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十七椎治痛经


作者:高树中

针刺十七椎治痛经

从脏腑辨证的角度看,痛经主要与肝脾肾有关,因此常规的针灸方法是取关元、三阴交、血海等足三阴经和任脉穴位。我在临床中发现,当痛经发作时,针刺上述穴位的即刻止痛效果并不理想。

之后又反复思考痛经的治法,我认为,痛经的病位在胞宫,即女子胞。女子胞为奇恒之腑之一,因为冲脉、任脉、督脉皆起于胞中,所以本病的治疗也离不开冲、任、督脉。治肝脾肾三脏虽能起效但远不如调节冲任督脉而直接作用于胞宫而效显。故临证多用十七椎或神阙穴治疗,疗效颇佳。

如1985年我大学毕业后留学院针灸教研室任教,并担任了第一届针灸专业本科班的辅导员,当年正好招收了第一届中医少年班。我办公室兼宿舍和学生在一层楼上,有一女生患痛经,知我是针灸老师,请我针灸,这也是我治的第一位痛经者。

先按常规针灸处方为其针关元、三阴交、血海等穴,留针30min,疼痛未见明显减轻。起针后本想再为其针八髎等穴,但无明显压痛点,反而在十七椎压痛非常明显,先用拇指按压了不到1min,疼痛已基本消失,继针此穴,针后疼痛消失。

之后又治几例痛经,也是针关元、三阴交等穴都未能即刻止痛,唯针按压针刺十七椎疼痛立止。20多年来,凡遇痛经,恒用十七椎先按压后针刺,多能即刻获效。在针刺十七椎穴时,也可加刺承山穴,用3寸毫针向上斜刺,起针后可在十七椎处拔罐5min~10min,效果更好。

十七椎在第五腰椎棘突下,虽是经外奇穴,但在督脉循行线上,针之取效,与督脉为阳脉之海,又起于胞中有关,对于寒凝血瘀的痛经,用之最宜。痛经多为腹痛,腹部属阴,十七椎在腰骶部,腰骶部属阳,所以十七椎治痛经也属“从阳引阴”,“阴病治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针刺   毫针   冲脉   任脉   督脉   压痛   血海   脏腑   科班   穴位   针灸   常规   疼痛   女子   效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