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自我中心主义,认识“空间时间”2种局限,用“五步”跳出来

打破自我中心主义,认识“空间时间”2种局限,用“五步”跳出来

听到某业务系统改革,不甚了解,请教人家,用了比喻立马说的透彻,“如同手机安卓系统换成苹果系统”“好比换了一身衣服”。

想生动形象说明白一个事情,可见类比、打比方是基本法则。

那么我们看看如何说明白“跳出来”这个话题,这是人贵有自知之明之后觉察的前提条件。

说到跳出来,不外乎两种,一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再一个是“跳出庐山看庐山”,基本指向就是一个人缺少自知之明,存在自我局限性。

因此,凡是自性具备的人,具有自知之明的人,根本不需要讨论这个话题,人家直接去做就好。

这里从个体都存在的局限性,谈谈如何跳出来,分作空间局限和时间局限两部分。


一、空间局限导致难以跳出来。

1、科学实验。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有个“三山实验”,证明幼儿期孩子只能从自己角度看世界,而且认为别人看到世界和自己看到的一致。这就是自我中心主义,不涉及价值判断,而是心理发展阶段导致,看世界角度导致。

2、个人体验。不要以为孩子才会出现角度导致自我中心主义,人人都会如此。参加穿越蒙山山顶户外活动,攀登到老寿星山顶,再穿越一片山峰到达最高点,一路都是走在山顶上,但这是山岭。小时候下到姜窖、地瓜窖子,尤其生姜窖子,七八米深,看上去只有一个井口大。

3、生活例证。朋友在闹市区买的高楼说是河景房,只因为在30楼,不同高度看到不同风景,“高度决定视野”。酒桌上位置不同酒量不同,主陪主宾酒量小不了,担任工作职务职责不同,眼界自然不同,“屁股决定脑袋”。

4、文学艺术。苏轼庐山诗句最为典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后洞风景瑰丽,“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5、心理理论。40岁的家长一巴掌打向孩子,证明心理年龄只在幼儿期,因为只能从自己角度看世界,解决之道就是共情技术,换位思考,把自己当别人,换成别人角度看事情。


打破自我中心主义,认识“空间时间”2种局限,用“五步”跳出来

二是时间局限导致难以跳出来。

1、科学实验。棉花糖实验,孩子面对诱惑拼命挑战时间。没有人有前后眼,事后诸葛亮,穿越时间买股票都是世界富翁。

2、个人体验。工作之初无聊无助抱怨时光,多年后懊悔不珍惜原本接地气学习机会。小时候干农活累死感觉,长大知道大人想法,“为何眼里满含泪水,只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同一时间只能做一个事情,这是机会成本。

3、生活举例。春晚舞台服装变化,同学聚会看到暗恋者差点吐了,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志铭故事,时间是最好的老师。

4、文学艺术。桃花源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5、心理理论。与谁说话比说什么话更重要。移情技术,过去到当下。家庭教育四个阶段。

再看历史故事启示,抗日战争持久战,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换空间。

结论:自我中心主义来源,一是空间局限,即从自我角度看世界,二是时间局限,即从自我当下看世界。对策,就是保持觉察意识,接受自我局限存在,自我盲区一定都有,然后努力跳出去。

打破自我中心主义,认识“空间时间”2种局限,用“五步”跳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庐山   主义   自我   时间   科学实验   空间   自知之明   局限性   酒量   文学艺术   山顶   事情   孩子   心理   世界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