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听话的孩子,也能一开口就与众不同


我外甥女一直比较听话,在幼儿园和老师一起时特别能说。可是如果让她当众发言,死活不肯说,扭扭捏捏急死人,有时迫不得已说的话,没有一点新意,让人不知所云。


外甥女的一个朋友就自带光环,一开口介绍自己,就让人印象深刻,都愿意和她交朋友。


为此,我妹妹有点焦虑,担心外甥女太听话,不善于公众表达,且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后如何才能适应社会呢?


直到最近阅读了吴琼的《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才明白,一直以来,传统教育方式强调吸收,轻视表达。很多家长也经常向孩子要求多听多看,一旦孩子表达出与家长不同想法,大多数家长就要求孩子听话,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表达大多没有新意,容易人云亦云。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听话的孩子,也能一开口就与众不同


所以说,我外甥女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不善于公众表达,不是因为孩子笨、胆小,而是因为家长没有在孩子认知思维培养关键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孩子不善于公众表达,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教育缺失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1.强调吸收,轻视输出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书中所讲:我们的教育方式多为灌输式教学,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长此以往,孩子习惯去听别人的观点,记笔记去吸收,很难找到合适的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更重要的是,孩子未来会人云亦云,很少有自己的想法。


我上学时,老师就要求我们背、背、背。上课时大多数老师在讲台上讲,我们就在下面听。如果有问题,只能课后找老师私下问,很多孩子课上听不懂,课后也不敢问,就只能囫囵吞枣。后来很多孩子就习惯不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主动问问题,长大了也不敢说。


这就解释了美国顶尖大学的教授对中国留学生的印象,无论怎么鼓励,他们就是不说话。


2.强调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忽视孩子自己的想法


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一直灌输"多读少说,厚积薄发"的观念,要求孩子多听多看,不要表达与家长或老师不相同的想法,不喜欢孩子问为什么,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我们希望孩子听话,却很少对他们说:做自己,多思考。


然而犹太人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味的模仿,而不是任何创新,学习应该要能创新,以思考为基础。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诺贝尔奖获得的科学家里会有 33℅,154人是犹太人,而犹太人在世界人口只占0.3℅。中国人在世界人口占20%,却只有22个人获得诺贝尔奖。


罗素说:大多数人宁死也不愿意思考。思考确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可孩子一旦开始独立思考,就会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呢?


二、在孩子认知思维培养关键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1.玩转问题轮,打好认知思维的基础


独立思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可以分步骤前进,先做好第一步记忆类问题的训练。无论是看绘本还是遇到一件事情,要孩子学会问自己 5W1H 类的问题。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提问了解到有用的信息。


孩子记住这 6 类问题比较难,可以带着孩子玩问题选择轮的游戏。


第一步:和孩子一起学习 6 类问题,全部列出来,让孩子练习可以问的问题和各种问题的问法,把孩子的答案一一写下来。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听话的孩子,也能一开口就与众不同


第二步:找两个硬纸做两个等大的圆盘,各分成六等份,其中第一个圆盘上写上 5W1H,第二个圆盘剪去其中一个等份,用双脚钉将第二个圆盘钉在第一个圆盘上,钉住两个圆盘的圆心,这样扇形空出的空间就看到一个等份的问题类型,问题选择轮就做好了。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听话的孩子,也能一开口就与众不同


第三步:当孩子读绘本时、遇到问题时,可以让孩子自己转转问题选择轮,转到哪一类问题,就练习这类问题的提问。


比如转到 Who 时,可以让孩子练习"谁在说?熟人?陌生人?权威人士?重要不重要?"的提问;


比如转到 When 时,可以让孩子练习"他们什么时候说的?是在事情发生前、发生中还是发生后?"的提问。


好的提问能够帮助孩子比较深入和透彻地了解一件事,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2.培养故事思维

丹尼尔•平克曾这样说:"讲故事将会成为21世纪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孩子喜欢听故事,很大原因是希望从故事中感受到独特的视角和方式,能够联想更多,有更多的感触。


故事可以在孩子的思想中发展并成长,当孩子感受到故事的魅力,他们就会想看到更远的目标,接着会想办法去实践它。


如何让孩子的表达更有魅力呢?


(1)具象,提升孩子表达的画面感


讲故事时,告诉孩子不要泛泛说,要引导孩子给出具体的细节描述,在孩子词汇量不足时,让孩子使用颜色、数字、形状等尝试表达。细节的描述多,听众的脑中就会有画面感,容易对孩子说的内容产生共鸣。


比如:"今天我带来的是一只小狗。"这句话没有任何画面感,如果孩子这么说:"今天我带来的是一只小狗,它的眼睛很亮,很迷人。小狗半岁左右,特别可爱。开心的时候,不时用它的舌头舔它的小爪子,感觉很享受。"这样的描述马上就有了画面感,有助于听众发挥想象力。


增加画面感,需要用好 3 类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这 3 种词汇都是对人物或者环境的一些关键性描写,就像一个特写镜头拍到事物原本清晰的模样。


