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周春红扮演者刘琳老师手写信: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吧

还记得朱朝阳被逼喝热牛奶的桥段吗?连周春红的扮演者刘琳老师都在拍摄结束后书写信件劝她:“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吧!”

一个单亲妈妈,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在她心中孩子是她生活的全部指望。可是为什么她还是会做出逼孩子喝热牛奶的举动呢?我觉得这就是情绪作怪!

隐秘的角落|周春红扮演者刘琳老师手写信: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吧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位全职妈妈,是否常常会有两种状态?

一种是觉得带孩子信心满满,觉得能够陪伴孩子成长是优秀妈妈必做的事,你也因此而骄傲自豪。

一种是觉得自己二十几岁的好年华,居然选择了做全职妈妈,大好青春不能奋斗事业,害怕付出和努力不被家人认可,害怕事业蒸蒸日上的老公有一天抛弃自己?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上班族,是否经常一面幻想休假旅行,一面期盼升职加薪?

无论是谁都会有两面甚至多面情绪。作为单亲妈妈的周春红自然也不例外。

一方面她觉得自己为了孩子付出一切,尽心尽力照顾他、教育他,希望他能够出人头地,她觉得儿子朱朝阳就是自己的一切。

另一方面,她又想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爱情,觉得一个人带大孩子的苦无人知无人问,她是女人,她也需要被关心和爱护。

隐秘的角落|周春红扮演者刘琳老师手写信: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吧

所以当这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她内心煎熬又痛苦。那么怎么办呢?她选择了报复!

一切因何开始?

在她心里都是因为儿子,所以她的负面情绪全都奔向儿子。

人类有一种天性,当遇见痛苦难熬的事情时,会不由自主地转嫁痛苦,比他们弱势的群体往往会成为无辜的靶子。很不幸,朱朝阳此刻就是周春红的靶子。

她恨儿子牵绊了自己追求爱情和自由的路,却又纠结和深陷要给儿子爱的泥潭。她是被情绪牵制的牵丝木偶,一不小心就会堕入报复的深渊。

而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拥有两种情绪,“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负面情绪我更喜欢称呼它为“垃圾情绪。”

隐秘的角落|周春红扮演者刘琳老师手写信: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吧

而在以往案例中,我们的孩子最害怕的就是“垃圾情绪。”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有一章提到过“垃圾情绪”。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他们家喜欢用“像牛顿一样”这句话进行教育。

牛顿是一个做起实验来特别认真专注的人,有一回他的朋友来见他。佣人将食物摆放在餐桌上叫牛顿吃饭,牛顿正在做实验太过投入了。客人只好自己一个人吃饭,吃完饭想捉弄一下牛顿,就让佣人把餐桌上剩下的食物拿回了厨房,餐具摆放成两个人都吃完饭的样子。结果牛顿来到餐厅一看,真以为自己吃过饭了,他说:“奥,原来我已经吃过饭了。”然后回去继续搞研究了。

有了这个故事背景,作者便常常用“像牛顿一样”说自己丢三落四的女儿。有一回她的女儿圆圆忘记带车钥匙没办法在学校锁她的自行车,导致班级被扣了分。

看着女儿圆圆难过的样子,她并没有说:“我不是老早告诉过你了吗?”“你总是丢三落四的。”“看看吧,不听我的,吃亏了吧!”这些话。

而是说:“你真是像牛顿一样,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发生,我们想想如何补救被扣掉的分数吧!”

隐秘的角落|周春红扮演者刘琳老师手写信: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吧

圆圆点头说她可以去公共教室打扫卫生,这样就能把扣掉的分数补回来。于是她真的这样做了,不仅对班级的分数有了补救,还学会了记得带钥匙。

作者说:“如果我一味地指责她丢三落四,重复说‘我早告诉过你了,不听我的话吃亏了吧,你总是记不住带钥匙’这些垃圾情绪带来的言语,圆圆可能会想尽办法保护自己的面子,而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

的确如此,我们很多家长面对犯错的孩子都会出现“垃圾情绪。”指责他们的错误并强调自己以前告诫过多少次。其实这完全大错特错,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孩子犯错和面对自己的情绪呢?

没有天生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无缺的父母。想一想我们小时候,不也是今天摔碎一只碗,明天撕坏一本书吗?允许孩子犯错是尊重孩子的开始,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过来人就时刻谈“经验论。”

很多该走的弯路还是让孩子走一走吧,毕竟有一句话叫做“吃一堑长一智。”

永远不犯错的孩子要么是父母管控的太严格,要么是失了性格谨小慎微,但无论哪一种都是不妥的,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

一直以来,“尊重孩子情绪”都是我比较推崇的教育方式。正确引导往往能够更快捷达到预期目标,不一味指责,耐心引导是一个好方法。

仔细想想,如果我们犯错了,本身就已经很难过了。但是身边的亲人一直指责你,说你什么都做不好时,我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为了维护这份自尊心,我们有可能会狡辩、逃避、推卸责任甚至发生争吵。这是成年人常用的伎俩,不然我们拿什么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呢?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把批评的话变成另一种方式,既不伤害孩子又能改变孩子,何乐而不为呢?

很多在我们眼中特别严重的事,可能在孩子心里根本微不足道。只要不触及底线和原则,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行解决吧。他们总有一天会长大,需要面对挫折和难题。

正如前段时间常州一女孩,因为老师批评其作文应该充满正能量而跳楼身亡。舆论所指都偏向老师不负责,说话语气重,但如果我们的孩子连几句语气重的话都听不得、消化不了,怎么能够面对生活中更多的难题呢?

适当放手,不是不管,而是进退有度,距离适当。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们只需要把握大方向不偏离,剩下的随他去吧!毕竟,这是他的人生,不是我们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孩子   都会   可能会   靶子   扮演者   佣人   隐秘   自尊心   负面   分数   钥匙   角落   情绪   痛苦   儿子   女儿   垃圾   妈妈   老师   刘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