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负担不减,就没有资格再谈什么“双减”


教师到底有哪些负担?

教师的负担不减,就没有资格再谈什么“双减”

“双减”口号喊得山响,可是,作为双减的执行主体——教师——却忍受着难以承受的负担之重,这样的“双减”,又会变成一句口号。

那么,目前教师有哪些负担呢?

前几天,有几个教育公众号讨论“双减”下的教师负担,老师们纷纷留言,以下就是部分内容的摘录,也可以称作“教师当下负担一览”:

1.每天忙不迭的教学外学习、各种进校园、各种防疫表格、各种检查造材料,没人问“您今天课文是怎么讲的?学生接受情况如何”,期末,一纸统考,按照学生分数排出ABCD等级,扣你绩效,清算考核等级,三定一聘把你踢出去。

2.从早上7:45分到校,一直忙到6:00下班,可笑的是我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备备课,没有时间单独找学生辅导一下,感觉瞎忙。

3.仅仅是开学第一课,就有五六个版本,国家的,省里的,市里的,县里的,各种专题的,都要求发照片,写感想,家长以为是班主任布置的,对我很有怨言,我TMD里外不是人!

教师的负担不减,就没有资格再谈什么“双减”


4.各种培训铺天盖地,除了固定的教研时间,每位教研员都铆足了干劲,今天推出一种教学模式,明天推出一种教学模式,好像不这样做就是懒政。还有校本培训、岗前培训、网络培训、主题培训,每次都要刷脸打卡,统计学分,不够学分的就不能评职称,说实话,我已经五六年没能自己读本书了。

5.今年暑假,省里又统一组织了网上培训,市里区里也不甘落后,其实学不到什么知识,真不如自己读读书,读读教学杂志,可是不参加不行,据说每个培训都有大额经费,花不了不行,有时候会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突击花钱培训,让人哭笑不得。

教师的负担不减,就没有资格再谈什么“双减”

6.列一列我要写的笔记吧:业务学习笔记、政治学习笔记、听课记录、集体备课记录、个人备课记录、课后反思、作业批改、班主任工作记录、一生一策工作记录、试题分析、期中考试分析、期末考试分析,每学期初要上交教学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当然,有计划就对应着总结。各种主题活动,都要有工作计划和心得体会,比如要双减,就要有“某某学校、某某学科双减工作计划”“双减工作体会”,这些额外的心得体会,我们也不知道会有多少。每次活动,哪怕是领导到教室转了一圈,都要写成报道,发在单位公众号上,要求图文并茂,有可读性。如果是班主任,要早到学校量体温,每天两报,另外有各种报表,只要是有点事,就要求每天“零上报”。这些负担,是无法量化的。

教师的负担不减,就没有资格再谈什么“双减”

7.我是学校中层,每次检查,都要整理档案造假,上级就看你文件中有没有,绝不会看你做没做。造假过程,真是无聊啊!

8.现在很多小学老师都是疲于应付双减之后的全天候服务工作,从早到校到晚托管,11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离家远的再加2个小时通勤时间,哪有健康和精力安心研究教育教学?

9.我是一位年轻老师,我真的好像没空静心、安心、精心备课,每节课后都有准备不充分的遗憾、自责和负罪感。

…………

教师的负担不减,就没有资格再谈什么“双减”


一位刚入职4年的年轻教师,在留言中说:

“为什么教育越改革,我们离教学就越远,每天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我想不通,也觉得迷茫。我入职四年了,可我感觉我自己疲倦不已。我深爱着的职业,让我如此痛苦。

“我深爱着的职业,让我如此痛苦”!这是谁的责任?

老师承担的非教学任务越来越多,时间和精力消耗在与教学无关的工作中,他哪有精力去“立德树人”?他怎么能保持工作动力与专业热忱?

如果教师的负担不减,如果这个职业本身让教师感到痛苦,那么,我们就没有资格从政策的角度推行“双减”!

教师的负担不减,就没有资格再谈什么“双减”

投稿邮箱 - zxsduxie@163.com

【说明】本文由“中学生读写”编辑,图片源自网络,侵删。这里是中学生的学习园地,成年人的心灵港湾。更多美文,请点击公众号名片阅读。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负担   教师   学分   市里   心得体会   工作计划   班主任   公众   精力   痛苦   资格   老师   时间   职业   学校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