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的道歉方式,其实不用这么统一

8090后心目中有一句名台词: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嘛?

中国父母的道歉方式,其实不用这么统一

道歉有用吗?非常有用!

但我们却不擅长道歉,尤其做父母的更加不擅长对孩子道歉。

微博上曾有一个话题#爸妈的道歉方式#。这一次不分南北,全中国的父母做到了统一。

中国父母的道歉方式,其实不用这么统一


我妈向我道歉:出来吃饭了,做了你最爱吃的XXX

我爸向我道歉:钱够花吗?


网友们都在乐哈哈的分享着自己与父母之的趣事,但如何向孩子道歉,确实是很多中国家长需要重修的一门课程。

就像孩子不好意思对父母大方的说“我爱你”一样,父母也无法轻易说出“对不起”三个字。而是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歉意,比如叫你吃饭,叮嘱你加件衣服,给你切点水果。

意思就是我知道错了,并且我在给你台阶下,你也应该给我一个台阶下。

热播剧《小欢喜》中,方圆让童文洁向两人儿子方一凡道个歉时,童文洁虽然知道是自己不对,但她还是说“我说不出口”。

中国父母的道歉方式,其实不用这么统一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准备去跟儿子道歉了,她进门第一句话是说的啥?

中国父母的道歉方式,其实不用这么统一

有一位网友曾说,自己的父母从来不会向她道歉,所以她自己也从来不会向任何人道歉。

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父母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习惯。”

《正面管教》一书中也曾提到:孩子的两大主要需要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如果这两个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会觉得沮丧。

孩子希望父母道歉,并不是真要听父母反省做错了什么。而是父母对自己道歉会被他们当成爱自己的一种方式,他们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理解与尊重,由此产生归属感与安全感。

而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我们教孩子做错了事情要及时说对不起,结果自己错了却不肯向孩子道歉。言行不一的方式,会影响孩子与他人的积极相处,让孩子无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同。

会道歉的父母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他们的情绪和感受是有价值的,是受到重视的。这样的重视会带给孩子自尊,也会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中国父母的道歉方式,其实不用这么统一

小文是一个性格风风火火的妈妈,工作忙,家务也不轻松,性格不可避免的就比较急。

这天小文去幼儿园接了儿子一起回家时,5岁的儿子说:妈妈,你昨天上班前答应过下班后会给我巧克力甜甜圈的,你昨天没买。“

小文想来确实有这么回事,“昨天妈妈下班晚了点,急急忙忙的给忘记了,我们现在去买。“

儿子摇摇头说:“我今天不想吃巧克力甜甜圈,想吃冰淇淋。“

小文点头说好,可儿子接下来的话让她不知所措了。

“可是妈妈你没有跟我说对不起。说了的事情没有做到,你应该跟我说对不起的。“

是的,在儿子指出她没有遵守约定后,小文的第一反应是解释原因,然后是想办法弥补,但却漏掉了第一步应该做的事情,向儿子道歉。

中国父母的道歉方式,其实不用这么统一

说一句对不起并不难,但中国父母却往往是做了很多之后,都没有想到要跟孩子说这句话。

中国父母认为,对孩子说对不起,就意味着向孩子低头,有损自己的权威,伤害了身为父母的面子,以后在孩子面前直不起腰来。

他们会觉得,我以为知道我错了,我也解释了,弥补了,你还想怎么样呢?

某一档节目中,27岁的儿子直面母亲控诉她对自己控制欲太强,偷看他的日记和手机,不允许儿子锁门,甚至跟踪他。

母亲的表现则是微抬着下巴:可以翻篇了吗?

中国父母的道歉方式,其实不用这么统一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一书中说:“优质父母知道,道歉不会削弱他们作为父母的权威,它是一种自信、正直和有担当的表现。”

向孩子道歉,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与尊重。

只有懂得道歉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同理心才更强。

霍思燕与杜江的教育方式就一直被人称赞。比如某一次节目中,霍思燕不小心砸到了嗯哼,她立刻跟孩子道歉。

嗯哼说:你不用道歉,因为妈妈是妈妈。

而霍思燕则立刻回答:“妈妈做错事情也是要说对不起的。”

中国父母的道歉方式,其实不用这么统一

正是霍思燕这样的教育方式,才养出嗯哼这样的有同理心,又善良的小暖男吧。

就像前文说的,中国父母大多只会委婉的表达歉意,或者是带有附加条件的道歉。

《少年说》中有很多孩子鼓起勇气站在台上说出自己的心声,只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听到父母向自己说一声“对不起”,但往往事与愿违。

一个女孩有一个比自己小6岁的妹妹,姐妹之间发生矛盾时,爸爸总是不分青红皂白的站在妹妹一边。在面对女孩的委屈哭诉时,大谈孔融让梨的故事,意指姐姐不懂谦让。

中国父母的道歉方式,其实不用这么统一

另一位撕掉女儿30万字小说的爸爸面对女儿的指责时,淡淡的让女儿先以学业为主,并表示爸爸相信你!

中国父母的道歉方式,其实不用这么统一

正确的道歉方式,是达成合解

有些父母拉不下脸向孩子道歉,就会显得不诚心。硬邦邦的甩下一句“对不起”,甚至有些还要加上三个字“行了吧”,简单粗暴,完全不考虑孩子有没有理解和接受。

此时如果对换一下身份,孩子做错了事,用这种态度对你说“对不起,行了吧?”时,你的心情是如何呢?

还有父母因为面子问题,在道歉前先故意找孩子的茬。就像童文洁进方一凡房间的第一句话“知道错哪了吗?“以此来掩饰自己的窘迫。

更有些父母,向孩子道歉的态度是:虽然我错了,但我是为了你好。理直气壮的耍无赖。

错误本身本不可怕,态度才是最重要。

教育家斯宾塞曾说:“受委屈的孩子很少会去反省自己有什么过错,因为愤怒和不平占据了他的心灵;而被感动的孩子则常常反省,因为感动增加了他内心的勇气和智慧。”

有时候父母的道歉,并不能成为孩子治愈伤口的琼浆玉液,但正确的道歉行为,却可以引导孩子:你以后应该要做个怎么样的人。

奉劝不会道歉的父母一句:因为种种原因不道歉,保住了面子,却容易失了孩子的心。

中国父母的道歉方式,其实不用这么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斯宾塞   中国   父母   方式   归属感   面子   儿子   爸爸   态度   正确   事情   女儿   昨天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