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再难受,也不要自杀


当值编辑 | 识无边

配图来源 | 郁金香绘画疗愈成长营


10月13日的凌晨两点,有个孩子在微博上发了定位“大连·大连理工大学西部小区-化工实验楼”后,就像点了个句号一样,留了句“再见”,就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抑郁再难受,也不要自杀


2019年9月2日,华中科技大学2016级研究生陈泽民,从教学楼上纵身一跳,再也没有醒来。

中科大博士刘春杨。

2019年1月31日凌晨,28岁的刘春杨,和母亲说了要回家过年后,撑着雨伞离开宿舍,在雨雪中步行4个小时后,单薄而模糊的身影,消逝在合肥一水库旁。


还有西安交通大学的杨宝德。

还有同济大学的陆经纬。

还有上海海事大学的杨元元……

他们出身不同的家庭,就读于不同的学校,攻读不同的专业,跟随不同的导师,却有着相同的宿命:

1.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却无法触及转运的那扇门;

2.不愿辜负父母和家族的期待,却自觉活成了家庭的失败;

3.成长环境简单或闭塞,普遍自卑或不自信,想打破这种困境,却找不到重启的按钮;

4.心底善良,性格内向,在误解和伤害中,不敢抗争,最终陷入激烈的自我战争;

5.相信优秀奋斗是唯一的出路,却又在价值冲突中,不自觉地堵死了自己的退路……


抑郁再难受,也不要自杀


得过抑郁症的人知道,抑郁症很难,但再难也不要自杀,因为生命是如此宝贵。

他们,让我想起青春期,也想干掉自己的我自己。那些因为迷了路,而在长夜里走不出来的孩子。这些迷路的小孩,都需要一场倾诉,一场宽慰,一个拥抱,一次治愈。有时甚至,仅仅是一句话。他们就能得到一根拐杖,一个台阶,一盏橘灯,捱过漫漫长夜,迎来晴朗黎明。


出身底层的孩子,因为没有靠山,容易陷入自卑。因为自卑,容易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伤害。这是自出生起,就被刻上的胎记,需要历经足够多的岁月和人事,才能变成朱砂痣。所以,没有伞的孩子,最值得拥有的本领,不是优秀和拔尖,而是蛰伏和静观:

成长中,遇到的难题,实在想不通,走不出,干不了,不如平躺,交给时间。很多当年你觉得要死要活的险滩,过20年再看,不过一马平川。为什么?因为,你活得久了,活得大了,活得糙了,问题就小了,就解了,就怂了


抑郁再难受,也不要自杀


学历是敲门砖,的确很重要。但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接纳能力,实战能力,生存能力,学习能力,才是一个人的护身符。对很多孩子来说,包括研究生延期毕业的孩子,与其在逃避中,一次次躲到校园里得过且过,不如把学历看淡一点,早些出来混社会,在与生活的交战中,开阔视野,看清真相,锤炼自我。

当不了寒门贵子,也不当寒门混子,当个踏踏实实的寒门弟子,就很好。


我也希望,我们的教育体系里,多加入一些哲学社科思考,而不是一直强调技能培训,就业,学子们对人生的认知大概就能超越尘世之外,而不是只能看见眼前这一方天地了吧。知道众生皆苦,在精神上有自己独立的抵御外界侵蚀的一套自成体系的理论,坚韧地应对压力,坚信自己的价值,无论如何都能活下去。


我也希望,如果那些“25岁赚了135万”、“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买房结婚彩礼钱”、“35岁就会被裁”……制造焦虑的信息能少一点,也许我们就能心安、毫无愧疚感地做自己了吧。


抑郁再难受,也不要自杀


得过抑郁症的人知道,抑郁症很难,但再难也不要自杀,因为亲人会痛


据统计,在中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死亡,至少200万人自杀未遂。而一个人自杀,会对周围至少6个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目睹自杀者过世的画面,像割腕、上吊、坠楼、溺毙,会永生难忘,心理创伤极深。


