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语文老师写给学生的读史笔记:班超——归来仍是少年郎

我想把这份读史笔记送给我曾经的一位学生——小秦。我们俩都有着共同的爱好——读历史书。

除夕和年初一时,小秦还笔耕不辍,把自己写的丝绸之路的文章变成说书词,用视频录下来发给我看,一口气三分钟,愣是说下来了。唯有热爱,别无其他。

受到他的激励,我写下丝路上不可磨灭的人物——班超,算是交流与回应。我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历史,说不定将来可以把上下五千年说个遍呢。

一位语文老师写给学生的读史笔记:班超——归来仍是少年郎

天山庙班超像

班超太敬仰张骞了,立志要走一走张骞走过的西域之路,一走就是半生。“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正是班超人生的高度概括。

我太敬仰班超了,到了不写一写不罢休的地步。

01 班家那些人

在写班超之前,绕不开先写一写班家其他人。班超的爹班彪,大哥班固,妹妹班昭,人称“史家三班”,说的就是他全家这几个直系亲属。

班家老爷子班彪,名字就很彪悍有没有,果然人如其名。司马迁留下史家巨著《史记》,但是汉朝后面的历史学家就没能把后面的历史给续写上,谁都知道不是金刚钻,就别随便揽瓷器活。

就好比王羲之写了旷世之作《兰亭序》后,后面肯定好多写字好的人又去王羲之去过的那个兰亭玩了,你可曾听到其他张三李四敢再随便写一篇作文取名《兰亭后序》了?

又比如宫廷画家张择端画了张《清明上河图》后,你可曾听到过其他历朝历代的其他宫廷画师敢再随便画首都街市然后大胆取名叫《端午上河图》或是《中秋上河图》了?但是老爷子偏偏以渊博的史学知识和超强的业务能力,把这瓷器活揽上了,开始续写《史记》。

虎父无犬子,班超的大哥班固实际比老爷子更牛。从小就是个学霸那是肯定的,16岁去了国家最高学府太学读书,发现自己老父亲的事业得有人接力下去,于是继承衣钵,也写起了史书,最终写出了《汉书》这样的扛鼎之作。后人把班固和司马迁的名字放在一起,合称“班司”。这好比是一个人从事了一项和自己学术偶像一样的事业,并一直把业内大师作为自己努力前进的方向,跑着跑着,居然一不小心也达到了大师的高度,而且居然可以和大师齐名了。班固之于老父亲,颇有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但是这仅仅是班家子女书写传奇的序曲呢。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在这个家里,小妹班昭亮相了。要说汉代真是清奇的时代,女性在政治历史舞台上空前活跃,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吕后和窦太后,这些是皇室的女性。来自民间的就有班昭。一开始的套路差不多,学霸人设,读书好是必须的。在哥哥的光环下,《汉书》的编辑完善也有她的一份功劳。但是班昭和哥哥又不一样,赶上了好时候,女子有才就有舞台,当朝天子欣赏才女,并希望自己身边的女人都跟班昭一样有才,于是向她发出了offer,干嘛呢?做最高级的家教——皇室女性的老师,教帝后帝妃学文化学知识。后来,得意门生之一邓太后掌权了,立马把恩师班昭拉进自己的执政班子里来,班家小妹就从最强家教变成最强军师啦。

家族简历过于耀目了是吗?非也。这些面孔仿佛只是湖水接受阳光的洗礼,涟漪上折射出的些许光彩,而班超,班家的第二个孩子,就是那整个太阳。

02 梦回百年前

小班同学成了班家唯一的变量。

学霸家庭学习的场景哪朝哪代都大同小异。我们不难想象,在班彪老爷子一心埋头学术写作的时候,班固就自觉认真地背《春秋》抄《史记》,习周礼学六艺,小妹从小就听着大哥的琅琅读书声长大,一早显示出过人的学习天赋,老爷子倍感欣慰,兴许还时常慈爱地说:“学习上有什么问题,就找你大哥吧”。

