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给孩子挑选玩具?玩具堆积如山?别急,心理学专家告诉你技巧

老大的同学轩轩邀请去他家玩。晚上吃完饭,我们如约而至。结果一进门,我有点“站不住脚”。大门口放着一辆超级遥控汽车,轩轩正在拿着遥控器玩的很嗨,汽车差点跑到门外去。客厅的爬行垫上四处散落着汽车、恐龙、洋娃娃、乱七八糟的不知名零件。

轩轩妈有点不好意思:“你看,家里净孩子玩具了,给他收拾起来,一会又扔的到处都是,干脆就由他玩吧,果果,你看,你喜欢什么玩具,自己挑着玩哈。”的确,放眼望去,两个卧室,阳台,甚至卫生间,到处都有玩具。

“怎么给孩子买这么多玩具啊?”我问。

“我寻思孩子玩具多,可选择的就多,爱玩什么玩什么。你说说,现在哪家不是很多玩具啊?你看市面上那么多玩具,我都挑花了眼,每次都忍不住给他买。

轩爸爸插进话:“是有不少玩具,也没见他有哪件玩的时间长啊,玩一两次就玩够了。”

据我观察,不光轩轩妈身边很多父母在给孩子买玩具这件事上,通常都会有这样的心理:

“别人家孩子玩的好,也给自家孩子买一个回来。”

“玩具越多,孩子越聪明”

“孩子经常索要玩具,不给买就哭闹,干脆买了吧”

“自认为孩子需要,那就买吧。”

很多父母在给孩子买玩具的时候心里并没有界限,比较随意不考虑孩子的身心发展需求不考虑家庭的容纳程度,一味的满足孩子需求。结果导致家里像一个杂货铺,孩子身心发展目标不但没达成,一味满足还会让孩子更加任性。相信这些,都不是家长给孩子买玩具的初衷。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当前62.5%的城市儿童家庭玩具拥有量在20-60个之间。

不会给孩子挑选玩具?玩具堆积如山?别急,心理学专家告诉你技巧

其实,玩具太多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为什么玩具多反而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如何才能挑选到适合孩子的玩具呢?下面我们就来逐个分析。

玩具太多对孩子有哪些不利的影响?

1、 注意力不够集中

有一次我跟老大坐动车去青岛玩,带的行李有点多,所以就舍弃了玩具。在火车上,老大坐着有点无聊,他从书包里翻出来了一个超级飞侠的变形模型,玩出了花样。一会让它变出各种造型,一会嘴里模仿动画片里的对白跟它对话,一会又把自己变成包警长跟它拯救世界。放在以前,连看都不想看的一个玩具,被他玩了整整一路。

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教授凯茜.茜尔娃,曾经用了很长的时间,跟踪调查过3000名年龄在3-5岁之间的儿童,结果显示:玩具太多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不能更好的学和玩。选择多的孩子不光专注力不强,还容易中途放弃。

不会给孩子挑选玩具?玩具堆积如山?别急,心理学专家告诉你技巧

2、创造力不够

家里玩具堆积成山,不仅会让孩子选择起来思维混乱,还会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因为在他们看来,眼前这些不够玩的,还需要更多的。所以,他们的专注力放在寻找更好的,而不是着眼当下,怎么把现在这些玩好。

美国托莱多大学的研究者,曾经做过关于玩具多对孩子影响的实验。他们把36个孩子分成了2组,其中一组的玩具多一些,有16个。另外一组的玩具少些,只有4个。观察发现。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玩具少的那一组,孩子拿起每个的次数多,在每一个玩具上玩耍的时间也多。因此,探索出更多玩具的不同玩法。玩具少的这组孩子表现出更高的创造力。

3、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和幸福感

如果孩子身边的玩具不多,他们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人身上。也就是怎么跟身边的人打交道。通过这种语言上的交流,可以交到更多玩伴,体验更好的玩耍乐趣。

想起我小的时候,物质匮乏,家里没有什么玩具。每天放学,我跟弟弟快速写完作业,立马召集起周边的小伙伴,玩各种自创的团体游戏。比如大型躲猫猫、扔沙包、踢球、造房子等。童年这些自创小游戏不但深度链接玩伴,还让我有了与人交往的自信,性格上也更加乐观、开朗。童年的这些玩耍时光,哪怕时过境迁,都会留在记忆深处,想想都很幸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曾经写到: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感,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

既然玩具太多对孩子没有什么太多好处,这就给家长提了一个醒:玩具挑选要慎重,不能随便给孩子买玩具,更不能让家里玩具堆积成山。那么,该如何挑选玩具呢?

不会给孩子挑选玩具?玩具堆积如山?别急,心理学专家告诉你技巧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们如何挑选玩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在维果斯基看来,儿童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水平,一种是现阶段已经达成的水平,另外一种是需要借助外界帮助才能够达成的水平。儿童认知水平之所以不断提升,是因为平时接触到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也能够轻易接受的新信息。

因此,他把儿童在某一水平下几乎能够,但又不足以独立完成某一任务,但是在更具能力的人的帮助下是可以完成的,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被称为“最近发展区”(ZPD)。

不会给孩子挑选玩具?玩具堆积如山?别急,心理学专家告诉你技巧

关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可以借助一个俗话来理解,就是是"跳一跳,摘桃子"。简而言之,想要提升孩子的能力,我们帮他设置的“发展区”高度要合适,不能太高了让他够不着,也不能太低了,激发不了他的兴趣。

不会给孩子挑选玩具?玩具堆积如山?别急,心理学专家告诉你技巧

举个例子,幼儿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爬和站的练习之后,已经有了行走的条件。但是又不能独立完成,怎么办呢?如果看护人提供帮助,或者让幼儿借助沙发、家具、床边等辅助工具,能够帮助他更快学会走路。慢慢地,就会走的越来越越利索,最后,不用再借助外力。

相反,如果幼儿还没有达到行走的条件,父母硬要孩子去学习走路,不但破坏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给认知带来困扰。 所以,理解了“发展区理论”,我们在挑选玩具时就有了原则。

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给孩子选购玩具?

