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余额不足,当心孩子出现“开学恐惧症”,4大技巧可“收心”

昨天在小区溜达,碰到一个学生妈妈,正在一小堆人中气呼呼地 “诉苦”,我走过去听了一会,大致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她家孩子叫程程,今年上三年级了,平时学习还不错,期末考试考了班级前十名。马上要开学了,孩子却在家里表现得特别烦躁。程程妈看到孩子的假期作业还有不少没写完,总催他赶紧写。

程程却不耐烦:“急什么啊,我还没玩够呢,总是催着学习,烦不烦啊。”

“你还嫌我们烦?你作为一个学生。不想学习,要干嘛去?”他爸爸一听也来气了。

“我不想学习了。”程程有点赌气,说完就回到自己房间把门锁了起来,一晚上没出来。

程程妈在人群里情绪有点激动:“我就这样被他气出来了,你说他在假期里吃喝玩乐,小日子过的倒也舒坦自在,平时学习也不差,怎么会突然不想上学呀?真是让人费解。”

暑假余额不足,当心孩子出现“开学恐惧症”,4大技巧可“收心”

其实,像程程这种在开学前不想上学,拒绝写作业的学生并不少见。我记得我在上学的时候,对放假和开学这两件事分的特别清楚。放假意味着可以忘却所有的烦恼,绝对是释放自我地一段时光。那时候没有“补习班”一说,整个假期里,每天都是呼朋引伴,玩到忘记回家。开学前夕,意味着“好日子”到头了,一大堆作业还没做完,严厉的老师在学校等着检查作业,写不完会有被叫家长的风险。所以,开学前一个周左右,日子过得格外紧张和压抑,吃饭也没精神,连睡觉满脑子都是练习题。现在想想,开学前这种状态是“开学恐惧症”

一、什么是“开学恐惧症”?

据有关调查发现,大约有70%以上的学生对开学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并且,约有一半的孩子有较强的恐惧感。孩子的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称为“开学恐惧症”。这个症状并不是医学术语,而是在校学生对上学产生了恐惧心理。

从心理学上来看,这种症状其实也是一种情绪障碍。每当将要开学或者刚开学后一段时间,患有这种症状的孩子,通常会有情绪低落、焦虑不安、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头疼、失眠、胃痛等一系列身体不适的的症状。

暑假余额不足,当心孩子出现“开学恐惧症”,4大技巧可“收心”

像文中一开始提到的程程,在假期里吃喝玩乐样样精通,身心舒畅没人能比。临近开学,变得脾气暴躁、焦虑不安、跟父母难以沟通交流。这些情绪的出现,意味着典型的“开学恐惧症”。

心理学专家认为,这个症状的出现主要诱因是“开学”这个特殊的事情,导致孩子对学校生活的适应产生焦虑和恐惧,或是分离性焦虑,或是学习适应很慢、人际交往困难等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唤醒。

不单纯是漫长的寒暑假,就算是过一个小周末,学生也会出现“恐惧症”。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只有周末两天可以回家。这两天除了学习和补习班,都是孩子热衷干的事情,像打游戏、逛街、聚会、旅行。整个周末过的相当充实,周一返校后,就会出现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率低下、嗜睡等症状,适应好几天才能缓过劲来。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这种 症状,出现症状的孩子都普遍会有下面这些经历:

暑假余额不足,当心孩子出现“开学恐惧症”,4大技巧可“收心”

二、哪些孩子容易出现“开学恐惧症”呢?

1、 假期生活作息极度不规律

在学校的时候,都会有一套严苛的生活作息表约束着学生的行为。放假后,这套作息就自然消失了。据我了解,几乎每个孩子都是早上睡到自然醒,晚上熬夜打游戏到通宵。甚至像夜猫子一样昼夜颠倒,白天睡,晚上玩,作业统统抛到脑后。

因为父母平时大都上班,除了能把孩子送到补习班起到点监督作用,其他时间全靠孩子的自制力。可是有几个孩子是有自制力的呢?其实,在放假前,学校都给孩子制定了假期学习计划,真正能完成作业的寥寥无几。开学后,意味着要作息恢复正常,不光早上要早起,晚上还得写大量作业。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暑假余额不足,当心孩子出现“开学恐惧症”,4大技巧可“收心”

