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早育与晚育?看着也就三五七年的区别,但中年以后人生大不同

生孩子到底是早一点好还是晚一点好?这是摆正在年轻女性们眼前的一个棘手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大都要读大学,毕业出来就二十三四岁了,在以前,这个年纪通常已经是一两个孩子的妈了。但如果毕业就结婚生子,势必要耽误事业发展,那辛苦读的大学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晚生孩子,就成了很多年轻女性,尤其是女大学生的选择。


女性早育与晚育?看着也就三五七年的区别,但中年以后人生大不同

女性的最佳生育期是22~30岁,早生晚生差不多就是这一区间的两个极限,即22岁和30岁。因此大多数所谓的早生晚生,实际也就差了三五七年而已,但就是这么小的差距,对女性人生走向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甚至用天差地别来形容都不为过。

老家有对姐妹,姐姐读的大专,毕业出来就结婚生子了,现在39岁的年纪,孩子都已经上高中了,再过几年,她的孩子就能大学毕业 ,而彼时的她不过四十出头,正是享受人生的大好时刻。


女性早育与晚育?看着也就三五七年的区别,但中年以后人生大不同

相比之下,她的妹妹就是另一个极端。妹妹是重点大学毕业的,毕业后又读了研,从学校出来就快27岁了。家里本来也是催她赶紧结婚生子的,可她却觉得应该以事业为先,结果一耽误就是七八年,一直到去年,37岁的她才生下了一个儿子,由于是高龄产妇,差点没把她给折腾死。

更悲剧的是,37岁的她正处于事业最繁忙的阶段,又要带孩子,又要忙工作,让已经步入中年的她产生了力不从心的感觉,每到这个时候,她就特别羡慕姐姐,甚至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女性早育与晚育?看着也就三五七年的区别,但中年以后人生大不同

姐妹俩相差两岁,仅仅因为生孩子的早晚不同,中年后的人生就有如此大的差距,可见生育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如果时机选得不好,人生的走向就会大相径庭。

早育还是晚育?优缺点一定要提前知道

计划生育时代,我们国家一直提倡晚婚晚育,但彼时所谓的晚育,对于女性来说,也不过是满24周岁以后再生育,在今天的人看来,这却是妥妥的早育了。今天所谓的晚育,通常指30岁甚至35岁以后才生育的。所以在谈及早育晚育的优缺点时,不能简单套用以前的标准。


女性早育与晚育?看着也就三五七年的区别,但中年以后人生大不同

那么早育和晚育各有什么优缺点呢?其实是一目了然的。早育的优点就是带娃时更有精力,娃长大后母亲也未老,既可以帮扶孩子,也可以充分享受剩余的人生。晚育的好处则是经济积累更丰厚,父母人生阅历也更充足,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缺点则是精力下降,而且孩子长大后父母就老了,提供的帮扶有限,甚至反过来要孩子照顾。

早育与晚育是相对的,早育的优点,就是晚育的缺点,反之亦然。明白这个道理,相信大家在选择早育还是晚育的时候,应该就不至于一头雾水了吧。


女性早育与晚育?看着也就三五七年的区别,但中年以后人生大不同

早育晚育的选择,既要看职业,也要看性别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不难得出早育晚育的最佳选择。对于事业前途好的人来说,晚育是一个更适合的选择,因为可以在前期全力拼事业,从而给孩子创造一个更高的起点。而对于事业稳定,发展缓慢的人来说,早育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即使生了孩子,也不太会影响你的事业发展,而早生孩子,则可以在中年拥有更多资本时尝试创业,开启事业的第二春。

除了考虑事业发展之外,选择早育晚育时,也应该从性别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是男性,那么晚育比早育更好,原因是在择偶市场上,男性的财富积累才是真正的王牌,晚婚晚育可以让你挑选到更优质的伴侣。而女性则反过来,因为择偶市场上女性的年龄才是王牌,越年轻找对象越有优势。


女性早育与晚育?看着也就三五七年的区别,但中年以后人生大不同

当然了,女性也可以优先考虑事业,但那就是走女强人的路线了,以当下社会环境来看,这条路线只适合极少数的人,而且很可能要承担终生不婚的代价。但如果完全摒弃事业发展机会,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家庭,也会让女性的地位难以提高,长期看来仍然是一个失败的选择。

所以说,生育时机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不是非得走在两个极端上。再说了,找对象结婚也不是说成就成的事,有的人可能光是找对象就得找好几年,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就算本身不想晚育,也会被迫晚育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生下   中年   晚生   女性   人生   优缺点   王牌   时机   差距   缺点   优点   精力   区别   事业   孩子   年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