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提高记忆力吗?这些记忆的常识一定会助你一臂之力

随着年龄渐长,我们每个人都摆脱不了身体技能逐渐下降所带来的困惑,腿脚不灵便了 ,脑子不如以前好使了,特别是老爱忘事,刚刚还想着什么事情要去做 ,转过身即忘,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看一本书,看完了后面的内容,前面的内容也不知所云了,又重新翻开来阅读一下。有时候,手里拿着手机,还一个劲地对着别人喊,我的手机在哪里啊?这叫骑着马找马,让人啼笑皆非。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岁月增长,人的大脑也会和身体的其他技能一样,有逐渐衰退的趋势。

世上有没有一种方法能激活大脑,让人保持较高的记忆力,在生活工作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

什么是记忆?人们是如何记忆,又是如何遗忘的?

记忆是以何种构造被大脑接受的?

记忆力可以后天锻炼吗?

带着以上种种疑问,我有幸拜读了日本著名脑科学家柿木隆介先生的名作《记忆的常识:脑科学告诉你如何有效记忆》,全神贯注地读过几遍以后 ,从书中找到了明确的答案,解除了我多年的疑惑,心里明朗了许多。

柿木隆介先生是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生理学研究所教授,顺天堂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医学博士。日本内科学会认定医师,日本神经学会专业医师,从事以人类为对象的神经学研究。

他是日本脑研究第一人。从医学院毕业后,大概有15年的时间,在大学医院的内科、神经内科从事临床工作。之后进入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生理学研究所,从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两个方面来研究人脑。

想提高记忆力吗?这些记忆的常识一定会助你一臂之力

在《记忆的常识》这本书中,柿木隆介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讲解了有关记忆的脑科学研究现状,主要按照三大板块依次分析讲解,有点到面,有浅入深,条分缕析,尽最大努力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尽量减少一些专业术语的使用,讲得透彻明白,格调轻松,非常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柿木隆介先生讲解的三大板块内容分别是这样的:

第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是记忆,阐明记住事物和忘记事物的基本原理是怎样的。

第二部分主要展示了其专业领域内的两项引以为傲的研究成果,脑指纹和面部记忆的内容,这两项研究,先生是日本第一人,颇为值得骄傲一下奥!

第三部分简明扼要回答了常被人们提出的有关记忆范畴中的问题。

下面就分别讲解这三部分的内容,帮你快速了解《记忆的常识》这本书的大概内容。

在第一部分,柿木隆介先生从生活中记忆场景谈起,分析影响有效记忆的各种因素,回溯了历史上出现的各种记忆术,以及记忆为什么会消失 ,也就是忘记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对身边各种现象的记忆,会被传送到大脑中一个叫作海马体的小型组织内。信息在海马体内被过滤,保留下的部分被传送至颞叶的记忆仓库。一旦收入仓库的抽屉,就成为长期记忆,形成了回忆。

记忆形成的秘诀是“印象”、“重要性”、“重复性”。

“印象”即给大脑来点刺激

有一个实验能够证明“印象深刻的事物”容易被记住,实验对象是普通的年轻男性。首先,在30秒的时间内将15位女性的照片展示给实验对象,并要求他们尽可能记住每张照片。接下来,替换其中的半数照片,再次展示后,询问实验对象是否能找到和之前重复的照片。结果,被记住最多的,不是美女,而是长相富有个性的搞笑女艺人的照片。

重要性即给记忆标上主次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意义重大的事物要比寻常事物更容易被记住。在高效记忆法中,记忆的主次是一大要素。

重复性即记忆来自反复

不断反复以形成记忆,“重复”是非常重要的。在不断重复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在无意识间把短期记忆储存进海马体。再次进行记忆工作的时候,不是产生新记忆,而是唤醒之前的记忆。

记忆的种类有许多种,有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程序记忆、启动记忆,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却是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被称作“大脑的笔记本”,随着年龄增加,工作记忆能力衰退的时候,可以采用意向训练的方法干预,效果不错。比如,你要记住“苹果”这个词,连同照片啊、味道啊这些相关事物一起记忆,就能起到强化作用。

饮食、睡眠、运动能显著影响记忆吗?

柿木隆介先生通过一系列数据场景的描述,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很难判断提高记忆力的食品是否有效;将人类作为研究对象,在睡眠过程中实施检查,要想证明“啊,现在这个记忆形成了,那个记忆消失了”,几乎是不可能的。运动和记忆力之间没有直接关系。运动可以促进包括大脑在内的全身的新陈代谢,和身心放松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预习、复习,以及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想提高记忆力吗?这些记忆的常识一定会助你一臂之力

实验结果是:20分钟后58%的内容仍然能被回忆起来,1小时后下降至44%,1天后是26%,一周后是23% ,而1月后就成了21%。这些数据用曲线表示出来,就是所谓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会遗忘的动物,忘记是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要想达到最佳学习效果,还得坚持每天复习。

首先,在刚刚记住之后,要努力回想一遍,这点非常重要。然后,在一天以内,也就是学过的当天,如果再复习一遍的话 ,26%的记忆形成率会大幅度提升。此时,若能设法讲其转换成长期记忆,那么就比较容易永久保存下来了。

总结来说,不论什么样的记忆内容,复习,尤其是当天的复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为止,已经介绍了许多有关“记忆原理”以及记忆法的内容。接下来为大家介绍“记忆术”。它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特意实施的特殊方法。

在这里,我只是把这几种记忆术的名称写出来,具体的解释和应用方法,大家可以去查看《记忆的常识》,在书中,柿木隆介先生有更为详尽的描述。

一共有八种记忆术,分别是:位置法、钉子(衣帽钩)法、变换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唱歌法、记忆树法、记忆天才的方法、照相记忆。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术。

以上内容介绍的都是与“记住”有关的内容,要深化对记忆的理解,有必要好好探讨它的对立面,也就是“忘记”。我们来共同了解“忘记”的原理。

为什么人会酒后失忆?