2、达不到父母对学习的期待,学习压力过大

有些家长还没开学就给孩子提各种学习上的要求,这些要求和孩子的水平并不对等。就算跳起来也无法达到父母给的目标。还没开学,孩子就被学习压力捆绑,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煎熬

拖延症导致很多孩子总想在假期最后写作业,在这么短时间想完成高质量作业可能性不是很大。开学后老师大都会检查作业,而且还要给作业完成情况打分,把分数表发到微信群让家长知晓,这让学生感到紧张和压力。

暑假余额不足,当心孩子出现“开学恐惧症”,4大技巧可“收心”

3、 曾经在学校有过不好的经历

学校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交场所,平时不光要学习,还得跟同学、老师积极相处,发展良好的同学、师生关系。有些孩子,并不太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要不过于内向不爱说话,要不过于高调不会顾及他人感受。总之社交能力让人堪忧,总会出现一些不太光彩的经历。

比如:经常在班里出丑,遭到同学欺负、嘲笑;因为做了一件什么事情,遭到了同学的误解,心结一直无法打开。或者是被老师处罚、严厉批评过。这些经历都会让孩子对学校生活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返校,担心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三、如何缓解“开学恐惧症” ,快速适应学校生活呢?

“开学恐惧症”虽然不是疾病,如果不注意排解,会导致孩子开学后很长时间进入不了学习状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跟同学关系紧张,一心想逃离学校,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厌学。因此,防患于未然很有必要,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快速适应开学后紧张有序的学校生活。

暑假余额不足,当心孩子出现“开学恐惧症”,4大技巧可“收心”

首先,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轻易否定孩子的情绪,不随意批评和给出忠告
 

1、 接纳不想上学的负面情绪

当孩子因为“开学恐惧症”出现一些不良情绪时,父母最需要做的是理解,而不是指责。很多家长跟孩子一样,在开学之初,表现出跟孩子一样的症状,甚至比孩子还焦虑。这些家长通常对孩子有非常高的期望,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的很重要。焦虑心态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对孩子各种唠叨。唠叨对孩子的杀伤力很大,尤其是一些“负面”的话,只会让孩子逆反心理加重。

比如,孩子说:“开学真没意思,还是在家舒服。”

听到这句话时,父母通常急着纠正或者唠叨:“开学没意思?你去上班挣钱试试,整天在家光知道玩。”这样说的话,孩子会感到父母不理解他,之后无论你怎么强调上学的好处,他都听不进去。

不如,把我们的反应换成:“你没有完成作业,对吗?”孩子听完会感觉被认同,马上打开话匣子:“是呀,某科老师布置那么多作业,难度都很大,我都不会做。”“奥,原来是这样,那待会吃完饭,妈妈帮你看一下你不会的题目,好吗?咱们一起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二去,孩子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鼓励,还有理由排斥写作业吗?

暑假余额不足,当心孩子出现“开学恐惧症”,4大技巧可“收心”

心理学家说,真正产生动力的源泉来自孩子的潜意识,鼓励孩子的正确途径,需要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源动力自燃产生自我激励,而不是只停留在语言表面涂层。
 

2、 营造不切实际的幻想

如果孩子直接说不想去上学了,父母肯定会特别着急,马上说一大堆不上学的坏处等大道理。其实,这个时候,最需要做的是理解他不想去上学的原因。是作业没写完?还是上次期末没考好?还是担心分班会影响跟以前同学的关系?

假设是作业没写完,这个时候,可以帮助孩子主动幻想:“要是做学生可以不写作业多好啊。”孩子听完会感到意外和惊喜,原来父母竟然跟我想法一致。其实,孩子也知道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这种幻想能让他们在短暂的逃避中得到发泄,可以找回继续努力的信心,同时,他们会觉得父母特别理解他们,以后遇到任何困难,都会第一时间跟父母沟通。

暑假余额不足,当心孩子出现“开学恐惧症”,4大技巧可“收心”

3、 在坏情绪和行为之间划定界限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不等于允许他们任意发泄坏情绪父母要在情绪和行为之间划定一条界线,孩子可以表达因为开学恐惧症带来的不良情绪,但是不能做出伤害别人和自己的事情。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身体上。当孩子发泄情绪时,我们在接纳的同时告诉他:“你只能用语言表达情绪,但不允许用语言伤害别人,更不能动用武力。”

借助“ABCD”目标管理法,消除作业未完成的恐惧感

孩子在上学之前会做很多准备工作,作业未完成往往是让很多孩子恐惧上学的最大原因。想在短时间内排除干扰完成一份高质量作业,不妨试试ABCD目标管理法。

A(Audience)代表对象,也就是作业。首先要明确各科作业的数量和具体要求,对剩余作业量有个清晰且明确的认识。然后考虑完成作业需要准备什么,是课本还是教辅,亦或是需要搜集网络材料。同时要考虑到在做作业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

B(Behavior)代表行动。是在写作业的时候,我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你计划是一小时完成一科,还是先完成某一个学科?学习的方式是父母参与陪同还是跟同学一起,或是找人辅导?

