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方法教育不了新生代


老方法教育不了新生代

如果一个中国家庭生了个小孩,家里的每个人都会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孩子的一切都使全家人打心底感到幸福,而且这种幸福感会越来越强烈。可是,到了孩子上学的时候,人人都会面临巨大的变化,而孩子首当其冲。然而,不论父母还是学校,似乎都没有意识到这会对学童产生多大的影响。

孩子上学后,许多父母都会大失所望。一且事情没有按照他们的预期发展,他们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入学后,有些孩子会遇到一些严重的问题。这时,父母就会使用老一套来教育孩子。他们很担心孩子和家庭的未来,于是就用自己小时候受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施加许多压力。如果事情没有改观,许多家庭在绝望之余,就会采取粗暴的惩罚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这一代孩子跟他们小的时候截然不同,他们受教育的方式似乎对今天的孩子不再奏效了。于是,他们陷入了一种可怕的迷茫。

父母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最近几年,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尤其是中国及其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正如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她关于代沟的一本中书所说的那样:现在的十年所带来的变化比过去几个世纪的变迁都要大。新一代人生活的环境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不同于以往各个时代。这一代孩子体验生活的角度与前人截然不同。他们就像一群拓荒者,背井离乡去发现一个新大陆。

老一辈受教育的那套方法如今不再有效了,所以我们必须探索和应用新的教育方法。我们别无选择,不然的话,形势就会迅速恶化。有两种具体的变化,或者说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对当今的儿童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这一代人的“权威意识”相当淡薄。在工作过程中,要相互磋商,考虑每个人的观点,这种趋势已越来越明显。这代人的教育程度更高,能力更强,为人更为练达,所以老板把决定强加给员工的专断做法对这代人已失去了作用。

在家里,妇女也没有以前那样顺从。她们对待男人的态度,跟半个世纪或一个世纪以前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她们开始为自己说话,对重要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德莱屈尔曾说:“女人不再尊重丈夫,孩子不再尊重父母。”如果放到中国的文化中,完全可以这么说:孔子所说的那种“夫为妻纲的情形已一去不复返了。”

这两种服从方面的改变:—种是孩子表现出的;一种是女人在家里以及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跟男性世界密切相关。孩子和女人越来越独立,男性的世界会感觉到这一点,并可能做出理性的或极端的反应。我们以前可以叫人不假思索地服从,现在却做不到了。

第二,与儿童教育相关的另一个变化是现代的孩子都有明确的“享乐取向”。不论西方还是东方,都是如此,中国的孩子也不例外。应该训练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该做却没做到的事承担责任。但事实上,今天的孩子所受的这种训练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似乎在所有的文化中、所有的地方都有发生,在家庭事务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孩子的这种享乐取向源自这一事实:现在的孩子不必小小年纪就出去工作,不必为家庭的生计出力。另外,孩子还频繁接触视听设备,比如电视、手机电脑等,在父母极其繁忙的家庭尤其如此。这些父母并不在家工作,而是经常在很远的地方上班,晚上回家也很晚,于是就把自己正在成长的孩子留给电视、电脑这些“不负责任的临时保姆”照顾。

由于这些全新的情况根本无法预料,我们仍会坚持用老式的教育习惯来教育孩子,尽管我们起先并没有打算这样做。也就是说,我们会坚持使用那套我们耳熟能详的教育方法——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这么长大的。可是,事与愿违,我们那些没有根据的期望变成了失望,我们发现自己从失败走向沮丧,从烦躁走向恼怒,有时甚至会怒火冲天,直接诉诸暴力。

这些老方法不仅不再适用于我们和孩子,而且会使家庭关系急剧恶化,从而给婚姻造成困难,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学习困难等,还会导致诸如抑郁症或自杀倾向等精神崩溃的症状。

实际上,我们不仅面对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且还面对着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发生在孩子的思想情感里,也发生在我们自己的思想情感里。要对付这一新的世界观,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教育哲学和一套新的教育方法。

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如果不喜欢服从“权威”,上学后他们的状况会急剧恶化。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刚上小学或中学时。不幸的是,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做好对付这类“问题孩子”的准备。不论是教师还是学校管理人员,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继续使用惩戒式的老一套教育方法如果孩子不听话,他们就训斥孩子,甚至还会狠狠地责打孩子。

问题孩子——这样的孩子有很多,—是不会接受这种管教的,他们不会因此而改善品行,改进学习方法,从而获得优异的成绩。他们仿佛“生来就与家庭和学校的老式教育方法与管教式做法不相干”。他们属于“另类”儿童。他们遵循自己诞生其中的定式思维,以不同的方式体验世界。

这时就会经常上演“责备游戏”:老师责备父母,父母反过来又责备老师和学校。但是,这场游戏的真正输家却是孩子这样过上一段时间,父母很可能就会绝望。如果经济上担负得起,他们就会把孩子送到国外;如果出国不可能,他们就会把孩子送进园的一家私立学校。但这种解决办法对孩子来说影响是灾难性的:孩子将“失去”在家里的亲人。孩子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成了孤儿的感觉。不仅是很小的孩子,大一点的孩子也常会采用一些非常手段来警告他们周围的人。他们也许会变得消沉抑郁,也许会开始用头撞墙,也许很快就会遇到一系列困难。最后,家庭气氛会变得非常紧张,孩子会越来越沮丧因为他们心里坚持认为:一切都是我的错。父母吵架都是因为我的错强烈的负罪感会使孩子倍感压抑,他们的学习能力甚至会下降得更厉害。不论父母还是老师和学校都很难有效地处理这一恶性循环。

实际上,面对当今根本无法预料的形势,我们对教育缺乏一种明确的远见。我们需要一些新颖的、有创造性的方法来教育这些孩子,同时还需要一种新的教育哲学。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各方都深受其害,大家才会产生改变的意愿事情往往就是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方法   都会   儿童教育   老式   新生代   中国   困难   事情   父母   老师   方式   孩子   家庭   学校   工作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