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一则偷拍流出,瞬间引众怒:毁掉一个孩子,做这件事就够了

动物园一则偷拍流出,瞬间引众怒:毁掉一个孩子,做这件事就够了

终身成长词典已上线1668/3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831天


01

前段时间,一则在某一旅游景区的游客拍摄视频,在网上广泛流传。

视频里,一个白衣女子带着一个小孩,站在园区里孔雀的身后。

只见她伸手去抓孔雀的尾部羽毛,并用力将其拽下,随后将羽毛递给了身边的孩子。

而被拔掉羽毛的孔雀明显受到惊吓,快速远离该女子,飞到了一处高地上。

动物园一则偷拍流出,瞬间引众怒:毁掉一个孩子,做这件事就够了

动物园一则偷拍流出,瞬间引众怒:毁掉一个孩子,做这件事就够了

由于现场没有有效监控,景区工作人员无法得知具体时间,视频由游客拍摄上传至网络后,他们才了解到这个情况。

“出现这种情况非常痛心”。工作人员表示,园方去查看了孔雀的情况,没有明显的严重问题,但也强调,不管拔毛会不会对孔雀的身体产生影响,从心理上,孔雀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惧怕人类。

视频一经曝出,网友们都为之愤怒,“这个妈妈就是这么以身作则的?”

为了哄自己的孩子开心,就去伤害动物园里的动物?这种没有原则的父母,迟早会害了自己的孩子。

正如《家庭教育·化解危机》一书中所说的:

家长的立场不够坚定,不断地退让和溺爱,就是在让孩子走向罪恶。

02

武志红在《为什么家会伤人》中,描述了一个案例。

3岁的皮鲁,在某个冬天的晚上和妈妈一起去朋友家串门。

妈妈的朋友给了他一块糖,他一直攥在手里。

回到家后,他突然发现,那颗糖不见了。

因为家里没有一样的糖,皮鲁开始大哭、吵闹。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怎么劝说、安慰他都不听,甚至跟他讲明天一早给他买他喜欢的玩具都不行。

他没有一点妥协:“我要!我要!!我一定要!!!”

皮鲁打滚哭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得实在心疼。于是一家四个大人,带着手电筒,在寒冷的冬夜里去找那块糖。

怎么找也找不到的妈妈,看到仍旧哭得歇斯底里的皮鲁,硬着头皮,在深夜12点,敲开朋友家的门,重新拿了一块一模一样的糖给皮鲁。

这事就告一段落了。

这是皮鲁第一次尝到了哭闹所带来的胜利果实。

以后一旦遇到任何想要的东西,皮鲁都会如此,甚至更甚,而父母、爷爷奶奶都奈何不了他的哭闹,宠着他,满足他的要求。

皮鲁长大了,想找一个女朋友,但他看上的女孩不喜欢他。

他不再打滚苦恼,而是拿出小刀割伤了自己的手腕。

在医院,皮鲁被抢救了过来,但他却开始绝食。

无论父母怎么劝,皮鲁就是不听,他嘴里狠狠地说:“我就要那个女孩,一定要。”