班家老二始终不属于家族内部的这个核心学术团队。这孩子案牍前阅读史籍表现差强人意,但是读着读着就陷入冥思,抄抄写写的作业尤不喜,甚至会丢掉笔起身远眺西方,这一站又是很久很久。兄妹两个怕是习惯了那个趴在书桌前发呆或是索性打盹的“后进生”。古有庄周梦蝶,小班梦回何处——毫无疑问是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时代。

西域肆意而神秘的风不断吹向中原朝堂,仿佛有股诱惑的力量撩拨着少年武帝的心,走,一直向西走!皇帝的野心是个好导演,它特别擅长造就名垂青史的人物。于是我们这一代代晚生后辈们就读到了张骞手握旌节,出使西域,开拓丝路,外交风采,历史影响,堪称典范。

这样的版本似乎也没必要再多加赘述,但要补充什么呢?仔细去读一读张骞给武帝出长差的个人体验啊,如果用一个词用来形容,那和什么逍遥自在都不搭边,只有无尽的辛酸苦难。因为那时武帝刘彻刚刚熬死窦太后,好容易自己亲政,小伙子觉得再不抓紧时间干点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怎么超越他爸他爷文帝景帝呢?唯有开疆拓土,扩大版图。于是命张骞带着百人驼队向西域挺进,争取用最快的速度建立西域都护府,把那些西域小国都纳入管辖范畴。

小伙子蓝图规划得很好,就是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匈奴。武帝知道西域是块香饽饽,人家匈奴就不知道啦?好家伙,知道你是来抢地盘的,人家第一时间就把张骞抓起来了,一抓就是十年。在受够了蔑视欺辱折磨后,张骞出逃,这可不是发段语音微信给皇帝,皇帝就派直升飞机来营救的事。茫茫西域,翻过冰川,踏过戈壁,爬过大漠,滚过雪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逃回中原。至于外交嘛,基本就是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手里的旌节送到半路走到的各个小国国王手里,人家要是同情你,认西汉政权,就给你点钱给你只骆驼,再给张通关护照,准你回家;人家要是不认,立马给你驱逐出境,片刻不留,不再抓你已是恩泽浩荡。至于丝路嘛,基本就是事后总结出的如何躲开匈奴的逃难路线。

看出来了吗,从古至今,弱国无外交,何况汉朝并不弱。我们不难想象,当张骞一路跌爬滚打,回到那个几乎已经认不出他的武帝那儿述职时,武帝会是多么感慨,这是一个替国家抗下所有屈辱的民族英雄啊!武帝深深记下了和匈奴的这笔账,打,领土是打出来的,国际地位更是打出来的,没有一场场的硬仗,谈何分蛋糕的资格,谈何外交官的话语权?武帝前后花了三十年来打匈奴,并最终把他们赶回了西伯利亚老家,建立西域都护府,让汉人安全走上当年张骞走过的路,不再是逃跑,而是大大方方地通商贸做生意。武帝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更伟大的是,国力强盛后,武帝让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浩浩荡荡,神神气气,一雪前耻,让史官书写历史,把功劳分给张骞——那个拼尽全力也要回到自己祖国怀抱的外交官——值了!

一位语文老师写给学生的读史笔记:班超——归来仍是少年郎

少年班固在案牍前一次次梦回百年前的荣耀时刻,一次次的把西域的种子种到自己的心间,走,一直向西走!少年以为,阅读历史,记录历史不算什么,创造历史,而且是不一样的历史,才是我等后辈应该做的!

03 首战告捷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人的才华啊,到了一定程度,那一定能溢出去很多很多,很远很远。学霸班固被人盯上了,羡慕嫉妒恨,恨占了上风。一纸告状写到皇帝那儿,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说班固私修历史,鬼鬼祟祟的,有可能在写抹黑国家的文字。全家的希望之星锒铛入狱,更糟糕的是,先期入狱的几个差不多罪名的倒霉蛋已经被执行死刑。

