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佛种无尽三昧,就能够见一切佛

入佛种无尽三昧,就能够见一切佛

  又如鞞瑟胝罗言。我开栴檀座如来塔门时。得三昧名佛种无尽。我入此三昧。随其次第。见此世界一切诸佛。所谓迦叶佛。拘那含牟尼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提舍佛。弗沙佛。无上胜佛。无上莲华佛。如是等而为上首。于一念顷。得见百佛千佛百千佛。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微尘数佛。

  这一段讲鞞瑟胝罗居士为善财童子开示念佛法门,是“普念一切佛”。

  居士说,当我打开栴檀座如来塔门的时候,成就了一种三昧,这种三昧名为“佛种无尽三昧”。我入了这个三昧,就见到了此世间一切诸佛,从迦叶佛,到无上莲华佛等等,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微尘数佛,我都在一念间、在一刹那间都见到了。

  因为普贤行愿无尽,于是就念佛无尽,佛种无尽。

  此佛种无尽,皆由普贤无尽愿行所生。盖普贤愿行。俱以四无尽句而得成就。所谓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是则佛种无尽。故曰我知十方一切如来。毕竟无有般涅槃者。是知诸佛报化。该一切数。如阿僧祇品说。穷一切时。如如来寿量品说。遍一切处。如菩萨住处品说。如是念佛。二际平等。生灭一如。尽未来劫无有间断。

  这一段有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就是,彭际清居士解释说,佛种无尽三昧是怎么来的呢?是由普贤愿行所生的。

  由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一则礼敬诸佛,二则称赞如来,三则广修供养,四则忏悔业障,乃至于十者普皆回向,这个十大愿王,一一都是由四无尽句而得成就。

  四无尽句,就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要虚空界没有了,众生度尽了,众生怎么才能度尽呢?要众生的业尽了;众生的业是由烦恼而来,众生的烦恼尽了,我的愿才穷尽;诸佛加持力不可思议,众生业力也是不可思议,所以,虚空界不可能尽,众生界不可能尽,众生业、众生烦恼也都不可能尽,所以,普贤的愿行也就无穷无尽了;普贤菩萨行愿无尽,因为普贤愿行无尽,所以佛种就无尽。普贤一一愿行,都是直指自心,都是让我们见性成佛的法门,都是称法界性,所以佛种无尽,所以说,“我知十方一切如来,毕竟无有般涅槃者”,打破了凡夫对时间的执著。


入佛种无尽三昧,就能够见一切佛

  凡夫认为时间是单向度的,过去现在未来,它单向度一直往前,不可能退转,不可能回到过去,但是,这都是凡夫的妄执,你能够进入到佛种无尽三昧,就能够见一切佛,不管他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能见。

  你看,迦叶佛是过去佛吧?拘那含牟尼佛是过去佛吧?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乃至弗沙佛都是过去佛,为什么现在一念就能见呢?因为打破了凡夫对时空的执著,知道时空是凡夫的虚妄的概念,当你能够契入到佛种无尽三昧的时候,你就知道“一切如来毕竟无有般涅槃者”。因为凡夫有生灭心,所以感得化身佛示现的是入涅槃,但是其实毕竟无有般涅槃者。

  最好的例子是什么?我们天台宗的三祖智者大师,读《妙法莲华经》,读到药王菩萨本事品,药王菩萨燃臂供佛,经文上说“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读到这里的时候,寂然入定,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凡夫从生灭心来看,说释迦牟尼佛般涅槃了,实际上,你能够入法华三昧的时候,你就看到佛在那里说法华的法会并没有结束。

  事实上,释迦牟尼佛说任何一座法的法会,都没有散,但是,以凡夫的生灭心不能契入,实际上“十方一切如来,毕竟无有般涅槃者”。

  我们学净土的经典,就知道阿弥陀佛也要般涅槃,接着就是观世音菩萨成佛,但是要知道,这个都是示现,这个都是不了义见。其实了义见是什么?十方一切如来,毕竟无有般涅槃者。

