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儿童社会意识自然的发展

儿童按照自然的规律行事而不是听凭老师们的说教行事。只有通过互相帮助和精神上的和谐,内心中那些美好的东西才能得到。社会是在凝聚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所有社会组织都以这种凝聚力为根本。所以,我才认为成年人不应该直接去教授3—6岁的孩子。我们只能认真地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大自然赋予了儿童在工作中发展自身的能力。大自然赋予了儿童一种内在的指导力量,可是要进行全面的发展就一定要进行不断的努力,从中取得足够的经验,否则,什么说教都起不了作用。成长并不源于对事物的理解,而是源于行为。对儿童的教育,特别是对3—6岁儿童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为3—6岁的时期是儿童性格以及社会观念形成的时期(出生—3岁是儿童心理形成的阶段,出生前是他们的身体形成的阶段)。3~6岁的儿童,其发展由自然规律来决定,而不是由外部的说教来决定。这些都是人类行为的源泉,只有在自由而有序的环境中,它们才会得以很好的发展。


创造性的本能比说教更加重要。

  如果普通的学校都能够以我们建立的方式去组织,那么这些学校必将创造出奇迹。然而恰恰相反的是,那些老师们认为儿童不会主动地去学习。他们强迫或者鼓励儿童去学习,有时候也会惩罚或者用物质进行刺激,从而促使儿童好好学习。以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他们的手段。而所有这些方法都不可能带来好的结果。其中,努力寻找儿童的缺点,然后进行批评就是成人最典型的对待儿童的方法。而这种批评也是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的。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将这种方式作为基础,就只会使人类的社会生活水平降得更低。现在的学校里,老师不允许学生们互相对照作业,也不允许学生在做作业时帮助别人。不论是接受别人的帮助还是给予别人帮助,都被认为是不对的,在这种学校里根本谈不上我们所说的那种团结,所说的那些正常的标准也都是人为规定的。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说“别玩了”“不要出声”“不可以帮别人做作业”“没有叫到你就不要说话”,等等。这些常常都是命令性的,而且是否定性的。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又该怎么去做呢?有的老师也知道要在班级里培养出积极向上的氛围,可是他们从没有想过儿童自己也可以完成这项任务。这些老师们可能只会说“不要嫉妒比你好的同学”“不要报复对伤害你的人”,这些话也带着否定的意味。通常情况下,老师们的想法就是,每个孩子都有不好的地方,我们要尽力去帮助他们改正,可是,儿童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却会让教育工作者大为吃惊。对比自己强的人,儿童是崇敬的。他们的崇敬之情不是由外力唤起的。可是假如儿童真的有这样的美好天性,我们就应该对其进行鼓励,将其挖掘出来。而至于老师所说的“报复”问题,也是同样的。儿童常常会同他们的所谓敌人成为朋友,这不是在别人的要求下才这样做的。

  对那些做错事情的人,儿童会表示出关爱和同情,这种关爱和同情也不是在别人的要求中产生的。同样,在没有受强迫的情况下,儿童也会去帮助智力不如他们的伙伴就像我在前面说过的,我们应该鼓励这种自然的情感。而事实上,我们现在的做法却根本不是这样的。有些学校的教育还处在很低的水平上,也就是处在160页图8中的第三个区域,学校里的孩子正靠近边缘而逐渐成为社会的异类。首先,老师们觉得,学生是不能够进行自学的,一定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其次。他们觉得说带有命令语气的话或许对孩子是有好处的,比如,“不要去做这个,不要做那个”,也就是命令学生“不要滑向边缘”。而事实上,一个正常的儿童长常会去追求完美,他们不会感觉到那些坏东西的诱惑。他们会告诉儿童说:“不要花费太长时间做同一件事,你们会感到累的。”可是儿童却想去尽力发挥。现在的学校教育无法帮助儿童充分发挥出他们的创造性本能。而儿童却有一种动手的快乐,有一种去努力工作的兴趣。他们能够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在安慰别人和帮助弱者的过程中发现自我。

  以《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为例,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普通学校和正常学校有什么区别。《旧约全书》中的“十诫”说:“不要杀戮”“不要偷窃”,等等。《旧约全书》中使用这些具有否定语气的语言,那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还处在蒙昧的阶段,他们的思维相对混乱。而在《新约全韦》中,上帝(像儿童一样)使用的是带有肯定语气的语言,比如“爱你的敌人”;告诫那些自觉比别人高的人,上帝说:“我要促使那些有罪的人去悔改。”

  可是,用这些信条对人们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只是在教堂里说“爱你的敌人”,而不是在战场上说,这句话就没有任何作用。因为我们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希望避免的邪恶上,所以我们使用“不要杀戮”这样的语言,仿佛正义已经无能为力。假如这些信条不过是我们的美好愿望,那么“爱我们的敌人” 将永远都只是空话。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那些美好的东西并没有深深植根在人们的心灵。或许它在人的心灵中曾经出现过,可是现在已经死了,已经被埋葬了。当我们的整个教育都在鼓励敌对、竞争和野心的时候,那么我们又怎么能在人们成年之盾只是用说教的方法来使他们有所改变呢?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儿童   社会意识   新约   旧约   信条   语气   全书   敌人   所说   命令   美好   作用   阶段   自然   孩子   学校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