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做“普通”的自己,也走在优秀的路上

人的一生,我们都是大千世界的“普通”一员。


阿德勒说:如果你能够拥有“甘于平凡的勇气”,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


2020年3月,我开始写头条号,也自己取名“普通人牛牛”,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虽然很多时候我也想成为一个特别的人,但我出生普通、成长不同、学历普通、婚姻普通、生活也普通,这个普通人牛牛就是自己真实的写照。


2021年,有一天我在写头条号,孩子在我旁边写作业,他凑过来看到我的名称,就很好奇地问我“妈妈,你为什么是普通人而不是特别的人呢?”


孩子的问题我愣住了,沉默了一会儿我告诉他“妈妈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啊,你觉得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孩子说我觉得妈妈是一个特别的人,因为妈妈学习心理学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工作,我觉得很特别。


孩子的回答让我感受到我在他的眼里是一位特别的妈妈,我也好奇为何孩子对普通与特别会有这样的理解,或许孩子也期望自己成为一个特别的人吧,所以在孩子的眼里妈妈是一个特别的妈妈。



今天,在看《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时,当我看到“甘于平凡的勇气”章节中说到这样的一句话:

为什么非要特别呢?这是因为无法接受“普通的自己”,所以,在“特别优秀”的梦想受挫之后便非常极端地转为“特别差劲”。


但是,普通和平凡真的不好吗?有什么不好呢?实际上谁都是普通人。


在回想起孩子的那次对话,为何孩子希望妈妈是一个特别的人?孩子又如何理解“普通”与“特别”呢?

选择做“普通”的自己,也走在优秀的路上


为何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特别的人?


每个人都具有“优越性追求”这种普遍性的欲求,在我们还是孩提时,都是“恣妄自己特别优秀,希望听从父母的教导、竭尽全力的去学习、运动、掌握技能,想要通过这样来获得父母的认可。


在追求”特别“的目的,都是希望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的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或许这种特别是特别的优秀,亦或是特别的差劲。


选择做“普通”的自己,也走在优秀的路上

我们是如何理解“普通”和“特别”的?


说到对“普通”的理解,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平凡”这个词,一生庸庸碌碌,过着平庸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子在现实的环境中努力地活着,只为让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或是得到别人的称赞与认可。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普通”与“无能”画上等号,也会把特别与优秀相关联。但普通真的就等于无能,特别就等于优秀吗?


人活一生,我们最终追求的都是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生,普通的人也可以特别的优秀,特别优秀的人也或许只是万千世界的名普通人。



作为普通的我,让自己拥有甘于平凡的勇气去面对当下的自己,让自己走在前进的路上,感受自己不普通的生活磨砺,也接纳终其一生的平凡。

选择做“普通”的自己,也走在优秀的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学习心理学   优秀   目的   另眼相看   普遍性   差劲   无能   普通人   眼里   勇气   平凡   路上   父母   妈妈   孩子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