C(Condition)代表条件。也就是我们在写作业的时候,能否遇到一些约束条件。比如能否控制住自己不分心,不玩电子产品、不结伴出去玩等。专注写作业的时长能达到多久?休息、吃饭、玩乐时间最低能控制到多久?

D(Degree)代表目标。通过最后这段时间的努力,需要完成的最低标准。当然,这个最低标准就是把作业完成,高标准就是减少错误率,达到完美的水准。

暑假余额不足,当心孩子出现“开学恐惧症”,4大技巧可“收心”

利用“四个如何”,合理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大部分孩子在假期沉迷于玩电子产品,因此控制好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可以为调整作息打好基础。

如何提出要求:家长认为要开学了,要收心学习,手机就得收起来了。这样强制性收回,孩子就会感觉被限制了,会出现严重的反抗心理,甚至会哭闹和顶撞。以后,他对学习也肯定不会有任何兴趣。

最合适的办法是找到科学依据进行说服,比如跟他一起看一篇医学类的研究,让孩子知道医生要求小学生每天玩手机不能超过20分钟,低年级要限制在10分钟内,否则会损伤视力等。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不得不做的紧迫感,起码不至于跟学习对立。

暑假余额不足,当心孩子出现“开学恐惧症”,4大技巧可“收心”

如何控制时间:控制孩子电子产品的时间最好使用可视化、直观的方式来计时。比如用一个沙漏让孩子负责计时。把沙漏翻过来,他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一边玩游戏同时一边看着沙子往下流,心里会对时间有一个预期。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能体会到时间飞逝的感觉,会更加懂得珍惜时间。

如何关闭游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自己关。提前跟他说好,如果到时间没关的话,父母会提醒一次。如果还不关,就要强行关闭。如果孩子出现了不讲道理、耍赖的情况,父母需要温柔的坚持规则。不批评、不呵斥,接纳他“没玩够的心态”。等他平静下来的时候,跟他说明天接着可以玩。只要坚持几天,孩子就能接受限制玩手机的规矩了。

当孩子做到时,如何表扬和强化:当孩子能自己主动关闭游戏时,我们可以说:“咱们说完20分钟就玩20分钟,真棒,说到就能做到,明天继续好好玩。”第二次,他看着沙漏到时间了,又主动关掉了,你接着表扬说:“你做的真好,真能说到做到,明天好好玩,妈妈支持你,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玩的游戏。”

暑假余额不足,当心孩子出现“开学恐惧症”,4大技巧可“收心”

时间一长,孩子对手机的使用就有了一种掌控感,对于什么时间玩、玩多久、玩什么内容都能有序进行计划。

利用“四象限”法则,形成良好时间管理习惯

为了让孩子能够快速顺利适应学校的作息制度,有些家长会给孩子照搬一个学校的作息制度表来执行。这样严密的时间安排不利于收心,反而因为难度大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妨,养成一个受益终生的时间管理习惯,试一试最简单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

暑假余额不足,当心孩子出现“开学恐惧症”,4大技巧可“收心”

帮助孩子把一天需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写作业、外出会友、上博物馆、买书、上补习班、吃饭、看电视、玩手机、运动等等。对这些事情进行分类。

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作业、补习、买辅导书

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运动、跟同学老师联络感情、阅读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紧急:同学临时拜访、被家长安排做一件事情、打电话

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紧急: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等

有了对所有事情的大致规划,你会发现,假期生活不仅丰富多彩了很多,先把重要紧急的关于学习的事情做完,做其他事情会更加从容,时间看得见,未来可期。而且,这种习惯可以在开学后继续保持,利用好除上课之外的零碎时间,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一举两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孩子   象限   都会   作业   补习班   余额   当心   症状   暑假   假期   情绪   家长   事情   父母   同学   技巧   时间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