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恶性事件|成年人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6月7日下午,复旦大学发生一起数学科学学院青年教师持刀捅死学院党委书记的暴力犯罪案件。

根据警方的通报,犯罪嫌疑人为39岁的姜某,被害人为49岁的王某。120经现场确认,被害人已经当场死亡。

据了解,这位正在考核期的姜姓教师,因为6年考核期即将到了,该校书记王某公开宣布其不符合招录条件,决定予以解聘。然后,姜姓教师对该校书记王某予以“割喉”。

这位行凶的姜老师算是个普世意义上的精英。为何这样一个人物,最终的结局会如此落魄不堪。全国知名的复旦大学内,发生过这样骇人听闻的故意杀人案件,令人震惊。

现在的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防线也非常容易崩溃。我们发泄情绪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千万不要走极端。

很多人对事业要求过高,都希望自己做到所在领域的最高位置,一旦受阻达不到预期目标就会产生沮丧情绪,或盲目放弃了有发展前途的工作,失去人生方向。

工作负担过重、变换生产岗位、时间压力、工作责任过大或改变、工作时间不规律、工作的环境不良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在工作中压力过大。

单个压力本身可能无足轻重,但如果已经在很高的压力水平上,它就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桩校园惨案,无论是单位的问题还是这位个人的问题,应该让很多人引起警觉,无论如何,我们都不愿看到此种事件的再发生。

复旦大学恶性事件|成年人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在高压环境下,我们的情绪会产生什么变化?

很多时候我们太投入工作,以至于我们常常忽略伏案工作后的腰酸背痛、长时间精神紧绷后的恍惚等等。

“我好累。” 这短短的一句话,其实是长期在过高的压力环境下工作,情绪、行为和身体上都有不适的有力总结。

我们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下,我们可能出现这些反应:


累到想放弃,不想继续工作

当工作压力很大时,你可能会产生焦虑、易怒、抑郁、失望等负面情绪,并且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动力,萌生不想继续工作的想法。并且,你还可能对公司的承诺感降低,不想为了公司付出,甚至想要离开这个公司。


工作效率的下降

面对很大的工作压力,我们在行为方面也会有不良反应。

这些压力就像你和工作之间的裂痕,压力越大,裂痕也就越大,你就越难拥抱工作。你的效率会大大下降,也可能出现缺勤、离职等行为。


身体感到不适

如果我们常常带着巨大的压力熬夜写策划、赶项目,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到工作压力在身体上产生的消极后果 —— 各种生理上的不适,如:严重头疼、头晕、疲劳、炎症等。


周围的工作氛围变质

过高的工作压力不仅会对个人带来不良的影响,也会影响公司的发展。

当一个环境里弥漫着压力,人们更可能犯错,人们的士气更低下。在高压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容易紧张,甚至人们倾向于树敌。


这些关于压力的错误认知会误导你

错误的认知①:如果我空余时间继续工作,可以减少工作时间的压力

现在工作和非工作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工作通过网络不断渗透入我们的非工作时间。虽然这可能提高工作绩效,但是会增大我们的压力感。

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工作时,会消耗很多的心理资源。而在工作之外的时间,进行一些健身运动等,能有效地补充我们的心理资源,降低我们的压力感。

所以当你离开工作环境时,就别再心心念念地牵挂它了,找个合适的方法给自己减减压。简而言之,就是“Work hard, playhard(努力工作,快乐玩耍)”。


错误的认知②:压力就是动力,动力越大效率越高

这句话其实说对了一半,当压力在合理的范围内,确实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

Peter Nixen 的人类绩效曲线所揭示,工作压力与绩效之间呈现倒U 型曲线关系。当压力超过了一定范围,反而会降低我们的工作绩效。


或许你也曾陷入上面所说的认知错误,并在高压中苦苦挣扎。或许,试一试以下这些科学的方法,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帮助。


接受并释放自己的压力

当承受很大的工作压力,出现抑郁、悲伤、愤怒或焦急的情绪时,要敢于面对它们,尝试与别人讨论这些情绪,获得别人的支持和理解,从而接纳自己的这些感受。

另外,找信得过的同事帮忙分析过往经验对自己的影响,消除失败体验所形成的不正确观念,释放心理压力。


科学合理安排工作

研究表明,上午9-12点钟,下午2-5点是最适合做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的,提高大脑效率的重要方法就是在固定时间和地点做同一种工作。

另外如果你需要做板块性的工作,每30-50分钟就休息一下,这对消除疲劳、重振记忆力很有帮助。


在“关系”中寻求支持

当自己感到工作压力过大时,要有意识地去寻求帮助。

当遇到主动的帮助时,学习着去接受,把自己工作中的体验或苦恼,向自己的家人、朋友倾诉,获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规律地锻炼身体,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平衡饮食结构。调整生活、工作节奏,拿出时间来进行放松和娱乐。

制定自己的休息计划,如午休、周末休息或度假,建立健康的娱乐休闲行为模式,培养健康的业余爱好。


熙桓心理

对现代的年轻人来说,工作上的压力着实不轻,但对少年们来说学习的压力也不容小觑,而到了中年,家庭生活上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所以,与其追求无压的生活,不如学学如何和压力共处。在工作量大、人事复杂的职场环境中,面对压力,不要逃避、压抑、独自承受这些压力。


你应该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并找到其他化解的方法,有意识的对自己做好情绪压力管理,提升职场幸福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复旦大学   不适   绩效   认知   成年人   高压   情绪   效率   压力   错误   事件   环境   心理   时间   方法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