在知乎上,许多自杀者遗族,都讲述过自己的故事。

有人父亲自杀。

“万箭穿心,生不如死。原来人间最痛的,是活着不如死了。我不知道未来几十年我该怎么过,每一天都是以泪洗面。”

有人母亲自杀。

“那天放学回家,客厅空无一人,觉得奇怪。我一边喊,一边在屋里寻找妈妈的踪影。最后,发现妈妈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她的脸很怪异。也很吓人。我开始以为她睡着了,可无论我怎么喊、哭、触摸她,妈妈也没有回应。我觉得不对劲,打电话给爸爸。爸爸赶回家,把妈妈送到医院。医生说,早就走了。......妈妈自杀的消息,传遍了小镇。那段时间,说‘痛彻心扉、暗无天日’,真的一点都不夸张......你们体会过一醒来,只要呼吸,都带着痛的感觉吗?我就是那样熬过来的。一晃,我已经17岁,依然活在妈妈自杀的阴影,人生灰暗,看不到希望......”

有人儿女自杀,一夜白头。

悲恸之际,他们生活几乎毁了。关于孩子的任何回忆,都几乎要他们的命。他们寻找各种所谓的灵媒、巫者、术士,想和离开的孩子再说几句话。一个人的离开,一家人的破碎。


抑郁再难受,也不要自杀


这种蝴蝶效应,席卷每一个与自杀者有关的人。最爱的人,伤得最深。最亲的人,最痛。一个人的离开,一家人的破碎。这种蝴蝶效应,席卷每一个与自杀者有关的人。最爱的人,伤得最深。最亲的人,最痛。


我们总以为,时间会冲淡一切。以我的亲身经验与切身观察,时间却未必会冲淡一切。没有被正面面对的负面情绪,常会自行寻找出路,以其他的方式浮现枱面。即使愿意以理性的态度面对,也需要相当的时间才能从惊吓、自责、愤怒、失落、失眠、忧郁与身心失调中渐渐回复


抑郁再难受,也不要自杀


不要自杀!


艰难+绝望+压抑时,许多人会走上绝路。但自杀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被留下来,留给家人。

在知乎上,一个奶奶自杀的女孩说:“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走出来。但亲人自杀,周围的人是最痛苦的......

以前我挺想不开的,总想着自杀。现在觉得,只要有一个亲人在,我就不能自杀,我不能再让她们承受这些痛苦,不能让她们时刻自责......”


是啊,一个人走了。亲人会重走一遍你的路。他们会在漫长的一生里,不断反刍你的痛苦,并放大这种体验,因为他要找到答案。而你陈年的痛,加上他激烈的创伤,同样足以要人命。说不出的悲伤,太容易变成抑郁。他们所行之路,阴风晦雨,永无尽头。也因此,一场自杀,不是痛苦的终结,而是痛苦的开始。


如果生活很难,记得要放过自己。我们不能只追逐向前奔跑的动力,也要有跌倒后躺在原地喘口气的“魄力”。如果实在爬不起来,索性就让自己瘫一下,不够好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不是堕落,而是必要的休息。

有老话说,“当别人在乎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数人在乎你飞得累不累。”无论多数人还是少数人,比起别人的“在乎”,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明白,“飞得累不累”与“飞得高不高”同样重要。如果身体和心灵都已经进入疲倦状态,就不用再逼着它们高速运转。等到恢复好了,站起来重新开始也不晚。如果优秀很难,那就珍重平安。


抑郁再难受,也不要自杀


一个人,不是一个孤岛。


在你身边,连接着一整片陆地。不要仓促告别!不要自杀!崩溃的时候,就崩溃好了。哀伤也是。但活着!好好活着!不为自己,也要为家人。也许也能求助于郁金香陪伴,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 End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自杀者   寒门   蝴蝶效应   创伤   自责   自卑   抑郁   难受   亲人   家人   痛苦   自我   能力   妈妈   优秀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