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案例分析——孩子不吃某些食材,必须纠正吗?


喂养案例分析——孩子不吃某些食材,必须纠正吗?

最近天气热了,很多妈妈反馈宝宝最近不爱吃饭,喜欢喝奶,喝粥,吃水果,原本不挑食的宝宝现在变成了“吃饭困难户”。

如果宝宝单纯是因为天气炎热食欲不好,打开空调,调整室内温度,让宝宝感觉到凉爽舒适,很容易解决。

有些宝宝因为夏季水果多、冷饮多,挑食偏食,或者在宝宝添加辅食初期没有打好基础,后期喂养过程中不注意细节,造成宝宝不爱吃菜、不爱吃肉、味道淡的不吃等等挑食偏食的问题,和季节环境温度无关,妈妈还是要引起注意。


今天我们分享的案例,就是和挑食、偏食有关。

我们常说的偏食,如小孩不吃胡萝卜,或者洋葱,真的有必要纠正吗?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常说的“偏食”,真的能算“偏食”吗?

小孩子并不会因为不吃胡萝卜,而造成营养素缺乏;

从营养学的角度而言,“偏食”应该是因为不吃一大类食物,而造成营养素缺乏。

但小孩子只是不吃某几样食物,但这几样食物,可以通过其它食物补充,那还有必要强迫小孩子纠正吗?


先说结论:

与其关注宝宝到底是不吃一类食材还是不吃某几种食材,为孩子是挑食还是偏食焦虑,不如关注宝宝不吃的这些食材如何搭配。


我们在工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宝宝不爱吃青菜,或者不吃肉,不吃牛油果也可能是不吃面条等等。


每次问妈妈为什么觉得宝宝不吃就是问题而为此焦虑的时候,妈妈的答案都是相似的——不吃就少了营养啊,或者听说某一种食材有营养,就希望孩子吃。


喂养案例分析——孩子不吃某些食材,必须纠正吗?

如果是从营养角度来说,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有限的,例如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因此,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食物来源包括鱼、肉、蛋、奶、豆制品。

脂肪提供了能量和促进了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保证人的能量基础来源。食物来源包括食用油、坚果、动物脂肪。

糖类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和保证膳食纤维供给,保证能量的需求和促进消化系统代谢。食物来源包括谷类、根茎蔬菜。值得注意,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能被人体完全消化吸收。

而各类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是不同的,例如人体有8种必需的氨基酸,如果两种食物中氨基酸总量是一样的,其中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的话,我们会说这一种食物的营养价值比较高。这是一个角度,另外还有量的差别,同等重量的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的种类相同,含量高的一种营养价值更高。

我们经常说,没有完美的食材,只有完美的搭配。

我是营养师,营养师就是告诉人们如何吃得更健康,营养更全面,而不是爱吃什么吃什么,能吃进去什么吃什么。食材之间的互补搭配,让食材的营养吸收最大化,是我给宝宝设计餐单时考虑的首要原则。


因此像一些妈妈认为的,某一种食材有营养,希望宝宝多吃,这就很容易让宝宝挑食偏食。


理解了以上这些,那么我们吃饭的目的就很明确,在食量基本上固定的一天三餐内,进行合理的食材搭配,采用恰当的烹饪方式最大化保留食材中的营养,满足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喂养案例分析——孩子不吃某些食材,必须纠正吗?

所以,像提问中说的,宝宝不吃胡萝卜、洋葱这些食材,有必要纠正吗?

没有必要,但是胡萝卜能提供的丰富的维生素A、紫洋葱所能提供的花青素是其优势,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食材的切配、变换烹饪方式、改变食材的搭配等等途径,让宝宝逐渐适应胡萝卜、洋葱。

例如,胡萝卜炒肉,宝宝可能只吃肉不吃胡萝卜,可以把胡萝卜搭配其他食材做成包子馅、饺子馅,也可以把胡萝卜丝土豆丝裹面粉蒸,做成胡萝卜土豆擦擦,搭配番茄酱吃,还可以用胡萝卜和其他食材搭配鸡肉炖炒。中国的烹饪博大精深,那么多种搭配和烹调方法,总有一款适合宝宝。


除了妈妈们可以通过提高烹饪技巧来改善之外,有一些喂养的细节,也是我们工作中常见的误区。


例如

辅食添加出现的一碗烩

从辅食添加开始很多父母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就埋下了未来偏食的隐患。


喂养案例分析——孩子不吃某些食材,必须纠正吗?


