯人流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何人?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开始和明朝进行对抗。1636年,皇太极四处征伐,打败了漠南蒙古,随后开始称帝,并将国号改为大清。次年,皇太极又打败了李氏朝鲜,不久又发动了松锦之战,并且取得了胜利,明朝的统治遭到了极大的威胁。

1644年,李自成攻陷明朝的都城以后,崇祯帝的自杀宣告了明朝的灭亡。不久,清将领吴三桂降了多尔衮,并将多尔衮给放入了关内,李自成因此而兵败。同年,清军迁都到了北京,顺治帝在这里登基,并宣布自己成了全国的君主。

清朝为何把犯人流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何人?


在当时,清军之所以如此的强大,不得不说到八旗制度,采用的是民兵结合的一种制度。始建于1601年,当时只有四旗;1615年,增加到了八旗。打仗的时候,这些人奔赴战场,战役结束以后,这些人则从事生产。

清朝初期,历代君王十分的重视实战本领,所以设有各种演武场所,八旗军的战斗力十分的强大。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为上三旗,这三旗人马都归君王统御,中兵力在十万左右,很多皇室成员都属于这三旗。

清朝为何把犯人流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何人?


正蓝旗、正红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为下五旗,每旗兵力在三万左右,分别由诸王、贝勒、贝子分统。在八旗当中,里面的人又被分为“旗丁”、“披甲人”、“阿哈”这三种人。旗丁指的是女真人;披甲人指的是投降的人,民族不一;阿哈指的就是奴隶了。

其中,镇守边疆的通常都是披甲人,他们世代都居住在边疆,没有战事的时候,披甲人在这里耕田打猎,遇到了战事则披甲奔赴战场。因此,披甲人对于清朝来说,是一股不可多得的战力,披甲人有了一定的地位,虽然低于通常的军人,但是却比奴隶的地位要高很多。

清朝为何把犯人流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何人?


在清朝的时候,如果朝廷的官员犯了重罪,很多时候都会把这些犯人给流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宁古塔是清朝时期在北疆的一个重镇,所以常年都有人在这里驻守;旧城的位置在海浪河南岸附近,新城的位置则在渤海故壤附近。

1616年,努尔哈赤在统一了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建州女真三大部落以后,通过八旗制度将女真人团结起来,使得女真社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随后,他建立起了后金政权,并在古宁塔常年驻扎军队,也就是旧城。

清朝为何把犯人流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何人?


1666年,朝廷方面在渤海故壤建立起了新城,并且常年派兵在这里驻守,战争中受降的人,则被称之为披甲人,并被派往各处边疆,进行相应的驻守。清朝为了稳定人心,会将一些重犯,以及重犯的亲属流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据相关文献记载,最早记录宁古塔的大概是《清太祖实录》:“上命巴图鲁额亦都率兵千人,往东海渥集部之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对于宁古塔有详细描述的,则有《宁古台》:“宁古塔者,名其地也,其山则曰台,塔与台音相近也,或以山形如台,故名。”

清朝为何把犯人流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何人?


据悉,宁古塔处在辽东北边很远的位置,距离京城有七八千里远,那里常年积雪,很少有人愿意在那里生活。顺治十四年,吴兆骞受到了科场案的连累,被送到了宁古塔,并且在那里生活了二十三年,据他的描述:“宁古寒苦天下所无……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可见,古宁塔的生活环境十分艰苦,据悉在清朝的时候,有的人宁死也不愿意到这里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正蓝旗   努尔哈赤   女真   清朝   渤海   明朝   太极   重犯   国号   白旗   关外   旧城   君王   边疆   人流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