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间接性失忆的时候?这可能是“门口效应”在作怪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跑上楼想去拿钥匙,结果刚走进卧室就忘记自己在找什么了。打开冰箱门,伸手探向中间那一层,却忘记自己究竟为什么要打开冰箱门。

或是,和朋友交谈甚欢的时候,你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却找不到时机打断朋友,等这茬结束后,到嘴边的话却变成了:“我刚才想说什么来着?”你的朋友也是一头雾水,“我怎么知道你想说什么?”

你是否有过间接性失忆的时候?这可能是“门口效应”在作怪

有时候,我们会用“你是金鱼吗?”来调侃爱忘事的朋友,不过,玩笑归玩笑,你有认真地思考过人为什么会像这样忽然失忆吗?

虽然这些断片的瞬间让人很尴尬,但这种现象却十分普遍,它揭示出了一些重要的细节,让我们知道思维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这种迷之健忘现象叫做门口效应(the doorway effect),由于人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处理大量信息,必须清空一些在它看来没用的东西,在进入新环境时,旧环境的记忆被保存为“备用资讯”或被删除,造成人们的记忆断层。

简单来说,就是新场景加载完毕,存档却丢失了,更要命的是,很久以后存档又浮现在脑海中,会催生出一种对自己记忆无能的愤怒。


你是否有过间接性失忆的时候?这可能是“门口效应”在作怪


“门口效应”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我们要完成各种不同的事情。外界环境,包括我们所处的空间、时间、所面对的事物等在不停地变换的同时,内在环境即我们的思维、心理也在相应地变化、跳跃。

我们想要做的事可能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环节,当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可能就被遗忘了

跟我们的认知和记忆并没有很大的关系,与年龄也不相关,我们需要怪罪的是门——研究发现在走进房间通过房间的门时,这个门清空我们的大脑,从而导致了我们的“失忆”。

美国心理学家给这个现象起了个非常贴切的名字“门口效应”,形容人在经过一扇普通的门时,就可能诱发遗忘一些事情——哪怕这是一扇虚拟的门,也会造成影响。

心理学家专门针对这种现象做了相关测试实验,探究门口效应背后的秘密。

研究人员将被测试者分为两组,分别测试他们在真实房间和虚拟房间里记忆的变化,检测是否会出现“门口效应”。

真实房间中的人被要求一边手拿盒子,往里面放进或取出不同物品,一边随时回答关于这些物品的问题,有时就在同一个房间内来回走动,有时则需要穿过一扇门。

另一组被测试者则被要求控制视频游戏中的虚拟人物来完成与前一组一样的动作指令和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不论环境真实或虚拟,人们的记忆力会在穿过房门后受到影响,人们的反应会变慢,错误率也会增加。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每一个行为都应该从多个层次来进行考量。要完成一个行为,就要把它拆分成三个层次。

我们每一天、每一个计划都在这样的三个层次上摇摆不定——

从最高层次:我们的远景和雄心;

到计划和策略;

再到最低层次:具体的每一个行动。

当一切进展顺利时,我们会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到我们的目标及我们该采取的行动上面。

如果你是一个熟练的司机,那么你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控方向盘、方向指示灯和车轮,这时你就有余力把注意力放到一些别的事情上去,比如思考走哪条路或者和车上的其他人交流。

当事情不是那么熟练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我们正在处理的事情的细节上去,并且把我们的思维从远大图景中抽离片刻。

因此,当车开到一个拥堵的岔口或者引擎开始发出古怪声音的时候,对话往往会中断。

“门口效应”并不一定是坏事,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大脑的一种调节功能。

就像我们的电脑用时间长了需要定期清理内存一样,大脑也需要把一些不太重要的或临时的信息删除,来储存更多的新信息,从而记住更为有用的事情。



熙桓心理


门口效应可以让人们更专注地做当前做的事,不容易受到其他信息干扰。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管窥全豹的机会,让我们明白了自己是如何协调复杂的行动、将计划和行动匹配起来,让我们能够一砖一瓦地搭建起生活的教堂。

那回到原来的房间会不会让我们的记忆恢复呢?有心理学家做过相关的研究,答案是并不太能。

不过,总而言之,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不用担心,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就好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效应   间接性   冰箱门   门口   心理学家   注意力   大脑   层次   思维   房间   事情   现象   记忆   环境   测试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