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寄宿生家长哭诉:如果重来一定不再住校!老师,你怎么看?

初中寄宿生家长哭诉:如果重来一定不再住校!老师,你怎么看?

关于寄宿制

很多老师、家长持保留态度

有人觉得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很省事儿

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也有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

因为这样不过早离开家庭呵护

关于这两种选择

形成了两种看法

一位资深一线教师给出了她的答案——

初中寄宿生家长哭诉:如果重来一定不再住校!老师,你怎么看?

要不要把孩子送寄宿学校?

有一位家长曾留言:“老师,孩子马上就要上初中了,您说我要不要把他给送到寄宿学校?”

我看到消息后,想都没想就立马敲了两个字给她发了过去:“不要!”

家长很是疑惑地问:“老师,人家不都说寄宿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什么的吗?”

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初中寄宿生家长哭诉:如果重来一定不再住校!老师,你怎么看?

我朋友家的女儿,刚上初中的时候,父母就把她送到了寄宿学校。

朋友当时特开心地跟我说:“从小就得让她多锻炼锻炼,别以后上大学床单都不会铺,那多不好啊!”

于是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把女儿送进了寄宿学校。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很骨感。没过一年,朋友就发现女儿好像出了什么问题。

以前总是笑嘻嘻的她,就像个无忧无虑的小公主一样,天天在耳边叫“妈妈”。现在倒好了,回家一句话都不说,就知道躲在自己房间里不出门。

朋友有时候想进门探个究竟,却发现女儿根本就不理睬她。

无论问什么,都是那句“嗯,没事,挺好的”。无论说什么,都是那句“嗯,知道了”。曾经的贴心小棉袄一下子就没有了!这可把朋友的心深深地“扎”到了。

“我的女儿怎么变得冷冰冰的了?”朋友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了,打电话跟我抱怨道。寄宿非但没有把女儿变成“全能优秀”,反而变成了“沉默寡言”。

初中寄宿生家长哭诉:如果重来一定不再住校!老师,你怎么看?

1

有的家长总觉得,把孩子送进了寄宿学校,孩子能够快速成长。

但是这么做真的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为了减少自己的抚养责任吗?

曾经在补习班门口无数次听到家长们这么说:“工作太忙了,根本没空去管孩子,想着就把她送到学校去算了。”

“就是,想着学校也有老师管,自己都不用操一点心的!”

“让姥姥姥爷管总是觉得不省心。”这类话不断地传入到我的耳朵里。在这种情况下把孩子送入寄宿式学校,表面上为的是孩子好,实际上却是推卸了做父母的责任。

想想家里的孩子在寄宿式学校里面,成绩下降了只能自己哭,跟同学相处出现问题时,也不敢找老师,只能默默忍着。长此以往,不出心理问题才怪!

初中寄宿生家长哭诉:如果重来一定不再住校!老师,你怎么看?

我想起小侄子已经上了三年的寄宿学校了,马上就要面临中考。

然而他的成绩却是倒数,天天打架惹事儿。我不止一次地问嫂子:“孩子不是在寄宿学校吗?按理说学校应该管得很严啊。”

嫂子一听我这么说,满脸愁云地跟我说:“唉,别说了,人家寄宿的那么多孩子,老师哪能每个人都照顾到啊?”“那你们当初把孩子送寄宿学校就是为了当’甩手掌柜’?一点都不管的?”我惊讶地问了一下。

嫂子这时候没有吭声了。对于孩子来说,初中阶段的三年是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身心会发生许多变化。

敏感、焦虑、困惑、好奇都会出现在这个时期,他们需要父母在身边给予一定的指导。李嘉诚说:“一个人事业再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2

还记得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有个孩子给自己常年在外出差的母亲写了一封信,名字叫做《我的生活里缺少母爱》。

“自从母亲开了公司,她对我的爱就直线下滑。她每天都工作到七八点钟,有时候到九点多才回家。我就像鲁迅先生写的一样:只能看见高高的四角天空。我现在就想让母亲陪我一天,哪怕是一直坐着也好。”

有的家长可能认为只要赚足够多的钱,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就是对孩子好。但孩子真正想要的,是家长的陪伴。朋友家的女儿从小到大都没有住过寄宿制学校,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地去上学。

