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实验室经历过最危险的事情是?南科大一博士后头顶火苗冲出

每每接触危险系数较大的实验时,你是否提心吊胆,甚至幻想过各种实验突发情况的画面,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就发生了一起真实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不禁让人后怕......‍

7月14日,“南方科技大学一间化学实验室起火,一名博士后头顶火苗冲出”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报道中的视频显示,一名头顶火苗的黑衣男子跑出实验室,身上的衣服也被烧毁,事发后第一时间,多人上前帮忙灭火。

你在实验室经历过最危险的事情是?南科大一博士后头顶火苗冲出

图源:南方日报报道

校方回应

事发后,南方科技大学安全工作委员会第一时间发出通报:

2021 年 7 月 13 日 15 时 17 分,该校慧园 6 栋化学系 302 化学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火情。消防中控室消防主机立即显示烟感报警,安全值班员 15 时 18 分到达现场,火势已被实验人员扑灭。现场一名博士后实验人员头发着火,已被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检查,诊断为轻微烧伤,经处置已无大碍。现场未造成其他损失。学校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事故实验室已经封停,正在进行事故原因调查。

你在实验室经历过最危险的事情是?南科大一博士后头顶火苗冲出

图源:南方科技大学官网截图

本次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还在调查中,不可妄下定论。不过此事经报道后,一众网友对此深表同情,同时也为这位博士后烧着而逝去的头发惋惜:

你在实验室经历过最危险的事情是?南科大一博士后头顶火苗冲出

你在实验室经历过最危险的事情是?南科大一博士后头顶火苗冲出

通过这件事,也让众多日常离不开实验的硕博生们反思到安全的重要性:

你在实验室经历过最危险的事情是?南科大一博士后头顶火苗冲出

你在实验室经历过最危险的事情是?南科大一博士后头顶火苗冲出

也许只有危险来临的那一刻,才能真切让人深刻感受到恐惧。这也提醒了我们事前防范的重要性。

亦如此前,疑似一名南大博士生就因导师不给实验室配备通风窗橱而深表担忧。从她与导师的邮件以及她和同学的聊天记录中发现,导师让其做氢氟酸、氨水、盐酸等实验时,明知是高危化学品,不给配备通风橱,还让其做实验,甚至不让在实验室做,让其自己找地儿做实验。她曾在聊天记录中提到自己做实验不知道吸了多少毒,也曾和实验室的同学说过如果有一天她出事了,要为她伸张正义。

你在实验室经历过最危险的事情是?南科大一博士后头顶火苗冲出

这无疑也勾起了大家对于危险实验的回忆:

你在实验室经历过最危险的事情是?南科大一博士后头顶火苗冲出

你在实验室经历过最危险的事情是?南科大一博士后头顶火苗冲出

你在实验室经历过最危险的事情是?南科大一博士后头顶火苗冲出

你在实验室经历过最危险的事情是?南科大一博士后头顶火苗冲出


你在实验室经历过最危险的事情是?

知乎@陈曦:一年多以前,对门实验室氢气钢瓶爆炸后,我们实验室最恐怖的一个遗迹:

爆炸钢瓶的一块碎片穿过两道门上的玻璃(门上只有一窄条玻璃,但恰好处于弹片飞行路径上),经过我们实验室,穿过柜门击中了溶液柜的搁板!搁板被打出这么大的一个豁口。却没有任何一瓶溶剂受损。

你在实验室经历过最危险的事情是?南科大一博士后头顶火苗冲出

这块弹片的飞行轨迹上,要经过本实验室另一位PhD小J的实验台前,以及烘箱架子前。也就是说,如果那天小J没有去办公室摸鱼,酷爱真空干燥产物的我没有把整个上午都睡过去,那该事故的死亡名单上很有可能增加我们两个的名字。

令人遗憾的是,该次事故中,对门实验室的一位博后在事故中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泪水擦得干吗?但我们总是重装上路。


@史老柒:为了赶饭点,我差点把实验室炸了

那时候我还在读大学,接触一个需要分批投料氢化钾的反应。这个反应的关键就是少量多次。但是氢化钾本身很容易吸潮,同时也要注意与空气接触吸潮导致的失效。所以并不是投料次数越多,每次投得越少,效果越好。

总的来说,分多少次投,是个技术活,主要凭经验。而我那时候,恰恰最欠缺的就是经验。于是,事故就发生了。投料时间我计划原本是2小时,但是因为反应比较剧烈,每次我的投料量比理论设计量少了几乎一半,这样的话实际投料时间就顺延到了4小时以上……我就赶不上食堂吃饭了

随着距离食堂饭点的靠近,我心里有点着急,投料也快了起来。氮气鼓泡,发生的过量的氢气及时被导引走。这时候我犯了第一个错误,我加快了氢化钾的投料速度,却没有将氮气流量阀开得更大。客观上造成了氢气在体系内富集的可能条件。

然后,我犯了第二个错误,也是最严重的错误。那就是在距离食堂开饭15min的时候,我将剩下的,大概是我实际标准投料量2倍到3倍的氢化钾,一次投了进去。因为那是最后一点氢化钾了。当我盖上玻璃塞的那一瞬间。我发现一抹闪光,伴随砰地一声,从冷凝管上端飞快地逆行进了反应瓶。

那真是闪电般的速度。再然后,反应瓶(100毫升4口瓶)内耀眼的一闪~~炸了

物料带着火花溅到了我的白大褂上。我一把抓起边上的湿抹布(这么多年,我的实验台伸手可及的范围之内,肯定有一个干粉灭火器和一块湿抹布,这个好习惯可以说在十五年的化学之路上不知道救了我多少次)盖住了火焰。

然后我发现火没有熄灭,而是如同雨后的春笋一般寻找着一切可能的缝隙再往外拱着。我直接翻手一把将白大褂当钻头毛衣一样脱了下来,扔在地上,人不由自主地倒退,一直到撞到了墙上。

我就那么呆呆地看着一件白大褂在地上烧成了灰烬,看着通风橱里的焰色诡异的火苗扭来扭去。我的手一直颤抖,拔不下干粉灭火器的金属保险栓。我大口地喘气,却仿佛一条暴露在空气里的鱼一样呼吸不到空气。

这时候,我神使鬼差地做了一件事,这件事让我重新冷静了下来。我自己抽了自己两个嘴巴。然后抄起灭火器,将地上的白大褂余烬扑灭。然后将通风橱里的火苗扑灭。哪怕火焰已经彻底熄灭之后,我捏住灭火器压力阀的右手也不听使唤的无法松开握把。最后是我用左手一根指头一根指头掰开的。

希望以上硕博生们的危险实验经历,可以对我们起到前车之鉴的作用。平日里老生常谈的实验操作规范,是值得我们时刻重视并遵守的,为了他人和自己的安全,切记实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火苗   博士后   实验室   搁板   危险   氢化   钢瓶   弹片   氮气   氢气   白大褂   灭火器   导师   头顶   食堂   事故   事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