  在同一个地方,各各的法界是不一样的——大家坐在一起,每个人的境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法界是不一样的,虽然就坐在同一个地方。你就坐在我旁边,你看到阿弥陀佛涅槃了,然后观音菩萨成佛了;而我呢,就见到阿弥陀佛还没有涅槃。这些都互不妨碍,因为法界重重无尽。

  凡夫的情见,凡夫的执著心,就觉得一定是阿弥陀佛涅槃了,然后观音菩萨候补成佛,观音菩萨就接着成佛。其实,十方诸佛无有般涅槃者。


入佛种无尽三昧,就能够见一切佛

  第二个要点,就是诸佛的报身、化身,从数量上来说是广大无尽的,在《阿僧祇品》里面广说。

  底下这三段,就是从数量、从时间、从空间三个方面来说的。

  “是知诸佛报化。该一切数。如阿僧祇品说。”这是从数量上来说诸佛的报身、化身无量无边;而从时间上来说,“穷一切时。如如来寿量品说”,诸佛的报身佛、化身佛,寿命都是无量寿,遍一切时间,无有穷尽,在《华严经·如来寿量品》里面广说;从空间上来说,“遍一切处。如菩萨住处品说”,如来的报身、化身也遍满、充满一切处,乃至于遍满一一微尘,一一毛端,这个是从空间上来说。所以,尘尘刹刹都是佛,都是佛在说法,佛在尘说刹说,尘尘刹刹无有间断都是佛在说法。

  达到了这种念佛的境界,在无尽的时空里面念无量的佛,这个是非常高的境界,这个是等觉菩萨的境界、等觉菩萨的念佛法门。

  我们看《阿僧祇品第三十》、《寿量品第三十一》、《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都是在《华严经》第七会当中,都是说的等觉菩萨修的法门。所以,如果你暂时没有透脱,也不要紧,多闻,多熏习,认知提升,那当然,就一定能够在实修之中豁然开解、大开圆解。


入佛种无尽三昧,就能够见一切佛

  第三个要点,“如是念佛。二际平等。生灭一如。尽未来劫无有间断。”

  你看如此不可思议的殊胜的妙理,在这个《华严念佛三昧论》华严念佛法门里面,才能够这么透彻的听闻,才能让我们的认知迅速提升,大开圆解。这样子念佛就是等觉菩萨的念佛境界、修行境界。

  “二际平等”,就是真谛和俗谛是平等的,法性和法相是平等的。

  “生灭一如”,这个“如”字很妙。“如”,就是与真心的明性、觉性相一致。不管它是生相灭相,明觉是一致的;不管它是动相静相,明觉是一致的。真正地你要修的,不是去修一个静相,不是去修一个清净相、安静相,不是去修一个没有妄念起的相,而是动静一如,而是生灭一如。

  你真正要修的是什么?是明性、觉性,真心的空性、明性、觉性,明觉一致。所以,不管是示现生也好,示现涅槃也好,都是生灭一如。

  生和灭就犹如在水面上写字,“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生时就是灭时。所以一和不一,一样和不一样,都包含在这个“如”字里面。

  这个“如”字很妙,法性法相,都包含在“如”字里面,“生灭一如”。

  生和灭,其实它的本体,都是真心,只是“一”;虽然体性是一,但是又生灭之相宛然,这个是“不一”,不一样啊,但是,用一个“如”字,把它全部包含进来,“生灭一如”,法性法相都包含在里边。

  所以,等觉菩萨念佛,普念的佛,数量无尽,空间无限,时间没有间断,这个是极为殊胜的等觉菩萨念佛法门。等觉往上就是妙觉了,妙觉佛果了。

  你看,我们现在听闻到的是等觉菩萨、是弥勒菩萨他们这样子的殊胜的念佛法门。


----节选自大愿法师《华严念佛三昧论学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华严经   法相   凡夫   品第   法门   阿弥陀佛   如来   虚空   众生   菩萨   化身   平等   境界   烦恼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