这个时刻是班超人生的至暗时刻。父亲死后,大哥是这个家的顶梁柱,我不救谁救?班超的梦醒了,梦想被现实打败。少年快马加鞭,只身入宫,求见皇帝,救了大哥。什么,就这样结束了?就这么反转了?对,皇帝放了大哥,还大大地点赞了班固写的历史文章,官升三级,专业对口,工资翻倍,福利可谈。而且大boss还很一根筋,固执地认定学霸的弟弟肯定也是学霸,来来来,到人事处报到,为国所用,官至国家图书馆管理档案处处长。

举报之人懵圈了,心里一百个问号,这波骚操作算咋回事儿呢?这哥俩不仅没有趴下,反而眨眼间就登堂入室了!先不着急揭开谜底。档案管理工作对谁都是个肥差,唯独对班超不是。还记得吗,从小这娃就不喜欢案牍之劳累,抄写之无趣啊。档案管理,整天就是这么抄抄抄,写写写,朝九晚五的公务员生活真是活活要把一条龙给憋坏了。再无趣,班超沉下心来,一干就是十年。

我始终相信那句话,你现在的模样,藏着你以前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班超后来能走那么远,那么高,这十年给了他足够的沉淀和历练。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是时候爆发了。机缘巧合,班超投笔从戎,正式入伍,要去西域打仗了!西域,我来了,打仗,我随时准备为国捐躯,这,就是我要的人生,这,才是真正的活过。胸腔里的热血似乎要沸腾,头脑中的理想似乎照进现实,真正的人生大幕——徐徐拉开。

还记得汉朝宿敌匈奴吗,曾经的手下败将如今卷土重来,不断骚扰着西北部边疆。兵贵神速,班超刚刚入伍就率领一支小分队旗开得胜,别人或许觉得不可思议,班家老小不都是文科生吗,这老二不是没打过仗吗?只有班超知道自己为戎马生涯做了多少铺垫,为沙场实战做过多少准备,他不需要预热,也无需战前心理建设,战场就像家,我爱故我在。此后三十年间,班超带领的军队多少次与匈奴较量,一直保持着不败的记录,堪称匈奴克星,大汉战神。

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不小心有点扯远了。领导看到班超在军队如鱼得水,有头脑更有执行力,决定好好培养他。给了他一支三十六人的文科生团队,让他出使摇摆国鄯善。

鄯善就是楼兰古国,姑娘漂亮是其次,战略位置相当重要,是南北丝路的分叉点,争取到它就能帮大汉所有做丝路进出口贸易的买卖人争取到便利的通关优惠。一行人刚到鄯善也是蛮顺利的,国王看起来挺好说话一人,结果半路杀出程咬金,匈奴人派出的百人团不早不晚也赶到了,各个膘肥体壮,沙场老手。大大小小的帐篷搭起来了,国王的态度就这么暧昧起来了,形势就这么不乐观起来了。

事不宜迟,箭在弦上。班超先把招待所人员扣起来,问清楚匈奴使团的具体位置,然后召集部下,他假醉,煽动大家说:“你们诸位与我都身处边地异域,要想通过立功来求得富贵荣华。但现在北匈奴的使者来了才几天,鄯善王对我们就不以礼相待了。如果一旦鄯善王把我们绑送到北匈奴去,我们不都成了豺狼口中的食物了吗?你们看这怎么办呢?”

大家都齐声说道:“我们现在处于危亡的境地,是生是死,就由司马你决定吧。”他拿起酒杯,一饮而尽,西域的白月光照着他,平静的呼吸声似乎在酝酿着翻云覆雨的躁动。班超幽幽吐出八个字:“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就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班超命十个人拿着鼓藏在敌人驻地的后方,约好一见火起,就猛敲战鼓,大声呐喊。又命其他人拿着刀枪弓弩埋伏在门两边。安排完后,班超顺风纵火,一时间三十六人前后鼓噪,声势喧天。匈奴人乱作一团,逃遁无门。班超亲手击杀了三个匈奴人,他的部下也杀死了三十多人,其余匈奴人都葬身火海。

社会我超哥,人狠话不多。当他提着匈奴领队的人头去见鄯善国王时,举国震惊。国王当即表示愿意归附朝廷,并把自己的王子送到汉朝作为人质。

是不是忽然之间就明白了班超怎能轻易说服皇帝,读书若只为抄写而读,相当于不读,读书为了让自己有遇事的决断力,让自己有险境中求生存的勇气和智慧,让自由有任何人都为之欣赏与钦佩的向心力。