1、 选择的玩具难度在孩子的接受能力之内

我们想给孩子买的这些玩具,其实就是外界的帮助。希望这些玩具能够帮助孩子学得更好、更快。但是,你买的玩具不适合孩子目前的认知水平,就不利于发展,只能搁置浪费。太简单的玩具,孩子连看都不看。太难的玩具,孩子有畏难情绪,也是不想碰。只有难度刚刚好,才是最适合的。

如何找到适合孩子不同阶段难度的玩具呢?这里有一份美国儿科学会提供的不同年龄段对应的玩具清单:

不会给孩子挑选玩具?玩具堆积如山?别急,心理学专家告诉你技巧

0-6月,适合孩子看、听、摸,能放在嘴里咬的玩具最适合。

7-12个月,能够吸引幼儿的视线,有利于听力和触觉发展的玩具。(大面积图画的衣服、纸质书,木制或塑料大块积木等)

1-2岁,需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毛绒玩具、节奏乐器、嵌套积木类、配对会序列类)

3-5岁,具有创造性和模仿性(拼图、过家家、彩笔、棋牌类、百变积木等)

6-9岁,帮助孩子发展新技能和创造性(手工类、情节模拟、纸牌游戏、桌面游戏、大型拼插类)

10-14岁,符合孩子个人爱好、具有科学探索功能(缝纫、编织、运动、桌游等)

2、 需要有人指导孩子怎么玩

适合孩子难度的玩具有了,接下来需要有人指导他怎么玩。毕竟,学习不是跳跃性发展的。从最开始的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要经过别人帮助。对于成年人来说,习得某一项技能,需要报课程、找师傅,不断练习,对于孩子来说道理也一样。

网络上有一个关于小男孩学习数数的视频。妈妈给他买了一款练习数数和分类的益智积木。开始的时候,他把积木全部铺在地上,数所有的积木个数。妈妈在旁边建议他可以先把红色的挑选出来。男孩接受建议,把红色的积木跳出来排成一排。过程中出现错误,妈妈指出来,男孩也意识到了。最后,他把不同颜色的积木归类,学会了数数。整个过程看似简单,对男孩来说却是一次突破。

不会给孩子挑选玩具?玩具堆积如山?别急,心理学专家告诉你技巧

不会给孩子挑选玩具?玩具堆积如山?别急,心理学专家告诉你技巧

不会给孩子挑选玩具?玩具堆积如山?别急,心理学专家告诉你技巧

3、 陪伴孩子玩耍的人最好不是同龄人

同龄人的认知水平在一个层次上,对孩子的发展帮助不大。如果在成人或者比他大点的同伴指导下,他们的计划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加速上升。教育界一直流行混龄玩耍就是这个原因。

不会给孩子挑选玩具?玩具堆积如山?别急,心理学专家告诉你技巧

皮亚杰认为,同伴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儿童需要有与同伴和环境互动的机会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凯兹有关认知发展的研究表明,无论年龄的大小,当互相交往的儿童处于不同理解水平时,会产生认知冲突。尤其是不同年龄同伴的互动,产生的认知冲突更可能促进认知的发展。

总的说来,不管给孩子挑选什么样的玩具,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

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1、对玩具进行分类,留3-5个供孩子玩耍

如果家里已经买了很多玩具,可以先把玩具分类整理好,留出3-5个玩具让孩子玩出花样。等他们对这些玩具失去兴趣的时候,再从储物箱里拿出其他的玩具,相信孩子会像对待新玩具一样对待它们。

2、 买玩具时,不贴性别标签

相信很多父母在给孩子买玩具时会贴“性别标签”,男孩应该玩恐龙、飞机、汽车,女孩应该玩芭比娃娃、粉色、过家家等。这些都是成人自以为是的给孩子玩具贴的标签。我们需要根据俄孩子自己的喜好,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

3、 玩具不能光靠买

研究婴幼儿心理学的陈忻博士说,其实,只要给孩子提供丰富而多样的物品就好,并不一定买大量高级的的玩具。

家里的很多物品都可以当做孩子的玩具,比如厨房的锅碗瓢盆,放在一起,可以弹奏美妙的乐章。客厅里的沙发垫子、卫生间里的水龙头和盆子,都会让孩子留恋。

4、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奇葩说里有一期辩题是:如果每周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足12小时不能当爸,你支持吗?在片尾的采访片里,孩子在玩具和爸爸之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爸爸。

父母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胜过所有昂贵的玩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成山   玩具   发展区   堆积如山   积木   同伴   认知   注意力   心理学   身心   家里   父母   水平   能力   儿童   孩子   技巧   专家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