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气、喜欢抢东西怎么办?原来他是进入了“物权敏感期”

作者:遇之

周末在闺蜜阿娇家玩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件事:当时我家米宝想拿一个车子玩,阿娇女儿琪琪却一把抓过,紧紧护住不给,大声强调“我的,这是我的!”

阿娇责怪琪琪:“你刚才又不玩,给弟弟玩一下不可以啊?”

然后拿过另一个玩偶给米宝,安慰米宝:“这个熊熊多可爱啊,我们来玩这个……”

孩子小气、喜欢抢东西怎么办?原来他是进入了“物权敏感期”

没想到,还没说完,琪琪又冲上来抢过了小熊玩偶,大声宣告:“小熊也是我的,你们不许拿!

这下可把阿娇给气坏了。

阿娇严肃批评道:“小米是弟弟,是客人,你怎么一点都不知道谦让,你这么小气,以后哪个小朋友要和你玩……”

琪琪紧紧护住玩具,在妈妈的责骂下,委屈地哭了起来。阿娇无奈又生气,同时她还担心孩子的小气自私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

阿娇苦恼地表示,孩子1岁半以前都还挺大方、挺乐意分享的,怎么长大了就这么小气了呢?

孩子小气、喜欢抢东西怎么办?原来他是进入了“物权敏感期”

不少家长和阿娇一样,对孩子这样的表现是又苦恼又担心。其实,这是孩子物权敏感期的阶段性表现,我们实在不必过于担心。

01

孩子在1岁左右的时候会很乐意分享,你问她要什么,她都会分享出来。这是因为,孩子还没有“我”的概念,还没有物权意识

到了两岁左右,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物权意识的萌芽,孩子就会开始特别在乎自己对物品的所有权,出现“小气、自私、不爱分享”的行为表现。

同时,这个时候的孩子,因为处于“自我中心”状态,常常从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出发,会认为“东西都是我的”,所以这一时期的孩子,还会特别喜欢抢东西。

孩子小气、喜欢抢东西怎么办?原来他是进入了“物权敏感期”

美国儿歌《幼儿所有权法则》,就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孩子在物权敏感期时让人哭笑不得的表现:

“如果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

如果能从你手中夺过来,那东西就是我的;

那东西我刚拿过来,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是我的,不管怎样它永远不会是你的。”

进入物权敏感期的孩子,就是这样“霸道”。而孩子这样的表现,我们作父母的,难免会尬尴。

但是,不管如何,我们一定不能碍于面子,去责怪孩子、去强迫孩子分享

因为,我们的责怪与逼迫只会加剧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混淆孩子的物权概念,让孩子出现“只知让”或是“抢为上”的情况。

孩子小气、喜欢抢东西怎么办?原来他是进入了“物权敏感期”

理解孩子在物权敏感期特有的强烈占有欲,帮助孩子明确自己与他人的边界,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物权意识,才是我们家长的正确选择。

02

物权敏感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有的孩子表现强烈,有的孩子反应温和,然而不管怎样,我们都需要尊重和理解,好好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时期。具体来讲,我们可以这么做:

帮助孩子明白物权界限

孩子大概在两岁左右已经发展出一定的独立意识,他们会模糊地发现自己与别人是有区别的,但还不能准确、理智地分别“你”“我”“他”的界限。

在这个时期,我们可以借助“你的”、“我的”、“他的”、“我们的”的游戏,以及家里的物品,来逐渐帮孩子明晰家中物品的物权所属性。

孩子小气、喜欢抢东西怎么办?原来他是进入了“物权敏感期”

比如告诉孩子,这个玩具是宝宝的,这支笔是爸爸的,那本书是妈妈的。

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会认为我喜欢的就是我的,会毫无顾忌地伸手拿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东西,自己可以拥有决定权和处置权,但是爸妈的东西,如果想要动,就需要问我们是否同意。