04 梅开二度

首战告捷,班超成为了西域问题的专家,第二次任务紧随而来。皇帝想多给点人手供班超指挥,班超说,36人,谈判,足够了,打仗,也够了。文科生用脑子谈判,更用脑子打仗,以一当百。

这次的目的地是于阗国,这个于阗深处西域腹地,是南线丝路上一个重要的根据点,人的精神世界还比较闭塞,巫术盛行。班超一到那儿,国王就没什么好脸色,不知从哪里跳出来的托儿巫师也戏精上身,对于阗国王说:“你若归汉,天怒神怨,必须把汉朝使团带过来的一匹马杀掉祭天。”好嘛,封建迷信分子于阗王真问班超要马来了。班超一口答应:“可以,让巫师亲自来取。”大家一定猜到了吧,以超哥一不做二不休的彪悍风格,他将毫无悬念地干掉巫师,是的,他就是这么做的。于阗国王就这么颤抖着归顺了汉。

收复于阗后,37勇士天团继续向西挺进,来到疏勒国都城外。政治敏感度极高的班超明显感到城内传出来的政治气氛十分诡异,停下脚步,安营扎寨。超哥料事如神,疏勒果然出了大事——政变了!匈奴接二连三在班超手里丢了南线丝路两个根据点,已经变成了穷凶极恶的疯狗,他们直接把老国王杀掉,拥立了新王。

疏勒已然变天,形势如迷雾般捉摸不透,但是班超心里跟明镜似的。他找来一个胆大心细的部下,让他只身进入皇宫把假国王劫了出来,一押到营地,立即干掉水货,随即拥戴老国王的侄子当新国王,疏勒政变危机就此解除,疏勒正式归顺汉朝。又这么结束了?又这么反转了?这种节奏,这种场景,似曾相识,对,还记得那个只身进殿救大哥的翩翩少年吗?一盏茶的功夫,转危为安,胜局在握。此时梅开二度,举重若轻,难道不应该有掌声吗?

若一定要深究为什么班超如此轻易地扭转乾坤,也不是不能展开。你想啊,班超只要稍稍问询过路的疏勒国人,言谈间的神态语气就知道,他们有多么痛恨匈奴人的野蛮欺压,外敌欺压或许能忍,这个国家还是自己人说了算的,现在倒好,把德高望重的老国王杀了,搞来一个傀儡,是可忍孰不可忍!整个国家都在等待一个英雄,踩着祥云,披着战袍,救疏勒于水火。

班超一听,心里有底了,真的假不了,假的,他真不了。所以就算是部下一个人去劫那个傀儡,也没有哪个疏勒人会跳起来拦下山寨货,劫,大胆劫,放心劫,要不要帮忙一起劫。而班超的政治智慧在于,他不仅帮疏勒人干掉傀儡,还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物色了一个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的国王,国王的侄子也是一脉相承的呀,疏勒全国举双手赞成。

班超深知,一个政权的当政人物,如果不能得到人民的承认和拥护,都是白搭。看起来吧,班超这次又战胜了匈奴,实际上,就是以班超为代表的大汉先进文明又一次战胜了野蛮游牧部落。

疏勒把班超奉为上宾,班超却没有对疏勒国的内政外交指手画脚,只是暂时驻扎休养,养精蓄锐。要说实在的回报,就是我超哥娶媳妇儿啦,虽然史书上没有记录大嫂的样子,想象一下,西域的美女配英雄又是何等的美事。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是班超却享受着西域明朗的阳光,香甜的瓜果,温暖的人情,把疏勒当成了第二个故乡。

05 十字路口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边厢爱情的甜蜜还没品尝够,在班超手里连栽三个跟头的匈奴人早已蠢蠢欲动,这次是动真格的了。他们趁汉帝驾崩,新班子还不稳之时,攻占西域都护府,全面控制丝路北线。然后,大军转战南线,如潮水般向疏勒国翻卷而来,班超被困于疏勒。

