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自卑心理,从自卑走向自信

不知你是否在生活当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与人进行交谈时,明明很想要与他们进行深入的探讨,但却总是不知道说些什么,无法引起别人的注意;

在各种社会交往场合中,总是会发现别人生活都比自己更好,内心十分尴尬……

这些都属于自卑的心理状态。

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中,都会有一些令自己自卑的地方,只是每个人自卑的程度不同罢了;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们并不知道自卑的心理根源到底是什么。


在心理学领域,著名学者阿德勒曾提出“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这一概念,指的就是个体在面对一些自己未曾见过的情况时,会产生无助以及对自己没有信心的状态。


人的自卑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容易自卑呢?


自卑感大多源于原生家庭

关于自卑,但凡是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由于每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不同,环境不同,所以每个人的自卑程度又有不同。

要想解决自卑心理,首先要追根溯源,找到自卑的心理根源,那么自卑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在精神分析领域中,首先强调的是“原生家庭”,以下几类家庭环境会造成自卑:


A、缺少爱的家庭

一个家庭里如果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将处于绝境,整个社会的父母如果都不关心自己的孩子,那社会的发展可想而知了。

父母对孩子的存在不认同,对孩子忽视,这容易导致孩子自己也不认同自己的身份,那会造成自我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低,缺乏安全感。


B、过于严厉的父母

过于严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非常高,孩子无论怎样做永远无法满足父母的要求,孩子就会有“我不够好”的感觉,长大之后,一种情况就是会导致做事情畏缩、拖延。

另一种情况就是会导致孩子自我要求也会很高,不允许自己犯错误,如果环境压力过大,他们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他们自己整个人都会崩溃,陷入非常无助无力的状态。他们经常会感觉到没有能力、没有价值,即使他们已经非常好了。

被压制的孩子不敢表达需要,不敢表现,他们往往会自我贬低,有很强烈的挫败感,常常自我否认。


C、焦虑的父母

焦虑的父母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你要小心,外面的世界很危险。他们往往会干预孩子自然的节奏,打断孩子自主做的事情,让孩子放弃自主性。

焦虑的父母也容易溺爱孩子,同时潜意识中是想向孩子表达,“你是没有能力的,你是需要我的照顾的”,所以孩子会产生无力感,缺乏思考行动的能力,对自己的人生难以获得掌控感。


D、过于自负的父母

有些父母,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孩子的感受是忽视的。对于孩子的需要往往没有回应。但是对孩子来说,无回应之地就是绝境。

这样的孩子成年后,可能会跟一个不如自己的人结婚,对对方的要求就是,对方对我好就行,然而在相处的过程中却总是感觉欲求不满,然后就会不断地抱怨埋怨,一旦对方回避,造成恶性循环,两人的关系会越来越远。

如果这样的孩子无法表达出自己的不满,压抑自己,往往会造成躯体化的症状,严重的情况会造成抑郁的发生。


E、手足间的竞争

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根据每个孩子在家里出生的先后顺序不同,每个孩子扮演的角色也不同。

第二个孩子出生以后,如果父母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小孩子的身上,对于第一个孩子冷落或者忽视,就会造成第一个孩子心理上的巨大挫折,他们会感受到深深的自卑心理,有的家庭发现有的哥哥(或者姐姐)打弟弟(或妹妹)的情况。

那这时候父母就需要反思了,自己是不是对第一个孩子关心太少,他在恨弟弟(或妹妹)抢了父母的爱。有的孩子情况过于严重,而父母仍然忽视,而这很有可能埋下心理障碍的种子。

第二个孩子出生以后,会以他的哥哥(或姐姐)为竞争对象,在父母的鼓励下,努力超越他。第二个孩子如果是最小的孩子,很有可能会受到父母的溺爱,这时候就会产生如上述溺爱的自卑心理。

