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学教授却教不好读小学的孩子”,联想到的“沟通”问题

前段时间有个热搜,大概讲的是“大学教授却教不好读小学的孩子”,引发了很多家长的共鸣。还有家长调侃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由“大学教授却教不好读小学的孩子”,联想到的“沟通”问题

这一现象反映出了家长教育孩子的困境,而我由此更多地联想到的是“沟通”方面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一部分原因,会不会是出现在沟通方式上?

家长是否没有主动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习惯的方式跟他沟通,没有能够说出他那个年纪能够听得懂的话呢?

当你能够脱口而出“3+2=5”的时候,孩子却要掰着手指头数。你会开始焦虑,怎么这么简单都不会呢?却没有想过,你比孩子多走过了几十年的人生,你对于算数可以条件反射就说出正确答案,可以孩子不行呢?

这个现象从客观上解释就是,你与孩子的成长背景、诉求、立场等都不一样,还在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孩子当然听不懂、吃不透、理解不了。

我们把场景转换到职场,也会存在类似的沟通问题,但是高情商的职场人却能够高效沟通,与谁都似乎聊得来?

根本原因是他们能够站在绝大多数人的立场上,去跟他们共情,用他们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交流,让每一场沟通的结果都尽量达到大家都满意。

由“大学教授却教不好读小学的孩子”,联想到的“沟通”问题

这种能力肯定不是天生下来就有的,背后一定伴随着很多次的训练。这个人在练习和他人交流的时候,愿意为结果负责,也愿意因此付出努力。

所以不论是教育小孩,还是在职场工作,都要多多共情,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沟通,才更有可能达到期待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孩子   鸡飞狗跳   作业   高效   条件反射   脱口而出   指头   正确答案   共鸣   大学教授   角度   立场   不好   家长   现象   习惯   方式   小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