还有这种:

喂养案例分析——孩子不吃某些食材,必须纠正吗?

这种炒饭

喂养案例分析——孩子不吃某些食材,必须纠正吗?

这样给宝宝制作辅食的妈妈不是少数,成人看这样的食物,米粉+蔬菜泥或者米粉+蔬菜泥+肉泥,再加上现在普遍采取的是一种食材吃三天再加另一种的方法(这种方法到底行不行,请查看一种食材吃三天,然后呢)今天是米粉胡萝卜,明天是米粉胡萝卜肉,后天是米粉胡萝卜香蕉泥,妈妈说每天都不一样啊。但是对于认知水平无法达到的小宝宝来说,米粉胡萝卜,米粉胡萝卜肉,米粉胡萝卜香蕉泥,都是需要吞咽,甜香的混合味,既品尝不出米粉的细腻,也尝不出胡萝卜独特的甜,没有肉泥丰腴的口感,更没有香蕉的香甜味,他分辨不出这些不同食材之间口感、味道的区别。

更糟的是,这样的一碗烩混合食物给宝宝吃,基本上会持续6月龄、7月龄甚至8月龄,3个月的时间,天天这样吃,月月这样吃,宝宝会不会厌烦呢?当宝宝对吃饭失去了兴趣,再添加面条、粥,或者妈妈感觉宝宝已经可以吃蔬菜而不是米粉混合蔬菜泥的时候,宝宝对吃饭没有了兴趣,而蔬菜、面条这些食物和他最初接触的一碗烩米粉蔬菜泥口感和味道差异太大,他是拒绝这些食物的。

于是,妈妈发现,宝宝无饭可吃,只喝奶。孩子挑食偏食的标签,就贴上了。


妈妈们要怎么做呢?

1、主副食要区分

从辅食添加开始就要做到主副食区分,主食主要提供了能量来源,副食主要提供了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一口饭、一口菜或者一口饭、几口菜分开吃,除了让宝宝对味觉有不同的体验之外,还可以更好的增加咀嚼的频次,增加物理消化减少化学消化负担。


喂养案例分析——孩子不吃某些食材,必须纠正吗?

2、食物切配要过渡

辅食的形态需要注意从汁—糊—泥—末—丁—丝—条—片—块逐步过渡,通过食物的切配刺激宝宝萌出乳牙和满足咀嚼的刺激。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很多妈妈反应过吃大一点就卡。宝宝在没有出现哭、喊、闹、叫的时候不会轻易把食物呛入气道,比如吃土豆块不咀嚼硬吞,由于刺激的会厌所造成干呕,这是与生俱来人的自我保护反射。经过这种反射孩子必然会知道,不能硬吞,不能大口,开始用咀嚼的方式把食物磨碎吞咽,这不用教,也教不会,只能是让孩子能力到达了后的切身体验。


3、食物搭配巧烹饪

这个是最简单也最难的,通俗点说变着花样做。一种食材组合搭配20次,一种食材选择20种烹饪方法自然而然就增加了尝试的兴趣,突然发现总有一种宝宝会喜欢。


附上一些我们的学员给宝宝制作的辅食:


8个月+

喂养案例分析——孩子不吃某些食材,必须纠正吗?

12个月+

喂养案例分析——孩子不吃某些食材,必须纠正吗?

18个月+

喂养案例分析——孩子不吃某些食材,必须纠正吗?

36个月+

喂养案例分析——孩子不吃某些食材,必须纠正吗?

食物没有对错好坏,在于如何组合烹饪搭配,几种食物不吃确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但是父母要给宝宝提供尝试各种可能的机会,变换花样去提供食物,而不是一些妈妈因为宝宝不吃,没耐心,就放弃了,不吃不做。

我们尊重宝宝的选择,同时给他提供更多的选择,这是解决宝宝挑食、偏食的秘诀。


拓展阅读:

育儿案例分析——15个月母乳宝宝不好好吃辅食,要断奶吗?


硬核内容——教会宝宝自主进餐过程中关于家长引导的误区


喂养案例分析——2岁宝宝只吃肉不吃菜


育儿案例分析——妈妈!我才4个月,不想被“管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月龄   偏食   挑食   米粉   副食   氨基酸   洋葱   胡萝卜   能量   蔬菜   食物   营养   来源   妈妈   宝宝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