被溺爱的孩子,是长不大的。

从当初的一块糖果,到如今的谈恋爱失败,在家长的无限制溺爱中,皮鲁失去了理性。

父母的溺爱,甚至是毁掉孩子人生的催化剂。

03

一个孩子的成长,受身边的人影响非常大。家长的溺爱,其实就是给孩子的人生埋下引雷。

而正确的循循善诱,也能够改变一个孩子。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过自己的乳母。

年少时的溥仪酷爱恶作剧。

他曾经捉弄一个老太监,用救火用的龙头往老太监身上泼冷水,老太监痛苦地蹲在那里却也不敢跑开,就这样被冷水击昏过去,抢救了好久才就过来。

书中他自述,11岁时的自己已经形成这样冷酷无情、惯发威风的性格,劝也劝不过来。

但唯一有一人,能够阻止他的恶作剧,就是他的乳母王焦氏。

她就是我在西太后面前哭喊着找的那个嬷嬷。她一个字不识,也不懂什么“恕道”和历史上的英主圣君故事,但当她在劝我的时候,我却觉得出她的劝阻是从心里头发出来的。

动物园一则偷拍流出,瞬间引众怒:毁掉一个孩子,做这件事就够了

某一次,他本打算赏赐一个会玩木偶戏、让他看得很开心的太监一个鸡蛋糕。

但恶作剧的念头又一并而来,他决定捉弄这个太监。

溥仪把练功夫的铁砂袋撕开,掏出一些铁砂子,藏在蛋糕里。

乳母看见了,就问他:“老爷子,那里头放沙子可叫人怎么吃呀?”

“我要看看他咬蛋糕是什么模样。”

“那不崩了牙吗?崩了牙就吃不了饭。人不吃饭可不行呵!”

溥仪有些动摇,但还是说:“我要看他崩牙的模样,就看这一回吧!”

乳母说:“那就换上绿豆,咬绿豆也挺逗乐的。”

溥仪同意了乳母的提议,那位玩木偶的太监算是免了一次灾难。

溥仪说:“乳母是宫中唯一告诉过我别人是和我同样的人的人,是唯一曾使我想起了别人也是人的人。”

不但我有牙,别人也有牙;不但我的牙不能咬铁砂,别人也不能咬;不但我要吃饭,别人也同样不吃饭要饿肚子;别人也有感觉,别人肉皮打了铅弹会一样地痛。

这些用不着讲的常识,我并非不懂,但在那样的环境里,我是不容易想到这些的,因为我根本就想不起别人,更不会把自己和别人相提并论,别人在我心里,只不过是奴才、阿哈、庶民。

我在宫里从小长到大,只有乳母在的时候,才由于她的朴素的发自心底的言语,使我想到过别人也是人这个简单道理。

我想,这是一个大人,对一个孩子的影响。

04

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的李玫瑾教授,也曾用溥仪与乳母的故事,指出孩子早年的心理抚养对后期行为养成的重要性,解释什么是儿童教育里最重要的情感依恋。

她说,在心理健康中,真正影响人的是人格。

它的来源不在于认识活动、意识现象和情绪表达等日常的积累,而来源于早年养育。

精读君的终身成长词典词条《934:不安全依恋》里也提到:许多研究也指出,婴儿与父母和照顾者之间健康的关系,是孩子一生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尤其会影响各种亲密关系。

她提出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就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有父母曾问我,孩子老要跟我闹,还威胁去跳楼,怎么办啊?能怎么办呢?这是家长一直惯,惯出来的毛病。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让他知道,这事不行就是不行。不能以闹来解决问题,要学会妥协。

她举了一个例子:

如果一个孩子哭闹,你就把他抱到房间里,给他个小板凳,关上门,对他说:“要哭就哭吧,但是你是不对的。”

等孩子哭完,给个热毛巾帮他擦把脸,问他:“还哭吗?还哭我等你。”

这时候他就知道了,闹是没有用的。

李玫瑾说,不要小看三岁说不,闹是一个很糟糕的性格问题,关乎修养

父母所有的过度袒护、无限退让、一味纵容,都是在把孩子推向一个错误的深渊里,越陷越深。

另外,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年幼的孩子还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就像那个小女孩看到妈妈为了哄自己,随便去拔孔雀羽毛,那么她就会默认这种行为是对的。

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有教养的孩子背后站着有修养的父母,熊孩子的背后往往站着不合格的家长。

为育人先育己,先让自己做个有品格的人,才能养育出一个有品格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铁砂   乳母   孩子   众怒   词条   溺爱   品格   太监   恶作剧   孔雀   动物园   羽毛   家长   瞬间   父母   偷拍   妈妈   朋友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