如果家庭里面有很多孩子,最小的孩子除了容易受到溺爱以外,他也常常因为自己太小,跟他在一起的都是哥哥姐姐而产生很深的无力感。

因为骨子里的自卑,所以很容易被别人打击到,比如别人说你哪里长得不好看,比如在人多的场合被羞辱,或者事业上遇到重大的挫折,遭遇分手或者离婚等感情变故等等。


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境,就很容易让你质疑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是无能的、没有价值的,不值得被爱的,从而自卑、痛苦。


优秀并不能完全消除自卑

这里必须说的是内在的自卑是深入的,即便拥有外在的优秀也不能彻底解决自卑。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本质上是一种「我不行」的内在认知模式。这种模式的建立是从小到大无数次的打击造成的,它不会因为我们外在优秀而消失。


因为我长得不够好看,身材不够好,所以我才自卑——其实哪怕你有一天变美了,还是会自卑;


因为我不够优秀,在人群中就是个路人甲,所以我才自卑——其实你身上闪光点很多,在别人眼里并不差,但你还是会自卑。


这种人习惯性的否定自己,一旦遇到什么事就开始怀疑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点自信,一打击又会荡然无存。


接纳真实的自己

很多人为了消除自卑,就找到一大堆提高自信的方法,比如每天对着镜子积极心理暗示,拿出一张纸罗列自己的优点,给自己写信安慰自己鼓励自己,积极参加一些提升自信的课程等等。这些看似有效,实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因为,自卑的对面并不是自信。

一个人可以同时存在自信和自卑两种状态,“提升自信”也并不是“克服自卑”的解决方案。

并不是你努力变得更好了,你就不会自卑了。

而是当你能够接纳自己,不再去否定真实的自己时,自卑才不会成为你生命中的一根刺。


如何认识自己的自卑,接纳自己呢?


1.先问自己,为什么会自卑?在什么情景之下,自己会有自卑感?

主动探寻自己自卑感的来源(哪怕它并不正确),找到那些让你不舒服的场景,去直面它。


2.回忆自卑对自己的影响

比如觉得自己做不好一件事情,从而拒绝去主动承担更多责任,也因此错过了很多机会。了解自卑给自己具体带来了什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它。


3.改变自己对自卑的认知

如果想要改变“觉得自己做不好一件事”的认知和影响,就换个视角看看,为什么自己做不好一件事,以及自己是否真的做不好一件事?做不好又如何,真的有自己想象中的糟糕吗?


和自卑和平相处

自卑可能会伴随我们一生,所以无须为此过度焦虑,首先去接纳它,学会和它和平相处。


自卑的存在并非完全是一件坏事。

当你不甘自卑时,它就是驱使你前进的动力,不仅能让你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而且还激励着你不断追求卓越,以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有自卑感的人,能成就一番事业。

十几年前,有一个男孩,从一个不知名的北方小城考入了北京的大学。

来到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他十分自卑,因为他没见过世面,家境也比不上很多同学。


他最怕别人问他,“你从哪里来的?”


他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所以他很久都不敢和同学说话。


他每次照相,都要下意识地带一副墨镜,因为害怕在照片中看到人群中的自己。


很长一段时间,自卑都占据着他的心,他就是著名的主持人白岩松。


如今我们看到的他,更多的都是从容自信,学识渊博,采访各种国际重要人物毫无压力,时事评论极具个性。

可他曾经也是个自卑的人。

自卑的人,他们更加懂得珍惜机会,也更加努力让自己达到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往往成功的,也是他们。

所以,我们要接纳自卑,和自卑和平相处,带着自卑勇敢前行。终有一天你会不再焦虑纠结自己是否自卑。


熙桓心理

总的来说,自卑心理是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因此自卑的后果总是悲观的、消极的,带来的总是不安和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卑就是绝对的不好”。

压力反过来也是一种动力,悲观也可以引发敏感思考,只要把这种不良情绪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自卑所带来的不安感,可以帮助人们能够更加谨慎地看待问题,做更加细致全面的准备,也会引发更专注努力,更善于去寻求多方资源和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自卑   自信   心理   自卑感   溺爱   焦虑   走向   不好   父母   状态   压力   努力   价值   情况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