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案例分析——妈妈!我才4个月,不想被“管教”


育儿案例分析——妈妈!我才4个月,不想被“管教”

今天分享一个既特别又常见的案例

特别是妈妈询问4个月宝宝是否需要“管教”

常见是这种心态我们工作中经常遇到

例如妈妈反馈宝宝吃饭玩食物

看绘本撕书

洗澡嗷嗷哭

因为家长对宝宝生长发育过程特点不了解

认为宝宝是故意的不在少数

轻则说教,重则打骂的也有

希望今天这个案例能给家长们一些启发

育儿案例分析——妈妈!我才4个月,不想被“管教”

​案例很长,妈妈花了很多的文字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担忧

看完描述,我丝毫不意外,在当下各种“鸡娃”、“虎妈虎爸”式育儿很常见,爸爸妈妈对宝宝充满了期盼,从他诞生那一刻起,就规划好了孩子宏大的一生。

这种想法,在拥有更多高级教育背景的父母中更常见,题目表述的第三段,文字最多的部分,表达的其实就是这样一种态度“我不是普通人,我和我老公是通情达理的,我是对孩子好,我‘想象中’的育儿理念是有根据的。”

提醒这位妈妈注意,“我想成为”、“我要成为”和现实的差距,就是理论和实际的差异,因为你面对的对象,不是机器、不是一个程序、不是电脑,而是人,有独立思想的人,哪怕他只有4个月大。


育儿案例分析——妈妈!我才4个月,不想被“管教”

我摘取了几个关键词,妈妈感受一下:

好带、习惯、管教、懂事、满足、任性、干预、自律、培养、安全感。

发现问题了吗?

自始至终都在表达自己和爸爸,孩子之前很乖,最近很烦人,他困了会哭闹,我们还要抱一抱哄一哄他才安静,然后还要给点儿奶,才能睡着,甚至有时候我们哄一遍不行,反反复复来几遍才可以。为这个事儿我们很烦,也许影响了我们的休息,我觉得孩子还小,但是爸爸认为孩子已经大了,不应该这样无理取闹,下回他再哭就要严厉管教了,我是妈妈也很心疼孩子,但是似乎老公说的也有那么一丢丢道理,孩子是不是要“管教”一顿,就好了?我们应该怎么去“管教”孩子,才能让他像以前一样“天使”不影响我和我老公的正常生活呢?


抱歉我实在是很难心平气和地温柔。如果语气过于严厉,那是我在替4个半月大的宝宝发声:“爸爸妈妈,你们没想过我会饿,会冷,会热,会不舒服,会哭闹,会想要抱抱吗?我想喝奶,喝饱了舒舒服服在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里沉沉睡去,错了?”


育儿案例分析——妈妈!我才4个月,不想被“管教”

吐槽到此为止,我想妈妈应该已经明白自己困惑的原因,以及错误的认知是什么,作为一名高级育婴师,我非常理解4个半月的婴儿,睡前哭闹以及哄睡让人崩溃的感受,还有家长因为自己睡眠不足给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我给妈妈几点建议:


首先,妈妈表明了自己不是亲密育儿的追随者,没有必要给自己贴这样的标签,也不要给孩子随便贴“天使宝宝”、“好带”、“不乖”、“欠管教”这样的标签。我认为妈妈表达的其实是在暗示,“我做不到牺牲自己的全部,去养育孩子”这样一种态度。

妈妈或许对亲密育儿有误解,亲密育儿绝不是牺牲自我圣母式的救赎,我提倡的是妈妈和宝宝共同享受一段美好的成长旅程。宝宝成长的过程,也是妈妈成长的过程。在照顾宝宝和自己的生活之间,妈妈是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因为妈妈重点一直在强调育儿观念的问题,认为4个月大的婴儿也需要适度的“管教”,没有提供更多的喂养细节,而实际上,面对4个月大的婴儿,家长要做的是什么?是“管教”吗?是教他懂得如何“正确的哭闹”吗?是教他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吗?不,都不是,家长要做的是让这个婴儿健康的活下来。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不是废话吗?我是家长我还能让孩子受罪活不下去?我想提醒妈妈,现阶段的重点是什么,是满足宝宝基本的生长发育需求,把“喂养”先做好,而不是更高一级的精神层面的所谓“教养”。