事情发展到现在,37人勇士天团面临空前挑战。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那就打,班超没什么好怕的,战死沙场,死得其所。

天无绝人之路,要说疏勒国真是班超的福地。除了送给班超一个媳妇儿,还给了他毫无保留的支持和信任。那个被班超拥立的国王拔剑向天吼:“同胞们,来吧,和匈奴人干一仗!”班超是有血性的将领,疏勒是有血性的国家,他们就这样筑起铜墙铁壁,坚决抵御着匈奴铁骑。匈奴本想长驱直入,3天破都城,不料一年后,城还是那座城,疏勒和班超依然是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坚持就是胜利啊,曙光就在眼前。

中原圣旨千里加急,送到班超手上,新帝怕了匈奴,看到匈奴直捣西域都护府的黄龙,准备拱手让出西域全境换取太平,让班超回朝!莫不说各位看官了,班超也要傻眼呀!仗都打到这份上了,南线的丝路根据地还好好的,这么多年来的苦心经营,说放弃就放弃了吗?

班超和张骞最大的不同就是,张骞的出使写满忍辱负重,而班超到西域的第一天开始,这高贵的头从来没有低下过,是真正做到了昂首挺胸走过每一步,走得精彩走得漂亮。如若回朝,丝路何在,尊严何在,这所有努力的意义又何在?所以说班超此时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到了抉择的时刻了。

一个晴朗的午后,班超启程了。疏勒国军队将领跪下哭喊:“你走了,国将不存啊!”眼泪划过,字字扎心,不能回头。将领拔刀自刎。

我们几近错过,错过后来那段璀璨的历史……

06 归来仍是少年

班超想起了小时候,想起了自己总也静不下心来学习的那张书桌,想起了总是醉心功课的大哥和小妹,想起了埋头记录历史的老父亲。

一切仿佛都冥冥中早已书写了序章和结局,少年时无数次的眺望西方,无数次立志出使西域,无数次想象自己在沙场建功立业!他为了自己的这份初心不断向西向西向西,此刻怎能止步,如何倒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总是需要有人在最危难的关头站出来,忠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做出选择,而班超的选择,就是将国家命运一肩挑起。他停下了,掉头了,回来了。

班超像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这只凤凰栖息在疏勒,疏勒便迎来了重生的朝阳,突围,大胜匈奴。一刻不停向北线丝路进发,由西向东,一场一场硬仗打,一个一个国家收,直到丝路北线南线所有根据点国家全部收回,将匈奴势力全部荡平。班超37人天团为国家做到了。

再后来,掌管西域所有政治军事事务的定远侯班超名震四方,活成了神话,可是那种不安分又再次蠢蠢欲动,站在西域广阔的草原上,他常常远眺西方,沉思良久。

又是一个晴朗的下午,他对得力部下甘英说:“给你一队人,替我再向西,替我去看看,大海长什么样子,罗马长什么样子。”你们看,他永远是那个想要不断向西的少年,如果不是要职在身,他一定还要亲自启程,走到世界尽头去一探究竟。后来甘英历时一年到达波斯湾,他替自己的老板看到了波斯湾,不知是不是被浩瀚的海洋拦住了脚步,甘英最终未能抵达最后的目的地。我们考查一下班超的一生,是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一生,一定要说遗憾,就是没能亲自率团出使罗马,打通这条终极丝路。

一晃三十载,班超出走半生,他决定落叶归根。故事讲到这里,也差不多要结束了,当小妹班昭在洛阳城门口等待着自己的二哥归来时,恍惚间仿佛看到了远远走来一位少年,手持旌节,英姿勃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没错,那就是自己的二哥,那个一辈子只为实现一个梦的——班超。

一位语文老师写给学生的读史笔记:班超——归来仍是少年郎

本文作者还写过:

和胖宝妈及朋友们一起升级打怪

金融女民工,家有二男宝

自鸡与鸡娃,一直都在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鄯善   史记   西域   于阗   疏勒   汉朝   匈奴   老爷子   丝路   部下   国王   语文老师   皇帝   大哥   少年   笔记   国家   学生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