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手吃不停?这些不一样的细节你注意了吗?


宝宝吃手吃不停?这些不一样的细节你注意了吗?

宝宝吃手,是让很多妈妈头疼的

即使不吃手,宝宝也会啃自己的脚丫

宝宝吃手吃不停?这些不一样的细节你注意了吗?

当然宝宝还会对数据线、拖鞋、玩具等等“下嘴”

一般来说,宝宝吃手这个行为不需要过多干预

家长只需要做好入口物品的清洁消毒就可以了

这是宝宝在口欲期的一种表现

吃手能缓解宝宝的焦虑情绪,增强安全感

也是一种自我安抚的形式

宝宝即使不吃手,也需要通过其他形式来满足

有的妈妈很烦恼,宝宝已经一岁多了

还是经常吃手,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从其他的角度来分享一些经验

▽▽▽


一岁多的宝宝总是吃手,家长如何应对?

因为妈妈提到的宝宝已经一岁多了,这个月龄的宝宝吃手的原因和未添加辅食,半岁以前的婴儿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的是口欲期的问题、缓解出牙不适,不同的是一岁多的宝宝已经添加了辅食,大多都已每天三餐,吃辅食的过程其实也是满足口唇吸吮啃咬需求的过程,辅食如果不注意,孩子在吃饭过程中得不到更多的满足,就可能继续通过吃手、啃咬玩具、牙胶、安抚奶嘴等等途径来满足自己。

宝宝吃手吃不停?这些不一样的细节你注意了吗?

宝宝在0-6个月内进食方式是吸吮,从辅食添加开始进食方式从吞咽变为咀嚼+吞咽。同时,进餐的体位也是由抱躺变成坐姿进食,这预示着宝宝的口腔需求刺激变得更加复杂,食物形态从流食向半流食——软食——固食过渡,满足因为口腔的兴奋度变化对口腔的刺激需求更高。

辅食添加的时期也刚好是宝宝萌出乳牙的开始,宝宝通过吃辅食的过程满足了唇、舌、牙龈的生理需求,但是这个时期辅食进度过慢可能导致刺激不够而吃手满足,当然包括但不限于手,玩具、牙胶、手机数据线、拖鞋等等口感不错的东西都会被孩子啃得津津有味,而手是最安全(妈妈很少会严格禁止)、方便(抬手就能用)、口感好。而如果辅食进度过快可能导致口腔肌肉群疲劳,也会用吃手来缓解。所以,从辅食添加开始我们要关注宝宝添加的进度,保证宝宝的发育需求和添加辅食食物的形态匹配。

因为这位妈妈没有提供更多关于辅食的信息,我就列出几个日常工作中常见的误区提醒妈妈注意:

1、喂养快、吞咽多

添加辅食除了食物形态的过渡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吃饭的“速度”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我经常看到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大部分妈妈都存在“怼着喂”、“急着喂”、“不停喂”的情况,这种喂的急、喂的快就导致食物在口腔停留时间短,吞咽速度加快要不断吃进去下一口食物。


宝宝吃手吃不停?这些不一样的细节你注意了吗?

怼着喂:

这是一种妈妈无意识的错误方式,因为想让宝宝吃得快一点,辅食勺满满一勺食物怼在宝宝的嘴上,宝宝张嘴就是一满口食物,妈妈担心宝宝不吃或者帮助把食物喂进嘴里,勺子翘起来把一勺食物倒进孩子嘴里。

正确喂养是勺子应该在孩子嘴前停,孩子自己移动头张嘴过来吃。


宝宝吃手吃不停?这些不一样的细节你注意了吗?

急着喂:

这种情况出现在急脾气的妈妈中间,妈妈手中的勺子在第一口食物喂完就以最快的速度舀一勺食物举着,在宝宝嘴前等着,这就造成孩子看到勺子举在面前有食物,强迫自己快速的吞咽掉口中食物,于是一场恶性循环开始了妈妈感觉自己喂慢了,孩子怕吃慢了,于是吞咽越来越快,妈妈一勺接一勺,速度也越来越快,宝宝口中食物几乎不会停留,宝宝完全体验不到食物在嘴里咀嚼是什么感受,这样时间长了,就让孩子养成张嘴吃,闭嘴吞的习惯。


宝宝吃手吃不停?这些不一样的细节你注意了吗?

