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子之道,无为而教


育子之道,无为而教

中国古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其实,他们有些教子方法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现在的父母去学习借鉴。

老子:只要依循无为的原则,就没有教育不好的地方


老子在《道德经》中言“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就是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即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只要依循无为的原则,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地方。


在老子看来,人性本初是纯朴无邪的,而随着文明的发展失去了本真而多诈伪,所以要返回去,即成人返回婴孩、赤子,回复本真的天性。

育子之道,无为而教


庄子在《应帝王》中谈到:“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一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这是在告诉我们,事物皆有其特殊性,强求一律,反而坏事。一个人的本真是最重要的,不要试图去改变本真。


所以,对于家庭教育,父母不能以一个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子女的优劣,埋没了他们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但在另一方面优秀的才能。


育子之道,无为而教


就像商汤、武王,虽是圣主,但却不能像熟悉水性的越人,驾着小舟浮游于江湖之上;伊尹虽是贤相,但却不能像惯于游牧的胡人,驾驭烈马,驯服野马;孔子、墨子虽然学问博通,但却不能像山居之人,在草木丛生的崎岖山路上攀登。圣人尚且不能够全才全能,更何况一般人。


父母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子女的成长,即在教育子女时最好的方法是“顺应天性”“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根据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科学地引导,使孩子以自然的方式成长,避免出现早熟或晚熟的现象。


“不敢为”,绝非“漠然不动”“听其自流”,不是无所作为、无尺度的纵容孩子,而是“不妄为”——从子女的兴趣出发,“辅其自然”,适当地帮助孩子挖掘在其所热爱的科目方面的潜力,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育子之道,无为而教


二、教子八则:“一代通儒”的教子之道

四戒: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

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律。

育子之道,无为而教


一戒晏起


晏起就是晚起,在曾国藩看来,晚起为败家之凶德。曾国藩家族百年来之所以能人才辈出,这与他“治家以不晏起为本”有着密切关系。“早起为养生第一秘诀”“早起可以振刷精神”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弟弟“要想去掉‘惰’字,以早起床为第一要义”。我们常说要修身自律,首先要从勤字开始,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一勤天下无难事。

育子之道,无为而教


二戒懒惰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大多数人一辈子平庸,只因懒惰。梅兰芳最初也资质平庸,但他不甘于此,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宗师。


三戒奢华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之河,浩浩汤汤,古人富贵皆归结于“勤俭”之道;而一个富豪氏族的没落,则源于一个“奢”字。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只有依靠内心安静才能修养身心,只有依靠俭朴的作风才能培养品德。《朱子家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告诫人们厉行节俭,珍惜来之不易的物质生活。

育子之道,无为而教


四戒骄傲


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人一骄傲,就失去了上进的动力;人一旦骄傲,必然对周围的人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从来没有人喜欢或愿意和骄傲自大的人相处,因为傲慢是一种得不到支持的尊严。


心学宗师王阳明曾教育自己的孩子说:“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人一旦有了骄傲的心,必然会在各个方面放松警惕,祸乱、失败也必然接踵而至。傲是自取灭亡之道,所以古人说骄公必败。


育子之道,无为而教

四宜:


一宜勤读


曾国藩在教育孩子的家信中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勤读书,更重要的就是让一切不解,都有据可依,让一切困惑,都有法可循,让愚昧走向聪慧,让落后的大脑接触到开明的思想。


二宜敬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相比于今天,古代的师生关系显得更为突出。古代的父母带着孩子去私塾报名读书,不仅要向私塾老师行叩拜之礼,还要向孔子的牌位行叩拜大礼。尊师之道在古人眼里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育子之道,无为而教


三宜爱众;


《论语》:“泛爱众而亲仁”,它告诉我们要常怀一颗博爱之心。教育,要先立德学做人,培养性情;然后再学习知识技能,培养能力。


四宜慎食


《弟子规》言:“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

所以在孩子饮食上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育子之道,无为而教


教子“七不责”


《太平经‧为父母不易诀》中言:“人从生至老,自致有子孙,为人父母,亦不容易。”为人父母者要养育好自己的子孙,平时的教育就要注重方法,使其各有所成。由此,在教育子女方面要讲究“七不责”:


一、对众不责


古人云“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责备孩子。经常在别人面前训斥孩子,或将孩子的糗事当笑料反复说给别人听,让孩子出丑,不仅会伤害其自尊,更会使其不以为耻,习以为常,在无形中强化其错误行为。

育子之道,无为而教


二、愧悔不责


当孩子心理有所愧疚和后悔的时候,父母就不应该再批评和责备孩子,否则就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暮夜不责


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孩子要睡觉了,如果家长在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很有可能事情没解决好,孩子的身体还被弄坏了。

育子之道,无为而教


四、饮食不责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一日三餐,尤其是晚餐,成了一家人碰面的难得的机会。看到或突然想起孩子有什么问题,便“抓紧时间”教育。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导致脾胃虚弱,而且边吃边哭容易将食物误吸入气管里,引起呛咳。此外,还会破坏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造成心理压抑,加深隔阂。

育子之道,无为而教


五、高兴不责


子女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们。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状态,如果子女突然受到责骂,经脉就会立即憋住,对身体伤害很大。但适当的提醒是应当的,乐极生悲的道理必须要让子女经常感受到。

育子之道,无为而教


六、悲忧不责


不少父母在孩子哭泣时会无奈、不安甚至厌倦、愤怒,其实,哭泣是孩子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如果父母加以责备,孩子会觉得“雪上加霜”,陷入情绪低谷,变得自卑。父母要理解孩子对哭的需要。如孩子摔倒哭泣,只需搂着他,听他哭。等他哭够了,重新感到安全和自信时对他说,“你刚才摔倒的地方有水”就足够了。孩子也能自信地回答:“下次我会小心一点。放心吧!”

育子之道,无为而教


七、疾病不责


子女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生病是人最脆弱的时候,子女更需要父母的关心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育子之道,无为而教


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一定是父母给予的身教,最好的身教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家有家规,家欲兴,端正家道,天下自子上安定。人生如一场大戏,我们在舞台中央,积福累德走向光明人生。

育子之道,无为而教

欢迎大家每天品读大家读书会平台,

学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愿家庭更幸福,事业更成功!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

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感恩老师谆谆教导!

感恩大家的帮助,愿大家身体健康,心想好事成。愿所有众生喜悦、安康、幸福、富足、丰盛、一切圆满!

育子之道,无为而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孔子   本真   私塾   教子   混沌   早起   懒惰   古人   老子   子女   骄傲   父母   自然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