(2)留下悬念,吊足胃口再继续


为了避免讲的故事干巴巴,我们要教会孩子一个秘诀:留下悬念,在表达中留下钩子,吸引大家往下听。


例如:新加坡幼儿园的 Joy 小朋友是怎么介绍小弹球的。


Joy 一上来先给大家做了一个演示:"看,你们能想象这个小球会弹多高吗?"看到球能弹到屋顶,孩子们都激动不已,Joy 又问:"你们知道我从哪儿拿到这个小球的吗?"一下把大家的胃口都吊起来了,Joy 再不紧不慢地开始介绍这个小球的来龙去脉。


悬念像是一个钩子,钩住大家对事情的兴趣,让大家听得更专注。


(3)体会:通过故事,感受行为的对错


要想说故事更精彩,就不能直接说出观点,而是要好好构想故事的寓意,根据我们所认同的价值观来讲故事。


比如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疏导,可以用故事来引导孩子,说有个叫冬冬的小朋友今天和你一样过得不开心,他的妈妈有个好办法呢!


设置悬念,然后继续:"那就是烧一锅生气汤!我们知道生气本来就是孩子的正确情绪,不应该抵制它,而是要教孩子学会如何自我疏导。


孩子通过家长的引导,慢慢会了解每个故事里都有各自的价值观,同时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用故事的方式呈现。


三、每个孩子都可以做一个有亮点的自我介绍


奥巴马曾在"梦想与责任"演讲中说过:"没有一个人天生擅长做各种事情。你通过勤奋而变得擅长于各种事情。"


孩子不是天生就敢于当众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别说在不熟的人面前表达,肯定会有紧张感。我们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的紧张感,帮助孩子刻意练习,缓解紧张。


1.眼神交流:战胜胆怯从"注视比赛"开始


美国幼儿园经常玩"注视比赛"的游戏,帮助孩子缓解与陌生人眼神交流的紧张感。


注视比赛就是两个小伙伴面对面坐着,互相盯住对方的眼睛,谁先眨眼谁就输了。


让孩子能够面对不同性格的孩子的目光,对孩子的社交合作的学习也有帮助。那些内向的孩子可以通过这种眼光的交流慢慢愿意与别人交流,从简单的打招呼到后来主动交流。


2.刻意练习:"关于我自己"的玩法


我们要帮助孩子做一个特别设计的自我介绍海报,海报上除了自己的基本信息外,还有很多细节,比如孩子的照片,最喜欢的颜色、运动、歌曲、节日、食物、动物等,还要孩子说出最开心的事情、最骄傲的事情。


孩子可以拿着这个海报向别人做自我介绍,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讲自己的故事,讲得多了,慢慢就可以脱稿说了。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听话的孩子,也能一开口就与众不同


3.开场:三个破冰式的开场


能够打动听众的演说通常有个吸引人的开场,主干调动情绪,结尾总结并升华。想要有吸引人的开场并不难,引导孩子从三个破冰式开场入手:


(1)互动式的连续提问


一般孩子一上场就直接介绍自己,而一上场孩子连续提问,一定会吸引小听众们的注意。


比如:"你们喜欢旅行吗?最喜欢去哪里旅行?我可以推荐几个去过就不想离开的旅行地点,你们想听吗?


连续的问题会让听众不断思考自己的经验,这时再介绍自己,就容易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更容易引起共鸣。


(2)讲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有趣故事


开场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和听众之间的默契,然后进行自我介绍,表达也会更有说服力。


比如:有一个主题"挖"的演说开头,说的是一个孩子喜欢在院子里挖地,不停地挖,后来妈妈跟孩子说:"不要挖了,再挖你就挖到太平洋了。"这个开头引来全场一片笑声,也引起听众想知道孩子到底挖出了什么东西的兴趣。


(3)戏剧式开场


给孩子看一些经典演讲,那些有创意的开场总会和戏剧式表达有关,很多有趣的开场会给孩子灵感去模仿和表达。


例如:讲"如何在学校交到新朋友",孩子可以让听众们去联想:"想象一下你第一天来到学校的时候,周围全是陌生的脸孔......."然后提高声音,大声说:"这时我遇见了一个神秘人物,他的出现让我欣喜万分。他是谁呢?"这时和听众进行良好的目光接触,引起听众的好奇心。


然后,孩子可以正式地做自我介绍,前面戏剧式的开场和后面正式的自我介绍结合,对比效果更强,很有冲击力,演说的节奏会让听众感觉收放自如。


多让孩子刻意练习,才能让孩子的自我介绍优雅有趣,而不是平铺直叙。好的自我介绍可以让孩子自带光环,一开口介绍自己就有粉丝围着,想与他交朋友。


总结


薛涌曾说过:孩子未来是否成功,取决于孩子给予了世界什么,而不是孩子记住了什么别人告诉孩子们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演说家,我们应及时抓住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和认知思维培养关键阶段,夯实演说力的基础,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听话   等份   孩子   圆盘   外甥女   口才   听众   悬念   与众不同   画面   想法   思维   家长   事情   能力   老师   黄金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