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欢自己的原因,你知道吗?

陪4岁的弟弟看完绘本《我喜欢我自己》后,我问他:


妈妈爱你,你爱我吗?

爱你!


妈妈爱你,你爱自己吗?

不爱!


弟弟的回答让我愣住了,好奇的问为什么呢?


“我不听话,总是惹妈妈生气。”

“我不听话,今天在幼儿园吵闹了。”


这个回答让我意识到4岁的孩子正是建立安全感和自信的关键期,成人的反馈就是孩子对自己的认识。

孩子不喜欢自己的原因,你知道吗?

孩子的认知:妈妈生气就是我的错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自己,这是我近段时间需要引导弟弟的重点。


当我关注孩子是否喜欢自己的这件事后,我发现我自己总是在营造孩子不喜欢自己的场景:


晚上睡觉,弟弟总喜欢翻腾好一会儿才能安静,哥哥这是很快地安静入睡,我总会对弟弟说:快睡觉,不然妈妈就出去不陪了,这时候弟弟就会说:妈妈,对不起我又调皮了。


寒假陪孩子挑战自律清单,弟弟的任务是读一本英语绘本,对读绘本孩子有时候会积极地完成,有时候很反抗读,我又会说:你不读英语绘本就不能玩手机,我把手机没收了。


这时候弟弟说:对不起妈妈,我又惹你生气了,我不听话。


在孩子的认知里,妈妈生气就是自己的不好不对不听话,即使我会为自己的情绪道歉,也会告诉孩子妈妈生气时妈妈的情绪出了问题,不是你的错。


但弟弟还是觉得是自己做错了,所以妈妈才生气的。

孩子不喜欢自己的原因,你知道吗?

用积极正向的反馈,帮助孩子看见自己的优点。


今天下午,在和弟弟买零食回来的途中问他:


“宝贝,你今天的挑战任务完成了吗?是完成了对吧?”


弟弟低着头对我说:

“妈妈,对不起,我骗了你,我只看完了小读者并没看英语绘本,但我骗你说读完了英语绘本。”


“妈妈,我不对,骗了你。”


“妈妈觉得你能告诉妈妈你说慌就很勇敢呀,你自己意识到了说慌不对就很棒了,还对妈妈说出了真实的情况,妈妈觉得很开心。”


“敢于承认错误,你觉得自己棒吗?

“嗯,棒!”

孩子不喜欢自己的原因,你知道吗?

孩子的正常行为,为何不被成人接纳?

有句话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我意识到,在关于孩子是否爱自己这件事上,我发现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我们觉得孩子做错了要批评是正常的,

我们觉得照顾孩子很累,有情绪也是正常的,

我们觉得孩子有时候调皮不发脾气孩子安静不下来,

我们还觉得作为父母指责孩子也是正常的。


可在这些我们觉得正常的后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只会是让孩子一次次的自我否定,觉得都是我不好,我不乖、我不听话等等。


换位思考,作为一个孩子,缠着要父母陪是很正常的,遇到困难产生为难情绪也是正常的,遇见不和自己心意的事情产生情绪也是正常的。


在孩子的正常行为中,收到来自于父母的反馈却是不允许、责怪、吼叫。


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正常的事,我们是允许自己的,但发生在孩子身上正常的事却是不被我们允许的,为什么?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家长身上,在成长阶段我们是否感受过被充分的允许、理解和接纳呢?


对孩子行为的反馈,更多的是体现了我们对自己的不允许、不接纳、不理解。


孩子不喜欢自己的原因,你知道吗?

写在最后


回到弟弟不喜欢自己的认知,原因是来自于我的消极反馈,让弟弟看见了不被喜欢的自己。


他觉得妈妈不喜欢自己,所以,他也不喜欢自己,多么可怕的潜意识影响力。


当我认识到这一点,我想我需要更多的表达我对孩子的喜欢和爱,以及对孩子的肯定和赞赏,让孩子时时刻刻都感受到被喜欢,看见自己被喜欢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孩子   不允许   英语   认知   调皮   听话   弟弟   生气   安静   情绪   反馈   身上   父母   原因   妈妈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