不停喂:

我们正常吃饭,因为有对食物的咀嚼,吃饭会在一个“调速”情况进行,吃累了歇歇慢慢咀嚼,食物有颗粒快速用力的咀嚼。吃吃停停是一种调控的状态,保证口腔肌肉群疲劳度可以得到调整。

而现实很多情况下,妈妈手中的辅食勺子一直在喂,不许听,不能等,导致宝宝一直在吃,宝宝如果没有餐盘、餐勺,或者餐盘是个摆设,里面没有食物,宝宝只是被动的张嘴吞咽,宝宝口腔的疲劳度很快升高,宝宝吃累了,歪头,推勺子,而手这个时候毫无用处,就可能出现吃几口饭,吃几口手的情况。


总而言之,由于妈妈喂养快造成宝宝吞咽多,宝宝的口腔舌和唇前端参与很少,就是舌根用力,口腔无法得到充足的体验和满足,等吃完饭以后就就会通过吃手来代替吃饭得不到的口腔内的刺激满足。


2、进餐没有参与

让宝宝自主进餐好处多,妈妈们一般都能理解,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差异就很大。有的从宝宝七八个月开始,有的宝宝却是在一岁开始。

不让宝宝坐餐椅,抱着喂饭,不给餐具,吃饭时说话多,这些是常见问题。

不让宝宝坐餐椅,抱着喂饭,宝宝只是被动地接受食物,一口一口嘴里被塞满食物,手闲着,或者宝宝坐在大人腿上,大人双手捂着宝宝腰腹或者环抱肚子,不让宝宝抓餐盘只能双手挥舞。喂几口喊几声,喊几声就哄几下,如果宝宝挥舞双手,大人可能还会束缚着胳膊不让乱动,这就可能造成饭后宝宝自己满足手的刺激需求强制自己吃手来缓解刚才被控制的体验感。


宝宝吃手吃不停?这些不一样的细节你注意了吗?

而不给餐具是很多妈妈都会出现的问题,担心脏、担心乱,隔了勺子不好好吃,玩勺子,所以干脆什么都不给,餐桌上空空荡荡,宝宝仍然是被动地被塞满食物,手闲着无处安放,吃饭是一种游戏。如果吃饭时给孩子餐盘、餐勺,餐盘里放少量食物,食物可以感受食材形态和吃,勺子可以抓啃,餐盘可以让手进行翻、抠、撬、掀、啃、咬。这都是餐具对于手和口之间的关联,从而建立了吃饭的条件反射,这样吃饭时就能充分地啃咬,饭后就降低了吃手的频率。


有的妈妈在吃饭过程中不停的和宝宝互动,“这是胡萝卜!来吃一口!吃的真棒!看看妈妈!”等等类似的话,有时进食过程中妈妈一直在说,间歇或不间歇的互动。很多妈妈认为宝宝不会说话无所谓,请注意!!!不会说会听,会听就会思考,会思考就分神吃饭,分神吃饭就一定会影响咀嚼。如果这种吃饭说话的习惯建立之后,会说话那一天一定频繁说话互动。妈妈可以感受一下含着一口水说话的体验,一定是先要吐出来或者吞下去再说话,否则必然呛。主要是在这个时候声门没有完全关闭,水能够进入气管引起呛咳。那么宝宝不会说话也同样可以发出啊~~哈~~等声音,呛后怎么办?或者急咳,或者呕吐。为了缓解呛咳的喉头不适,会有通过吃手大量分泌唾液缓解。


宝宝吃手吃不停?这些不一样的细节你注意了吗?

另外,宝宝吃手还有几种情况,因为妈妈没有提供更多的信息,我简单说一下。

一种是心理原因,这在两个宝宝家庭中常见,有了二宝,家庭成员的关注集中在小宝宝身上,大宝感觉到被冷落,被忽视,就可能出现“行为倒退”,比如早已不用奶瓶了却要求用奶瓶喝水,不穿纸尿裤了却又要求穿,吃手也是一种倒退。

如果是这种原因,家长要给予大宝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最后一种情况就是玩具少,玩具种类少。

有的妈妈觉得玩具只要有一两种,或者曾经买过一些孩子玩一会儿就不玩了,感觉浪费,却忽视了不同质感的玩具、不同形状的玩具、不同颜色的玩具,甚至一个球、一本书、一包纸巾、一件衣服都是玩具。玩具可以满足宝宝手的抓握体验,从而完成抓——啃、抓——撕、抓——丢、抓——砸等不同的需求。玩具越多双手越可运用更加频繁,满足了抓、抠、戳、压、掐、点、掐等不同动作让手指的“力量”更好释放,自然而然就会满足手指发育需求。


虽然说吃手是宝宝满足自己需求的一种形式,但不是说宝宝吃手就不用干预,希望我的建议能让妈妈认识到吃手是一种宝宝的需求,不必为此焦虑,家长可以做的就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满足宝宝的这种需求从而降低对手的需求。

希望我的建议对妈妈们有帮助。


拓展阅读:

喂养案例分析——辅食嚼碎吐出来,怎么办?

喂养案例分析——孩子不吃某些食材,必须纠正吗?

喂养案例分析——2岁宝宝只吃肉不吃菜

喂养案例分析——9个月宝宝不吃面条、疙瘩、换回米糊也不吃

喂养案例分析——宝宝不吃米粉,能用米饭代替么?

米粉分段吃?科学喂养还是商家噱头?

记住这7个问题5张图,再也不用头疼宝宝不吃米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流食   宝宝   勺子   米粉   形态   口腔   嘴里   双手   细节   食物   说话   需求   玩具   妈妈   情况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