“你怎么不让你孩子去住校啊?”我问道。“

“我为什么要让我的孩子去住校啊?”她反过来问我。

“住校可能……不用这么奔波啊……”我支支吾吾地说道。

“我倒是宁愿让她在路上多奔波一段,因为孩子去寄宿,她出现了任何问题,需要我陪伴的时候,我都无法在她身边。这样的话,妈妈这个角色就会在她成长过程中缺失。想想我作为她的妈妈,不能跟她一起分享她的喜怒哀乐,那该是多悲哀的事情啊!”这位妈妈说道。

对于十八线的小城市来说,一辈子能跟孩子相处最多的时间,就集中在上大学之前了,而这段时间,也是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间。

如果这段时间错过了,以后就真的来不及弥补了。所以父母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家永远是最好的学校,父母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寄宿生家长哭诉:如果重来一定不再住校!老师,你怎么看?

妈妈围绕锅台转,孩子帮妈妈往锅底添把火,母子一起做好一顿饭,是教育;全家人围坐一桌吃饭,父母主动给爷爷奶奶夹菜,孩子看在眼里,也是教育;冬天里,孩子睡妈妈焐好的热被窝,孩子帮妈妈倒洗脚水……这些都是教育。

这一切,是一天给学生上十几节文化课(寄宿学校,一般都是上下午7节正课,早上中午晚上至少5节自习,音体美、道德、手工制作等“人生修养”课,大部分只是在“课程表”上出现而已)的学校能完成的吗?

有这6种情况,不要去住校

每位家长都有义务和责任

全面考虑孩子的各种情况

特别是根据个人性格和习惯

为孩子找到适合的初中

而不是只看几个干巴巴的升学数据

哪些孩子不需送到寄宿制学校呢?

高知家的孩子

如果父亲或者母亲毕业于名牌大学,那辅导孩子功课还是绰绰有余的。这样的家庭,不说大富大贵,小康之上应该没多大问题,孩子的底子肯定也差不了。那么,如果让孩子走读,家长是完全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的。

初中寄宿生家长哭诉:如果重来一定不再住校!老师,你怎么看?

酷爱读书的孩子

如果高中三年没有机会大量读书,确实会影响大学学习。寄宿制模式,基本上剥夺了孩子大量阅读的可能性。一本中等厚度的书认真看,最多两个晚上四五个小时就读完了。寄宿制学校少则两周,多则一个月回家一次,你总不能每次带好几本书去学校吧?

更何况,有几所寄宿制学校允许孩子们在晚自习的时候看课外书呢?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巴不得孩子们不要看所谓的“闲书”,最好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刷题中。

初中寄宿生家长哭诉:如果重来一定不再住校!老师,你怎么看?

这实际上是揠苗助长。多少在高考作文考场上妙笔生花的学子,其文笔功底都来自于上初中时读的课外书;多少高中政史地三科优秀的孩子,是因为很多知识在初中读书时已经接触了,对其他人来说是知识,对这批人来说是常识;又有多少孩子参加高中学科竞赛,是因为初中时自学了相关课程,或者读了某位科学家的传记?

所以,酷爱读书的孩子,不要去寄宿制学校刷题。中考和高考只是漫漫人生的一站地,而少时读过的书,书中接触的人和事,将会构成你青春乃至整个人生的基底。

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些人看似砍柴多,实际上是因为砍柴时间长,而不是效率高,更不是刀好。有了锋利的宝刀,想什么时候砍就什么时候砍,想砍到几十岁就砍到几十岁。

当然了,如果孩子不爱读书,只爱玩手机游戏,那还是去寄宿制学校冷静一下吧。

习惯好、自制力强的孩子

每次我一提自己初中五点起床,总会有人非常吃惊,其实这根本不算啥,比我当年更自律、更勤奋的人有的是。

寄宿制学校的一个好处是,可以营造浓郁的竞争和学习氛围。可是,既然自家孩子学习主动性强,学习习惯又好,完全不用老师逼着学,去寄宿制学校又有多大意义呢?更何况,在寄宿制学校,孩子可能不得不随大流执行计划——而在家,完全可以自主安排时间。

