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圆融的关键就在于从“外人”到“自己人”的转变


每个人天生具备自卫意识,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人或者是对自己有所图的人,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排斥心理。会在彼此之间竖起一道“栅栏”。

这个“栅栏”一般人很难翻越,除非你变成他心中的“自己人”。

对于“自己人”,人们天生就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在“自己人”面前,一切事情都好商量。

是自己人,什么都好说,不是自己人,一切按规矩来,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自己人效应”

所谓“自己人”,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某一方面同一类型的人。

就是说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不惜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即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

“自己人效应”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关系良好,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观点、立场,甚至对对方提出的难为情的要求,也不太容易拒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自己人效应”。

例如,同样一个观点,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人说的,接受起来就比较快和容易。如果是自己讨厌的人说的,就可能本能地加以抵制。

100多年前,林肯引用一句古老的格言,说过一段颇为精彩的话,他说;“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能够捕到更多的苍蝇,人心也是如此。

假如你要别人同意你的原则,就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的忠实朋友即‘自己人’。用一滴蜜去赢得他的心,你就能使他走在理智的大道上。”
酿成这“自己人”的“一滴蜜”,关键还在于你自己——

在于你如何把“态度与价值观的类似性”和“情感上的相悦性”具体化,在于你怎样从各个方面去广采可供酿蜜的“花粉”。
显然,在阶级地位、政治态度、原则立场这个根本问题上的类似性,是确立人际关系中的“自己人”之前提,这是不言而喻的。

除此之外,还应当具体注意些什么呢?

人际关系圆融的关键就在于从“外人”到“自己人”的转变

平等观


你要想取得对方的信任,先得和对方缩短距离,与之处于平等地位人际交往的过程,是角色互动。

你要与他人搞好人际关系,如果动辄就摆出一副居高临下之势,以“三娘教子”的态度教训别人,那就“互动”不起来,很难叫人喜欢你。
法国大革命时期最出色的宣传家马拉,就是因为被群众称之为“人民之友”,具有“自己人”的平等地位,才赢得人民的喜欢,因而他的见解也就容易被群众所接受。

在平等观问题上,我们还要注重交往中的用语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

比如,你在某种人际交往场合讲话,如果说“希望诸位朋友献计献策”,这就是以领导者的身份居高临下来说话,而不是平等的态度,是心理上对在座诸位的不尊重。
改成“群策群力”或“我们一起商量”,这就承认大家都具有平等地位了。
这说明,人际交往中的用语问题,也有一个有无平等观的问题,一个是否“自己人”的显现问题。

人际关系圆融的关键就在于从“外人”到“自己人”的转变

要对别人感兴趣


卡耐基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你要是真心地对别人感兴趣,两个月内你就能比一个光要别人对他感兴趣的人两年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

纽约电话公司曾经作过有趣的调查:在电话中哪一个词出现得最多。结果,他们吃惊地发现,在500个电话谈话中,使用了3950次的词竟是第一人称的“我”。

这说明
在“人际市场”中,人们总有一种“想使别人对我感到兴趣”的心理趋向。
一个有理智的人,应当用“自己人效应”去调节这一心理趋向,使之走向平衡、和谐的状态。

这就是要牢牢记取下面这句平常却又富有深意的话:要使别人对你感兴趣吗?那你首先要对别人感兴趣。


给人以“可信度”


所谓“可信度”,是指使他人相信你的言行真伪的程度。在人际交往中,你的话语必须使人感到你说得在行、说得中肯、说得动听,才能增强信息传递的效力。

但在这三者之间,起根本作用的还在于你是否说得中肯。

人际关系圆融的关键就在于从“外人”到“自己人”的转变

优化你的个性品质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内在品质是产生持久吸引力的关键,而有些个人的性格特征会阻碍人与人之间的吸引,不利于“自己人效应”的产生与发展。
人们一般都喜欢真诚、热情、友好的人,讨厌自私、奸诈、冷酷的人。
国外有位学者曾列出555个描绘人的个性品质的词汇,然后让众人说出他们喜欢哪些个性品质,并说明喜欢的程度。

结果发现,评价最高的是真诚,评价最低的是虚伪。



熙桓心理

人们在心里会给自己的交往圈子画出界限,哪些是“自己人”,哪些是“外人”.谁会去帮助与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呢?

所以,人际关系圆融的关键就在于从“外人”到“自己人”的转变。

一旦成为他人眼中的“自己人”,对方便会把你看做是他“同呼吸、共命运”的伙伴,你的想法和做法,他不但不会反对,还会认为你是真心为他考虑,从而欣然接受。

这对与人交往,求人办事是非常有好处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自己人   人际关系   关键   圆融   居高临下   中肯   可信度   人际交往   外人   效应   平等   地位   态度   观点   品质   心理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