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走的「自控力」还能找得回来吗?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你要有自控能力”,也就是——“你要自律”。所以当我明明说要减肥,却管不住嘴,碎片时间没有用来提高自己,或者新年许愿说要改变身材,但仍然没有开始健身,你就会焦虑甚至怀疑自己。“唉,我怎么就管不住自己呢?”

溜走的「自控力」还能找得回来吗?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无法自律的呢?

我曾经也是怀疑自己的,每次刚想坐下来写写脚本,剪剪视频,结果看到手机就在旁边,总忍不住想去玩两下。结果一玩,20分钟就过去了。我曾经一直以为这是我自控能力不够,但是当我深入了解了自控能力的本质之后,我发现也许这并不是我们的问题。

在1996年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当把67位空腹的参与者放在一个布满巧克力味道的房间里,然后让第一组人吃萝卜,第二组人吃巧克力饼干,第三组保持空腹的状态。紧接着再让他们进行一个非常困难的拼图游戏,结果发现吃萝卜那组人平均8分钟左右就放弃了,吃掉饼干那组人,坚持了19分钟左右,而保持空腹的第三组则坚持了21分钟。

那为什么第一组只坚持了8分钟呢?因为他们在吃萝卜的同时,要花大量的精力来对抗想吃巧克力饼干的欲望。以至于很难应对接下来相对困难的任务。而剩下的两组因为没有用到自制力,所以在做困难游戏的时候则坚持的更久。

这就像是当你工作学习一整天后再让你去健身,你会觉得很困难,就是因为你挣扎的不仅仅是去健身这个行为,同时还需要对抗的是看电视,打游戏和朋友出去吃饭等等诱惑。也就是说所谓自控能力,他是一个有限的资源,而我们每天做的任何事任何决定都在消耗这个有限的资源。

知道了自控能力的本质之后,对于我们来说有哪些实际意义呢?

首先当我们发现自己很难去做某件事的时候,先不要着急埋怨自己,而是要去想想背后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比如说我明明说要开始减肥,可是每天晚上仍然忍不住要吃一些不干净的东西,你可能觉得就是自己自控能力不够,但其真正的原因也许是在你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不小心在柜台上看到了自己喜欢的甜食;也许是在你看直播的时候,正好主播在推荐一些零食;也许是外卖APP开始送免费的优惠券;也许是你下班回家的路上,刚好经过一个刚开业的餐厅……

而这些东西都类似于在实验中的那个巧克力饼干,也许你能控制住自己说不买不吃不去,但它存在的本身就会大大消耗掉你的自制力,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个巧克力饼干的存在,并且尽量远离它。

但是这些都属于环境因素,有些我们根本就改变不了。

事实上像短视频、氪金手游、外卖APP这种可以短时间轻松让我们产生多巴胺的巧克力饼干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吸引力。在这种环境下,无论你想集中注意做任何事都会变得非常困难。

有一件事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而且这个习惯也确实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

把你觉得最害怕最困难最不想做,但又觉得应该去做的事情放在每天早晨第1件事来做。

经历一晚的睡眠后,我们的大脑前额叶皮质也就是掌管学习、记忆、决策能力的部分会得到重置,再加上没有任何外界的干扰,这时我们的自控能力会处在巅峰时期。

所以通常我会把对我来说最困难最消耗精力的事情,也就是写脚本,放在早晨起来第1件事来做。我发现只要我能成功的控制自己,坐在这儿开始写,那接下来的一整天都会变得非常充实且有效率。

但是假如我起床第1件事是打开手机刷各种信息和社交媒体,不管我起的有多早,都会玩很长一段时间,有的时候甚至会越玩越困,再睡个回笼觉,整个这个过程就像是自己给自己提前设置了一个巧克力饼干,等你起来之后已经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去做困难的事情了。

如果你希望提高一整天的效率,那么跟着我一起这样做。

溜走的「自控力」还能找得回来吗?

第一步就是每天起床不要先打开你的手机。

你可以每天睡觉前把手机放在远离床头的位置上,换一个普通的闹钟。这样不仅可以让你快速起床,同时可以确保你在做第1件事之前,不会被任何巧克力饼干所影响。

第二个我经常使用的方法,叫“两分钟法则”。

因为通常当我们要做一件困难且复杂的事情,你就会产生抗拒心理,从而拖延甚至彻底放弃,那么你可以先把这件事拆分为一个可以在两分钟内完成的小任务。

比如你想开始健身,那么可以先给自己设立的目标是快走两分钟。假如你想学英语,那么目标可以定为背一个单词。假如你想养成读书的习惯,那么目标就是睡前读一页。当我开始写脚本,我每次在心里告诉自己,我只需要写一句话。

它的原理是,当你把一个复杂的东西拆分成简单的任务就更容易开始行动。因为我们的灵感、动力和行动并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当你先从行动开始,往往会产生更多的灵感和动力让你继续往下做。

第三步可以让你成功完成这件事的方法,就是提前把第二天早晨要做的事情写到一张纸上。

不仅要写出名称,而是要写出时间、地点以及具体方案。

因为在咱们写具体方案的过程中,你已经在脑海中预想了即将发生的情况和问题,从而大大降低在实际行动中的难度。这个方法在心理学叫做“实施意向”。

结合两分钟法则,我们可以写“明早8:00我要在健身房快走2分钟”,“明早9:00我会在沙发上从字母A开始背一个单词”,“明晚11:00我会在床头拿出新买的书读一页”,“明早9:30我会在书桌上针对新视频写一行脚本”。

当我们确定了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之后,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轻松地完成它。大家都知道,无论你希望学一个新东西,或者在某个领域挑战自己,我们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在使用了这个方法之后,我能切身感受到自己有自控能力来做一些平时做不到的事情。

溜走的「自控力」还能找得回来吗?

如果你愿意的话,在接下来的30天里每天早上花30分钟做一件你认为可以提高自己的事情。你可以学乐器,开始跑步,养成一个习惯,无论是任何事,我相信在30天后,你都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可是话说回来,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困难的事情呢?

似乎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在追求像多巴胺、内啡肽这样的化学物质。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咱们人的本性就是渴望进步,渴望个人成长的。所以当你在挑战困难事情的过程中,尽管很不舒服,但你不会再焦虑,而且有一种很强的充实感。也许这个“过程”才是我们做困难事情的真正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多巴胺   都会   自制力   明早   自控   饼干   脚本   萝卜   巧克力   困难   事情   能力   时间   方法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