你想预习明天的功课也行,你想预习下个月的课程也可以,你想学课本知识可以,你想学奥赛知识也可以,你想看大学专业课课本都行。

你将不必拘泥于学校课程,可以去上个奥数班,参加个英语竞赛。而在寄宿制学校,制定计划的自由性就大为削弱。

独立性不强的孩子

到了寄宿制初中,离开了父母,也许有一些同学会感到不适应。这确实不能怪孩子,别说是初中生,哪怕是高中生甚至大学生,进入新的环境,可能都需要长时间的适应。之前比较黏父母的孩子,进入寄宿制学校后只能十几天见父母一面,心里难受是正常的,想家也是正常的。

大禹这样的神话人物路过家门也会看两眼,更别说稚气未脱的初一新生了。之前,在学校里遇到了再大的委屈,都可以扑到爸爸妈妈怀里倾诉。如今,别说倾诉,打个电话还得掐好点,争分夺秒说完话,确实有的孩子会不适应。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青春期内,孩子会遭遇到更多的情绪波动和成长烦恼。这个时候,父母的陪伴,特别是面对面交谈,就显得格外重要。很明显,在这方面,寄宿制学校远远不如走读制学校。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能否适应寄宿学校呢?我个人的建议是,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个短期的夏令营,学习性质也好,旅游性质也罢,看看孩子能否自然适应远离父母的环境。

初中寄宿生家长哭诉:如果重来一定不再住校!老师,你怎么看?

身体不太好的孩子

可能出于各方面原因,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总有一些孩子体质稍微差些。那么我建议还是把孩子留在身边吧,安全第一,健康第一。

想发展个人爱好的孩子

想在正常课业之外,再学点艺术的,或者学学某项体育活动的,自然还是要走读,因为寄宿制学校不会为你一个人开设专业课程,除非是专门的寄宿制艺术学校或者体育学校。

想要送孩子去寄宿制学校之前,家长一定要考虑清楚才是。

那说了这么多

是不是所有的孩子

都不适合去读寄宿制学校了呢?

并不是这样的

有这么几种情况的孩子

就比较适合去寄宿制学校

锻炼独立自主能力的孩子

进入寄宿制学校,就意味着不再和家人同一屋檐下,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需要自己来考虑和动手。

整理、清洗床铺和衣物都要自己来做,而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生存技能。

另外住校会让孩子有更多机会与同学们接触,锻炼孩子的社交和沟通能力。这对未来要进入大学、走向社会的孩子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沉迷网络,不听话的孩子

孩子学习成绩最大的敌人是谁?孩子视力下降最大的敌人是谁?

不用怀疑,是手机!是电脑!

孩子和大人不一样,他们的自控力是十分有限的,学习很辛苦,但游戏很快乐,让他们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答案显而易见。

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严加看管。寄宿制学校对学生的时间安排是很紧凑的,再加上老师们的监管,可以更有效地让孩子远离网络,把心思投入到学业上来。

迫切需要提升效率的孩子

住校的孩子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成绩,是要比不住校的孩子更有优势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提升成绩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反复的练习。

寄宿制学校通常会给孩子们把时间合理的安排好,晚饭后也会安排大家上晚自习,复习功课或者做练习题。并且会有老师在一旁监督,学生出现问题了,也会当场来解决。

而不住校的孩子,这个时候要么是在回家的路上,要么是在看电视、玩手机。做作业遇到解决不了的题,也只能干着急。

长此以往下去,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初中寄宿生家长哭诉:如果重来一定不再住校!老师,你怎么看?

是否选择寄宿制学校,其实还是要看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如果经济上没有压力,孩子本人愿意,父母也想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性格,而且学校升学情况还不错,那么我非常推荐去尝试一下寄宿制初中。

反之,符合前文提到的六个条件任意一点,都不建议去读寄宿制初中。

最后希望全天下的小学生,都能顺利就读真正适合自己的初中,享受风华正茂的青春。

寄宿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但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

孩子们容易变得脆弱、敏感

走读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但在父母的保护下

孩子们容易过于依赖他人

寄宿、走读各有利弊

那各位家长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欢迎留言来谈谈你对寄宿制的看法

来源:学生安全教育平台

初中寄宿生家长哭诉:如果重来一定不再住校!老师,你怎么看?初中寄宿生家长哭诉:如果重来一定不再住校!老师,你怎么看?初中寄宿生家长哭诉:如果重来一定不再住校!老师,你怎么看?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家长   初中   老师   寄宿生   嫂子   功课   父母   女儿   母亲   成绩   适合   妈妈   孩子   时间   学校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