我反复说这么多,就是让妈妈去关注宝宝的发育过程,关注宝宝4个多月月龄的发育关键节点,去了解宝宝哭闹的真正原因,而不是用其他年龄段,所谓育儿案例,原则等等作为参照,来对比4个多月婴儿的行为,让这种错误的认知指导自己的行动。


回到具体的细节,其实妈妈的苦恼换句话说就很简单明了了,就是宝宝入睡困难,睡前哭闹怎么办?


因为妈妈提供的细节很少,4个多月的宝宝睡前哭闹,现在是夏季,大致有这么几个因素:湿疹、出牙不适、痱子、惊吓(例如突然的强烈声音刺激)、肌肉兴奋(例如翻身)。


而妈妈提到的宝宝困了会哭闹,抱睡,放下就醒,奶睡这些问题,每一个婴儿都会有,不知道妈妈对此了解多少,我还是简单提几个注意的细节:

1、抱着好,放下闹,本质上的是皮肤的触觉需求。皮肤是人体表面积最大的器官,皮肤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不同的感受器,除有冷、热、触、压、痛的感觉外,还有痒、粗糙、细 腻、光滑、潮润等不同的感觉。宝宝在胎儿期受到妈妈皮肤、脂肪、肌肉、子宫、胎盘向内的挤压获得触觉满足,在宝宝出生后皮肤失去了胎儿期的压力刺激,只能通过“抱”获得触觉满足。这是身体的皮肤触觉神经发育的生理需求。妈妈平时要增加抚触和被动操满足了宝宝的触觉刺激,满足宝宝的需求后,哭闹会有所缓解。


2、口唇触觉要满足。宝宝认知世界是从口唇触觉开始!婴儿闭着眼睛就知道找乳头吃奶,这是口周触觉神经发育早于手部、视觉神经。奶睡是通过满足口周触觉神经获得安全感,以及吃奶的饱腹感后安稳地沉沉睡去,这是本能发育,是本能需求,这种行为被称为“奶睡”。妈妈可以适度配合安抚奶嘴,满足了口唇触觉需求同时减少奶睡的安抚频次。


3、困了哭闹多陪伴。哭是一种情绪的表达,这种情绪表达和口语相同,可以表达喜怒哀乐悲恐惊,因为婴儿不会说话,家长看到孩子哭,就说孩子是哭,闹人,这是哭闹。家长如果无法理解孩子用哭声传递的信息,就极易烦躁。这一点其实很容易理解,哭声就是为了吸引成人的注意力,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增加自己存活下去的几率。所以婴儿饿了可以哭,冷热可以哭,拉尿会哭,惊恐会哭,来实现饿了有人喂,困了有人哄,天冷有人给加衣,这是婴儿和喂养人之间的互动,是亲子关系的体现,这其中婴儿的需求得到了响应,需求得到了安抚,需求得到了满足,对婴儿来说并不仅仅是生理满足,也包括了心理满足。

育儿案例分析——妈妈!我才4个月,不想被“管教”

只有家长准确,正确了解了孩子的需求,为什么哭闹,为什么要抱睡,首先考虑满足宝宝的基本生理需求,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犹豫纠结如果满足宝宝的需求,是否会“惯坏”孩子,“惯坏”,这是心理层面的,不是4个月婴儿喂养阶段要考虑的重点。


今天这个案例,反映出当下大多数父母的一种焦虑

比如宝宝10个月或者一岁左右外出,认生,来问我宝宝是不是性格内向

宝宝和小朋友们玩,不愿意分享玩具是不是自私

宝宝不愿意叫叔叔阿姨,是胆子小

等等这些情况,更多的是和宝宝的生理、心理发育阶段特点有关,而非性格因素造成的

希望妈妈们多了解科学的育儿知识,相信自己的宝宝,也相信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妈妈   口唇   触觉   婴儿   神经   细节   爸爸   家长   皮肤   常见   需求   案例   过程   宝宝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