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必得其寿,慈悲修道以仁


大德必得其寿,慈悲修道以仁


养生的最高境界:慈悲!

现代人养生的方式多种多样,数不胜数,但是却忘了,养生不如养心。

《中庸》里讲:“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一个有道之人,慈悲的人,定然福寿安康。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善良

《省心录》里有一句:“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大气之人,内心宽和,遇事豁达,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容常人所不能容。

大德必得其寿,慈悲修道以仁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道:“夫养性者,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径也。”

保持善良,百病不侵,才是养生的大道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宽容。人一宽容,气就不会郁滞;气不郁滞,血就通畅,所以,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宽恕是一味良药,你在宽恕别人的同时,也就敝开了自己的心灵,此时,愤怒、怨恨和恐惧就会悄悄溜走,你的内心没有了郁滞,气血也就通畅了。

大德必得其寿,慈悲修道以仁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善良。人一善良,心就宁静。宁静之心能让我们的身体远离喜、怒、忧、思、悲、恐、惊。善心犹如春雨,默默地滋润身体,它能让气变得柔顺,让血变得通畅。

人有了慈悲之心,内心就会充满爱。爱就像春风,能吹散七情的乌云。

人有了慈悲之心,也就懂得了感恩。感恩是人的本性。我们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父母,感谢食物……我们就要拥有一颗慈悲之心,你的慈悲之心有多大,你的保垒就有多坚固。

大德必得其寿,慈悲修道以仁

最好的养生,是内心慈悲。孙思邈《大医精诚》有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人有了慈悲就会变得宽和一个慈悲的人,从不斤斤计较,他们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他们能容人,能谅人,内心常常处于安宁的状态。很多人,无论做什么,都是先想着自己的利益,在自己的利益上面斤斤计较,生怕错漏一分一毫的利益,每时每刻都要和别人攀比,因此惶惶不可终日,疲累不堪。正所谓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宽和才是最好的药方。

大德必得其寿,慈悲修道以仁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内心平静人需要平静,生活需要平静,日子想过的舒心需要平静,有人讲长寿秘诀有四种:

第一种,没心没肺的人长寿;

第二种,稀里糊涂的人长寿;

第三种,平静的人长寿;

第四种,觉悟者长寿。

我以为这四种,核心应是“平静”,“心静”与“心净”,组成“平静”,心干净了!

大德必得其寿,慈悲修道以仁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不会事事去争,内心自然会平静,平静之心能让我们的身体远离喜、怒、忧、思、悲、恐、惊。

人在纷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否从容应变,妥善处理或自我调节,则是其养生成败的一大难题。

孙思邈在他漫长的人生历程中,能够通过修养和自我调节,善于应变,顺乎自然,保持心气平和的乐观豁达的心态,从而达到了祛病抗老益寿延年的目的。

大德必得其寿,慈悲修道以仁

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辞官不仕。唐太宗御封他为药王,希望他能留下来给皇亲国戚治病。

奈何孙思邈有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愿在朝为官,立志漂泊四方,他长期在民间,救死扶伤,曾几十年隐居山林,为山区民众治病,远离纷争,保持内心平静,著书立说,正因为这些原因,不仅使他有罕见的高寿,而且成就了他名垂千古的美誉,得到人民的敬仰和赞颂。

大德必得其寿,慈悲修道以仁

特别是在《干金翼方》中,孙思邈把养生理论高度概括为“十要”,他说:“余之所言,所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故其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

人生的至高境界,是“静”;心静则万事皆安,心静则无敌!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善良

大德必得其寿,慈悲修道以仁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道:“夫养性者,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径也”。

他以崇高的思想境界,高瞻远嘱,认识到积德行善是可以收到延年益寿效果的。因为,良好的道德修养,心无愧怍,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以仁慈为怀而做好事的人,心胸博大坦荡,自然可以强身健体。

这些都是人得以长寿的重要条件之一。保持善良,百病不侵,才是养生的大道。孙思邈晚年隐居在华原五台山的太玄洞,潜心研究医术,总结前人与自己治病的经验。

大德必得其寿,慈悲修道以仁

大约在公元625年前后,孙思邈写出了《千金要方》!为什么称为《千金方》呢?孙思邈说,人命之重,有贵千斤,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也就是说,救人一命价值千金,故以“千金方”作为这本医学著作的书名,并且将《千金方》刻在一个石柱上,公诸于世为人所用。

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是中华医学发展先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中外医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勋,而他自己也非常长寿,活到了141岁,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大德必得其寿,慈悲修道以仁

孙思邈的弟子元珠先生在唐朝中期建立药王门,弘扬药王大医精诚思想,把孙思邈的医德医术代代相传,一个门派能传承一千四百多年,而且历代药王门的弟子活过百岁的人也比比皆是,靠的都是一颗济世救人的慈悲之心。

有一个仁慈善良的心,能让人收获快乐,它让人长寿,是健康的源泉。

孙思邈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一个人不讲究品德修养,即便服用灵丹琼浆,也无法延年益寿。

大德必得其寿,慈悲修道以仁

欢迎大家每天品读大家读书会平台,

学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愿家庭更幸福,事业更成功!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

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感恩老师谆谆教导!

感恩大家的帮助,愿大家身体健康,心想好事成。愿所有众生喜悦、安康、幸福、富足、丰盛、一切圆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慈悲   心静   精诚   千金方   安康   祸乱   长寿   誓愿   药王   大德   医术   通畅   千金   善良   平静   内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