酒精进入人体后,大脑会被麻醉,首先是额叶,这是掌管理性的部位。下一个麻醉的是小脑,小脑负责保持全身的平衡。有些精细动作就会变得难以实施,口齿不清,语无伦次,拿不住杯子而弄洒酒水,或者无法自如使用智能手机,甚至会导致行走困难。最后是海马体,一旦它被酒麻醉,短期记忆不复存在 会导致醉酒者无法与人正常沟交流。

酒精对于记忆的损害只是暂时的,但是痴呆症的记忆损害却是从轻度开始,之后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首先 ,出现萎缩的部位是海马体,接下来,额叶和颞叶的萎缩也会变得越发明显,初期症状主要就是健忘。

当疾病发展到某种程度的时候,此病特有的记忆障碍就会逐渐显露出来,记忆一件新的事情会变得困难,这是由于海马体技能衰退,难于对事物形成长期记忆。

随着病情加重,额叶、颞叶和顶叶的技能也会不断衰退,会出现各种症状:无法控制言行,重复同一句话,口出狂言,对他人进行性骚扰,更严重的出现被害妄想症等,空间认知能力下降,容易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甚至连配偶子女的名字都不记得。

随着社会的发展,卫生环境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寿命延长了,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一种谁都可以染上的疾病。

最近媒体大肆宣传有很多方法可以有效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有些人自称是“脑科学家”,并且断言“此法绝对有效”。

目前,科学界尚未证明:短期内大脑被激活后,将来就不会罹患老年痴呆症。不要盲信活动手或者手指就不容易患上痴呆症的言论。

接下来介绍一下柿木隆介先生专业领域内的脑指纹和面部记忆的内容。

脑指纹是以可见形式提取脑内记忆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利用脑波测谎的研究在日本兴起,当时研究工作的核心人物是音成龙司博士,他作为特殊脑波反应P300的研究者,将成果付诸实践,发明出测谎仪。

脑波是什么?

人类大脑由许多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神经细胞以人体产生的生物电为能源,通过微弱电流的方式运作。因为有电流,所以会产生阳性和阴性的反应。脑波是测量脑内电流的机器,可以记录阳性反应和阴性反应。

P300的构造

P300的“P”是阳性的意思,“300”是300毫秒即0.3秒的意思。用特殊的方法刺激听觉视觉后,约300毫秒后会出现反应,这就是P300。随着年龄增长,P300反应时间也会延长。它已经成为判断人脑是否有老化现象的一个简单指标。

脑指纹应用于测谎仪是美国的法韦尔博士发明的 ,它就像指纹一样,是在犯罪搜查时有效的脑反应。现在,脑指纹这个词作为“应用于测谎仪的P300”的别称,非常有名。通过脑指纹能够得到更具体的情报。

柿木隆介先生对“面部认知”的阐述也很有意思,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人不会忘记“面容”

当看到人脸之后,大脑最后方的视觉中枢首先开始运转,这里汇集了所有的视觉信息。然后,从这里向特定的场所传达视觉的各样要素。

面部信息被送至额颞叶下方,即大脑最深处叫作纺锤形脑回的部位。面部信息主要是右脑来处理,左脑是语言处理中心。

面部中枢的周围密集了只处理面部信息的特殊神经细胞,是为了高效地处理有关面部认知这样程度较高的信息。

面部认知能力发达的原因

在语言还不发达的时候,“脸”是最大的信息源。在进化的过程中,正是人类生存的本能,决定了面部认知能力异常发达。

与脸有关的“惊人记忆力”

即使忘记了一个人的名字,忘记了他的头衔,甚至连什么时候在哪里见过都无从想起 ,仅一面之缘 ,却记得那人的面容。在人脸记忆方面,人类仿佛有一套特殊的记忆系统。并不是写实性地去记忆人脸,而是在一瞬间通过捕捉面部特征来记忆。

第三大板块内容是柿木隆介先生尽自己最大能力耐心细致地回答常被人们提出的、有关记忆范畴中的问题。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读者朋友可以去书中仔细查看一番吧!

柿木隆介先生倾注大量心血写成的《记忆的常识:脑科学告诉你如何有效记忆》这本书,是他多年实践经验、心血、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著名的脑科学家,又是神经内科的专业医生,从专业视角,抱着科学审慎的谦恭态度,“我的原则是,若无科学证明,就无法判断莫种方法是否真正有效”,以循循善诱 ,通俗易懂的方式用生活场景化、口语化的语言,分析影响有效记忆的各种因素,回想了历史上出现的各种记忆术,全面介绍了与记忆相关的脑科学研究现状。同时还介绍了自己多年钻研的以记忆为基础的“测谎仪”、“脑指纹”与“面部记忆”的研究成果。

作为读者的我们,也要抱着科学审慎的态度,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科学使用它,获得更有价值的人生体验,让生活 、学习、工作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记忆力   额叶   脑科学   记忆   脑波   日本   指纹   面部   认知   大脑   事物   常识   人类   方法   内容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