孩子一开始可能会哭闹撒泼,但是不依着孩子,让孩子明白“你的”、“我的”的物权界限,孩子才会逐渐懂得“守护”和“尊重”的界限。

帮助孩子建立物权规则

主持人杨乐乐在某育儿节目中,提到的儿子沐沐小时候各种抢的尴尬经历,引起了广大家长的共鸣。

孩子小气、喜欢抢东西怎么办?原来他是进入了“物权敏感期”

孩子喜欢“抢”,父母会很头痛。但是孩子不知道“护”,父母也会很着急。所以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规则,学会尊重他人物权,同时学会捍卫自己的物品所有权。

具体来讲,对于喜欢“抢”的孩子,我们一定要第一时间制止,明确告诉孩子,那不是自己的东西,是别人的。

我们如果要想玩,可以通过诚恳的请求,或是用自己物品交换的方式,征得对方的同意。并且要告诉孩子,玩的时候不能破坏,玩好之后要及时归还。

对于“不会护”“只知让”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家长示范,教会孩子勇敢表达自己的意愿,学会拒绝和反抗。同时,教孩子必要时可以向大人求助。

孩子小气、喜欢抢东西怎么办?原来他是进入了“物权敏感期”

对幼儿园、游乐场等公共玩具和物品的使用权,我们则需要让孩子懂得公共物品可以通过轮流、排队、合作等规则来共享。

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物权具有“排他性”,孩子担心失去,才会表现出“蛮横无理”保护姿态。

引导孩子学会分享,让孩子知道“分享”不是“失去”,而是更多“得到”,孩子才会消除顾忌,享受分享的乐趣。

李玫瑾教授,曾讲过自己如何教孩子分享:

孩子小气、喜欢抢东西怎么办?原来他是进入了“物权敏感期”

孩子要吃橘子,李教授剥开橘子后,没有直接给孩子吃,而是要孩子先送给长辈吃。

孩子一开始并不是很乐意,但是在之后一次次送给长辈受到夸奖的过程中,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后来,不需要引导,孩子就开始了主动分享。最后,孩子拿到妈妈奖励的一个大大的橘子,孩子就更是明白了:分享并不会导致自己失去,反而会获得更多。

让孩子明白,分享可以让孩子精神上、物质上享受更多的快乐,孩子才会真正地乐于分享、爱上分享。

尊重孩子对物品的处置权

孩子只有明白什么是“占有”后,才会懂得什么是“分享”。

让孩子知道他的衣服、玩具、图书等都属于自己,自己有权决定是否分享,让孩子拥有物权的安全感很重要。

霍思燕曾经想让嗯哼把一些废旧玩具送出去,分享给更需要的小朋友玩。嗯哼却不愿意,明确表示拒绝。

霍思燕没有生气、没有责怪嗯哼“小气”、“自私”,也没有强迫嗯哼一定要去分享,而是表达了嗯哼有权自己决定自己东西的权利。

孩子小气、喜欢抢东西怎么办?原来他是进入了“物权敏感期”

后来在了解“玩具漂流”的意义后,嗯哼开始主动愿意挑几个不常玩的玩具拿出去分享。

就像嗯哼展示的,尊重孩子对物品的处置权,孩子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来乐意分享。在分享中,他们不用担心自己心爱的东西被抢走,才能真正享受分享带来的快乐。

尊重孩子对物品的处置权,除了不强迫孩子分享,还要注意,不以大人的价值观,来阻止孩子的分享

孩子不在意价格,常常会把一些昂贵的物品分享出去。我们有时难免会有“吃亏”、“败家”的感觉。

孩子小气、喜欢抢东西怎么办?原来他是进入了“物权敏感期”

我们可以事先与孩子约定哪些珍贵的物品不便分享,但是,孩子分享时,需要尊重孩子,不去打断和干涉。

在安全的前提下,多给孩子一些自主权,多给孩子处理问题的尝试机会,孩子体验过,经历过,孩子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做,自己才更快乐。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尊重、引导和保护下,学会明白物品的归属,清楚人与人的界限,学会尊重他人,保护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小气   敏感   东西   孩子   喜欢   橘子   界限   乐意   担心   时期   意识   家长   父母   玩具   物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