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末第一怪咖,用了5分钟,把嘲笑变成赞赏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有一位名副其实的“怪咖”,每天戴着一顶瓜皮帽,留着一个小辫子,还爱怼人。这不是哪位叛逆的学子,而是坐拥13个博士学位、精通9门语言的教授,“清末怪杰”辜鸿铭。

北大清末第一怪咖,用了5分钟,把嘲笑变成赞赏

辜鸿铭在北大其实并不太受待见,学生嘲笑他的“辫子”,教师批评他“顽固守旧”,纷纷要求学校开除辜鸿铭。


迫于压力,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便对辜鸿铭提出一个要求:“一个月内,把学生都吸引到你的课堂上,否则,就要离开北大。”


辜鸿铭大笑三声:“这还不简单!”


三天后,辜鸿铭在小礼堂举办了一场讲座。他一入场,便背对着听众,指着自己的辫子摇头晃脑,惹来哄堂大笑。辜鸿铭转身正色道:“我的辫子是有形的,而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藏在心里。”


紧接着,他便针对《论中国人的精神》这一主题,高谈阔论,短短几分钟,座位上老师和学生的表情从嘲笑变成了赞许,最后纷纷站起来,拼命地鼓掌。

北大清末第一怪咖,用了5分钟,把嘲笑变成赞赏

辜鸿铭的“饭碗”就这样保下来了。


这就是演讲的魔力,不仅能够吸引人,更能够传递价值,让听的人发自内心地认同你。


但是,一到了自己这儿,感觉大脑就一片空白。去向领导汇报工作,说半天只换来领导皱着眉头一句“说重点”;让我们在会议上发言,听的人都是一副昏昏欲睡的表情。


很多时候,我们只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这样的表达方式是非常发散的,容易让对方听不明白。


听众无法理解你的讲话,往往是因为在演讲时没有调动左脑思维,也就是逻辑性。而如果演讲乏味、枯燥,则是因为缺乏右脑思维,也就是情商。

北大清末第一怪咖,用了5分钟,把嘲笑变成赞赏

好的演讲应该要能左右脑结合,逻辑加上情商,既严谨又生动。


一、在演讲中体现逻辑

左脑思维需要三个能力:概括力、结构力和论证力。新手都应该先培养这三方面的能力,让你的演讲逻辑清晰,更易被听众接受。


1、精简,提升概括力

所谓概括力,就是把冗长的内容精炼为一句话的能力。在演讲中,并不是说的越多越好,而是被人记住的越多越好。而越容易记住的往往是小而精的观点,或者是金句。


我们首先就要学会概括观点,这是优秀演讲的第一步。


怎么概括呢?首先需要明确演讲或者将这一段话的目的,是告知?还是说服?又或者是激励?


比如,辜鸿铭的演讲有一个目的,是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思想观点,证明自己的价值,于是他概况了这么一句话“真正的中国人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过着心灵生活的人。”这就是传递了态度的好观点,也是引发共鸣的好观点。

北大清末第一怪咖,用了5分钟,把嘲笑变成赞赏


2、框架,形成结构力

结构就是章法,好的结构力就是不要让演讲变得杂乱无章。


这里推荐一种最常用的结构:总-分-总。


第一步,总述演讲的主题和观点。第二步,演讲的内容。第三步,抛出观点,呼吁行动。


这种方式适合大多数人,因为它开门见山,听众一下子就能明白你的主题,接下来分述的时候就不会乱,最后再落地到主题,前后呼应,更容易理解。


3、举例,加强论证力

论证力是要能通过客观的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通过什么来论证呢?举例子。通过举合适的事例,让你的观点更可靠、更真实。


比如,辜鸿铭在说出自己的观点“中国人是生活在一种心灵的生活里。”之后,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说中国人的记忆力好是因为用心,另一个是说中国人有礼貌是发自内心的。如果仅仅只是说“心灵生活”,会听上比较飘渺,但是结合上例子,就一下子明白这个心灵指的就是发自内心的关怀。

北大清末第一怪咖,用了5分钟,把嘲笑变成赞赏

实际上,学会了左脑的逻辑思维,你的演讲就是严谨的,不容易出错的。但是想要真正地出彩,还需要运用右脑思维。


二、为演讲增加情感

右脑思维需要三方面能力:联想力、共情力和即兴力。有了这三项能力,演讲就能变得更加有趣,吸引住听众的耳朵。


1、善用比喻和类比,增加联想力

联想,就是为你的演讲增加画面感,有了画面感就更容易进入演讲的情境中。


增加联想力的方法是运用比喻和类比。


比喻就是打比方,开动右脑去想象,用更加简单、直观的事物来描述抽象、难懂的概念。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说:“他脸红了。”就是普通的描述,听众也许不会放在心上。而如果说:“他脸红得像个红苹果。”就会让听的人有了画面,好像一个脸红的人站在眼前。

北大清末第一怪咖,用了5分钟,把嘲笑变成赞赏

类比,和比喻也很像,就是用一个简单事情的解决办法去形容复杂的事情。比如,老师说这个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是用“打鱼”来类比“学习”。


画面感强的演讲,有助于加深听众的印象。


2、讲好故事,塑造共情力

共情力,是能够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并以此来影响别人的能力。


提升共情力的方法就是讲故事。深刻的理论知识确实能体现一个人的专业度,但是,讲好故事才能打动人。因为,人在听故事的时候,大脑会跟着整个故事的进程走,仿佛自己也在经历。


怎么讲好故事呢? 有一个简单的模板:问题→转折→努力→改变。


比如,在参加面试或者竞聘时,可以将自己的经历套入这个模板中:






这就比干巴巴说一句“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要好得多。

北大清末第一怪咖,用了5分钟,把嘲笑变成赞赏


3、通过练习,培养即兴力

即兴力,就是现场发挥的能力,就像说唱时的freestyle,脱口秀时的现挂。这个能力不仅能帮助度过卡壳的尴尬,还会让听众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要培养即兴力,只能通过多练习,在生活中敢于表达,多进行一些随机的演讲,比如,随便挑选3个词,用它们来讲一个故事,通过这样的练习提高自己的反应力。


总结

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左脑思维和右脑思维的能力,区别只是平时更偏重哪一种。


有的人习惯用左脑思考,他们思维严谨、逻辑性强;而有的人又侧重右脑思维,他们注重情感、浪漫细腻。


做好演讲既要运用左脑思维,在理性上说服人,也要增加右脑思维,在情感上感染人。


《全脑演讲》中还有更多详尽的实例,指导我们在各种场合下如何进行好的演讲,从而获取好的结果,感兴趣的一起来阅读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目的   右脑   清末   辫子   听众   比喻   北大   例子   画面   思维   观点   心灵   能力   结构   简单   故事   主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