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花蕊夫人,后蜀后主孟昶妃子,姓徐,青城(今四川都江堰)人。

封慧妃,赐号花蕊夫人。

陶宗仪《辍耕录》说:

“蜀主孟昶纳徐匡璋女,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意花不足以拟其色,似花蕊之轻也。”

可知这位女子才情与美貌并举。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生在那个乱世之末,孟昶投降宋朝之后不久暴卒。花蕊夫人成为宋朝后宫的女子。

陈师道《后山诗话》记:

“国亡,入备后宫。太祖闻之召使,陈诗诵其《国亡诗》云……太祖悦。”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这是对宋太祖的回答。

后蜀国灭亡,其中的缘由,并非是后宫女子能够解答。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当时宋国攻打后蜀,蜀兵十四万,而宋军只有数万,以多输寡,身为女子也为之悲愤。

《述国亡诗》的佳处在于:使用简练通晓的诗句,揭示出深刻的重大战争胜负的命题。

这命题事关家国命运,也包含了无比深刻的警示意义,通过强烈的对比表达出来,具有惊心动魄的震撼力量。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花蕊夫人这诗,其实是化用了另一首诗句。原诗句出自唐诗人王承旨(职位)之作:

“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在原来诗句基础上,脱胎换骨,比原诗更上一筹。

“君王”与“妾”、“城上”与“深宫”形成尖锐的对比,表达深宫女子的无辜和对政治事件的不解。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的悲愤质问,比原诗更警醒,也更具有批判力量。

整首诗作通畅明白,却表达出深邃而丰富的内涵,是一个亲身经历乱世的生命主体,对

家国兴替、战争成败、时代精神等重大命题进行的深度叩问和思考,焕发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苏轼对花蕊夫人的诗很欣赏,特地为她刻录诗稿,在《花蕊夫人宫词跋》中称赞说,

“予观其词甚奇,与王建无异”、“嗟乎,夫人当去古之时而能振大雅之余韵。”


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君王   都江堰   太祖   花蕊   宋朝   后宫   悲愤   诗句   乱世   命题   男儿   夫人   深刻   力量   女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